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风险管理及规范要求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是指在救援现场以合理、可行的方式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排除不可控因素,执行并定期检查调整,对于风险发生后的伤害予以积极处理,减少损失。

“安全”永远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开始进行救援任务前,我们都要熟知以下几点:

1.救援任务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整个救援行动计划是什么?

3.为什么这是最安全的救援行动计划?

4.我们需要注意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5.任务中不可控的因素应如何规避?

在每次救援任务行动开始时,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救援和撤离计划。当你看到任何问题,不管大小都要大声地说出来,任何人都可以说“停止”。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也可以称为工作安全分析,是对作业面进行严谨的、系统化的危害检查,这些危害会对人体,设施或财产造成损伤或损失。

在整个救援体系或任务中,我们不可能完全预测到救援场景和带来的风险,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救援现场进行现场的风险辨识与评估,依据现场情况来进行任务处置分工并且设置多套救援方案。

1.基本风险

如指挥失误、能力不足、操作不当、人员坠落的风险。

2.环境风险

如恶劣气候、高空坠物、结构强度、危险边缘、危险动物等造成的风险。例如极端天气下救援时需要观察天气情况;在山岳救援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山洪,做好预防措施,并执行备用方案。

图1-3-1 环境风险

3.间接风险

指地面湿滑、温度变化、丧失视觉、太阳灼伤、人员疲劳等相对较小的风险,但是也有可能造成人员坠落。因此我们救援时需要确定救援操作面,清理预估风险,保证作业面绝对安全并设立警戒区域划分,明确把危险区域、救援区域、自我限位措施等传达到每一位队员。

4.延伸风险

发生坠落后,人员长时间悬挂在空中造成的悬吊创伤所带来的风险等。

图1-3-2 悬吊创伤风险

三、风险应对措施

1.识别危害,即发现、确认和描述危害的过程。通过信息收集发现危害,把识别出的危害写出来或是确认。

2.识别受危害对象,包括人和物。要对整体的所有可能会受到伤害的对象进行判断,对人员的伤害,对自然环境的伤害等。

3.风险分级。因为伤害和风险具有差异性,因此要对它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级别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

比如疫情期间佩戴口罩这一措施,随着接触的人员多少,进入的场所不同,风险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将风险像图1-3-3一样进行分级,确定采取哪个等级的自我防护。

图1-3-3 风险划分

4.同一个危害,对不同能力对象来说,风险程度也不同。比如400米救人疏散物资训练项目中,身体瘦小和身体强壮的人他们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起假人的时候,对瘦小的人来说发生腰椎受伤的风险就大于身体强壮的人。

四、风险评估方法

(一)现场观察法

它适用于各种救援场景及任务开展中,安全员先前往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对现场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安全评估。

此法的优点是特别灵活,各种灾害现场都能使用;缺点是不适合复杂的环境,一个人很难做出全面评估,同时要求安全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且能够结合现场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通常在消防队站里,这项工作都是指挥员和安全员来完成,统称为安全侦察。

(二)安全检查表法

该方法一般针对一系列的救援体系,根据安全检查表格进行安全检查登记,做出相应的风险分析。比如PPE安全检查表(表1-3-1)。

表1-3-1 PPE安全检查表

此表优点是涵盖全面,操作简单;缺点是灵活性不足,无法发挥检查者的主观能动性。

(三)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事故报告进行风险评估,一般消防队站主要通过战评总结来进行风险评估,因此每战必评特别重要。哪怕是简单的救援现场,通过战评总结同样能让消防指战员拥有打一战积累一战的经验。

(四) LEC评价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riticality,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对以上三种因素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上述三种指标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表1-3-2。

表1-3-2 半定量计值法确定风险等级

本方法主观因素较多,主要根据安全员的经验和能力以及对现场的观察,才能大致打分,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数。

IRATA也是使用数字来量化这些概念,数字越大意味着越严重,并用公式:风险=可能性×严重性,来确定风险指数。

表1-3-3 风险指数评分表

(五)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完成后,要依据优先级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风险移除。比如绳索救援时,环境周围有一块石头,可能会掉落伤害到下方的人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移除这个风险,避免它成为一块落石。

2.选择低风险方式作业。比如水域救援时,若是有条件使用竹竿对水中的待救援者进行施救,那么救援人员可以不用下水,从而降低救援风险。

3.防止接近危险。比如绳索救援时,环境周围有一块石头,可能会掉落伤害到下方的人员,没办法将它移除,那么我们可以转移救援环境,防止接近这个危险。

4.降低暴露在危害环境下的可能或时间。比如地震救援时,有时要通过滑坡或是落石区域,这时可以选择快速通过,降低暴露在危害环境下的时间。

5.提高信息训练监督级别。为了防止危害发生,可以通过对消防指战员进行培训,或是提供更多信息告诉大家哪里可能会发生危险。比如安全信息牌,信息提醒等。

6.加强监管。可以通过安全员进行监管,比如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员制度,随时告知救援人员危险点,并进行提醒。

7.加强个人防护。如果有危险和风险存在,并且无法移除,且必须要接近这个危险,那么只能通过加强个人防护降低风险。例如内攻灭火时,不管烟气大小,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当然,在一个复杂的绳索作业或是灭火救援行动中,并不是必须按照以上顺序依次对风险进行防范,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选择其中的几种方法来同时降低风险的。

五、作战安全理念

(一)突然死亡原则

在绳索救援技术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 突然死亡原则 ,即任何情况下发生不确定因素导致操作者的失能或死亡都不会造成架设系统的瓦解或是让其他人的生命陷入危险。救援人员独立于系统外,严禁成为系统的一部分。

举例说明:当救援人员下降(习惯用手为右手的操作)使用的下降器是8字环时(8字环为无法自动制停的下降器),救援人员的右手必须紧握绳索,利用右手的紧握程度来控制下降速度,如果此时将右手完全松开绳索,即会立马出现迅速坠落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现象。此时,这位下降人员右手已成为系统的一部分。操作者一旦成为系统的一部分时,将会有机会遇到突然死亡原则,这位下降人员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突然失去意识或者短暂昏迷(例如被上方物体砸中头颈部或是自身疾病引起的原因),而在右手松开的一瞬间下降系统将会瓦解,操作者便会发生致命伤害。

(二)“3S”救援理念

“3S”是绳索救援技术的基本理念,也是国际公认的救援理念,分别为 安全 (Safe)、 迅速 (Speed)、 简单 (Simple)。和以往的个人英雄主义理念不同,这更突出强调了个人的安全。

(三)绳索技术作业时的操作规范要求

1.所有参与救援人员都需十分熟练掌握绳索救援技术及相关器材装备的性能参数,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职责,时刻保持团队的默契配合。

2.救援过程中,必须保证全程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设置安全员对环境实时监测、评估,研判现场区域的地形、气候、风速、视线等环境和不可控因素。区域较大时应多点设置安全员并保持信息畅通。

3.救援前应先拟定安全计划,人员发生突发被困意外情况时,要有机动力量处置紧急救援或协助脱困的方案。

4.选择绝对安全的固定点并设置2个以上的锚点,设置时注意锚点的受力方向及受力角度。

5.使用绳索装备器材前应详细了解其注意事项及性能参数,并按作业环境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作业现场的绳索救援装备。搭配使用机械抓结、上升器、下降器和咬绳器,要选择合适绳径的绳索,要注意绳索的兼容性,提高效率,确保安全。

6.尽量选用长度足够的绳索实施救援,若绳索长度不足,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采用合适的接索结连接绳索,救援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绳结技术。绳索结索时,结法必须正确,做到易结、易解、不易滑脱、容易辨识,所有绳结再拉紧后,绳尾必须预留10~30 cm,绳结操作完毕后再解开。

7.绳索在遇有柱体、窗沿、墙壁等有棱角位置时,需用岩角保护器、护绳套、水带皮、衣物或毛巾等物体垫于下方,避免绳索磨损。

8.绳索使用前应先理顺,避免使用过程中有绳索缠绕现象,绳索有扭转现象时要注意顺绳。绳索架设或救援时要采取双绳以上系统多重保护,不同系统使用不同颜色的绳索,以便直观识别;选择多重固定点时,注意均衡受力;架设完毕后必须实施最后的安全总检查(固定点检查、系统检查、救援人员着装检查);制作备用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时提拉(下放)伤员或救援人员。

9.在绳索系统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救援人员的安全保护和防坠落措施,确保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任何失误或意外导致失手时,绳索系统不会瓦解或造成坠落伤害。

10.运用主锁操作绳索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主锁,注意锁门方向,任何时候都必须确保锁门关好并上锁。救援中要随时注意绳索的外观、强度及安全性,切勿粗心大意,严禁踩踏绳索。避免绳索直接受到重力冲击导致其磨损,另外,长时间超负荷承重或承受超过其最大负荷重量,也会导致弹性疲乏。

11.使用后要解开绳子上所有的结,每次使用前后均要详细检查绳索,包括表面有无割伤、破损、硬化、严重磨损、欲断、扭曲、变形严重、表面起毛、化学性损伤痕迹、发霉气味、出现褐色斑点、绳皮上出现模糊颜色等现象,用手触摸有无隆起、疏松、碎屑或碎玻璃等尖锐物。绳索产生变形、变质、表面起毛或有明显松动现象时不可继续使用。绳索泡水后应使用阴(吹)干的方式处理,不可直接在阳光下曝晒。

12.存放时要检查绳索有无断裂、磨损及起毛,并收捆整齐放置于室内阴凉、通风良好、不受日光直接照射的场所。用绳袋收纳时,注意保持干燥,防止受潮,绳袋上方不可放置重物。有污损时,应及时用清水或中性洗洁剂清洗,将其阴干,不可直接在阳光下曝晒。

13.放置绳索应远离油质、药品、化学物质、铁锈、电池和以汽油为动力燃料的机器工具等物品。每条绳索都应配置“绳索保管卡”(或标示于绳袋上),用以记录绳索的检查情况和使用年限,以便救援人员随时可以了解绳索的基本资料和使用情况。 yK0c7A/Z3m+r2CZoHOwSPWkrrInBENU3jKUz0TsZAZD5tYm/jEWc6jBmr5C+dU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