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情境导入

《丢手绢》《拔萝卜》《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乖乖》……这是我们的童年时期的经典童谣。它们旋律亲切质朴、歌词朗朗上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初期,以童谣作为音乐教材,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而且蕴含于歌谣中的民族音乐风格对培养儿童音乐审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上占据主流的欧洲音乐体系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柯达伊对民族音乐素材的重视和应用就更为值得借鉴和学习了。

一、柯达伊的生平

图2-2 柯达伊

柯达伊·左尔坦(1882—1967),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出生于布达佩斯南部的文化名城克奇克梅特市,家中具有良好的艺术环境,少年时期的他就学过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多种乐器,且很早就达到参加室内乐演奏的水平。他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音乐创作活动,高中毕业后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04年,获得作曲专业的毕业文凭,1905年,获得德文教师资格证书,1906年,以《匈牙利民间歌曲歌词结构》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07—1914年,柯达伊继续民歌搜集工作。虽然他极力主张民族文化应该以民间音乐为基础,但他的音乐视野并不局限于此,他曾去拜罗伊特、萨尔茨堡、柏林、巴黎等地旅行。其间,他到法国巴黎,接触并研究了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对和声中五声音阶的用法大感兴趣;在李斯特音乐学院任教,1908年接手克勒斯的作曲班,1911年升任教授,1919年被任命为副院长。

柯达伊音乐作品十分丰富,主要有民谣歌剧《塞凯利家的纺纱房》、合唱《匈牙利诗篇》、组曲《孔雀变奏曲》《加兰特舞曲》及室外内乐、交响曲、钢琴曲等。他著有《匈牙利民间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论匈牙利民间音乐》等书。1925年后,柯达伊开始密切关注青少年音乐教育,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开始创建并逐步享誉全球,成为其晚年主要活动。

柯达伊为匈牙利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42年,匈牙利合唱协会宣布这一年为“柯达伊年”,并授予他十字勋章。除此以外,他曾获得三次柯树特奖金,两次荣誉市民的称号,三个名誉博士学位及名誉院士、名誉教授、优秀艺术家的称号,可以说是现代研究民间音乐中最杰出的一位音乐家。1961年,柯达伊被推荐担任国际民间音乐理事会主席,1964年,被选为国际音乐教育协会(ISME)名誉主席。1967年3月,柯达伊在布达佩斯逝世。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法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创建于20世纪初,他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重视青少年音乐教育、关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倡导民族音乐的传承等方面。特别是1925年以后,他开始对儿童的情感和审美教育进行研究,并为儿童写作音乐读写教材和合唱作品,亲自撰写文章,去各地演讲,以推动匈牙利儿童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构成当今匈牙利音乐教育的基础,也是当代世界上最具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该体系具有高度严谨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以本民族风格创作的多声部合唱,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起点,采用首调唱名法及柯尔文手势等教学手段。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念离不开他对匈牙利国家的历史、民族斗争的历史、音乐文化发展史、美学等的深入探究,体现出博大的艺术观和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他始终认为,培养有修养的音乐听众和培养音乐家是发展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全体人民音乐文化的基础和实际水平,人人都应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柯达伊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教育应及早开始。因此,幼儿园时期开始的音乐课程对塑造人的完整人格有着重要意义。歌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带有游戏性质的歌唱活动符合儿童的天性,可增加儿童参与音乐的热情和体验音乐的乐趣。如:配合布袋玩具“鳄鱼的大嘴巴”和“小鸭子的小嘴巴”启发儿童感知声音的强弱;用红绿灯交替出现,练习张口唱和内心唱。母语演唱的民间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基础、最适宜的教材,不但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音乐趣味和审美感,而且能增进儿童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在师资的培养上,柯达伊主张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完成一般的必修课程,还需在合唱、指挥、教学方法论等方面接受严格的训练,此观点一直贯穿于匈牙利的幼儿教师培养中。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建立于早期教育的基础之上,受英国的柯尔文、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法国的艾米里·约瑟夫·契夫等音乐家的影响,广泛吸收、借鉴了一些国家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幼儿园至音乐学院,从欧洲、美洲到亚洲,他的教育理念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音乐教育中弘扬和关注民族音乐文化极具启示意义。为纪念、学习、研究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世界各地先后建立柯达伊学会(如东京、波士顿、渥太华、悉尼、北京等),成功地造就了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音乐爱好者。

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与教学手段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对前人和国外优秀教学经验的借鉴及其与本国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这些内容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创建系统丰富的教材体系

柯达伊一生中除了编写大量的儿童合唱作品外,还专门编写了不同程度的教材。其数量之大、艺术规格之高,在各国作曲家中都是罕见的。他的教育体系中以系统丰富的教材培养学生的听觉、读写、视唱等全面的音乐能力,对节奏感、准确歌唱、音乐读写等各项学习内容,都突出强调多声部能力的培养。

针对儿童音乐教育,他认为,学校教学材料选择的标准是“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于给儿童”。给儿童所用的教材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真正的民间音乐;优秀的创作音乐(由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简练、纯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匈牙利民间歌曲,并创作了许多五声音阶的儿童合唱曲,让儿童从小就感受并热爱音乐母语。这些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教材是柯达伊教育思想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柯达伊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体系的突出特点和重要内容。

案例分析
《风儿吹,风车转》

(选自柯达伊《50首幼儿歌曲》)

这是一首只有两个音级的歌曲,目的是帮助儿童练习准确歌唱和休止拍节奏。歌唱时,在休止拍的地方发出“咝”的声音,既是模仿刮风,又能使儿童意识到休止拍的区别。同时,还可以让儿童转动手臂动作进行模仿练习,练习稳定的律动。

《你听》

(选自柯达伊《50首幼儿歌曲》)

这是一首用了四个音级的五声调式歌曲,歌曲的内容幽默,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歌曲的特点是,三小节一个句子,每句的结尾停在一个切分节奏上,这是儿童很少接触到的节奏型。通过这首歌曲可以启发儿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体验声音的强弱对比。

(二)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

柯达伊认为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唱歌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才能够得以发展。他认为合唱中的忘我投入,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能够给人声带来精神的升华。由此可见,柯达伊非常重视歌唱的教育作用,同时肯定了合唱的教育价值。

歌唱教学在初学阶段大致有以下做法:第一,以匈牙利民族调式为歌唱材料,教学中基本上不使用钢琴教唱歌曲和伴奏。第二,在歌唱训练中不过分强调所谓正规的发声练习,儿童对良好的发声掌握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范唱。第三,多声部音乐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听觉的准确、丰富,发展音乐运动能力的协调性,丰富音乐表现力,使学生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集体协作、默契配合。因此,自然、优美、和谐的多声部音乐是其训练的诉求。第四,由于不用钢琴伴奏,教师可运用手势调整学生的音高、声部间的关系和调动学生的情绪。

流畅读谱是器乐学习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在歌唱中逐渐掌握读谱技巧相对容易,柯达伊提出歌唱应当作为器乐学习的基础。因此匈牙利音乐教育界约定俗成的法则之一便是学习演奏器乐的儿童必须有一年以上的歌唱预备训练。

(三)使用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最初是由英国人桂多·达赖佐在11世纪首创的流动do唱名法,即在视唱时,无论用的是什么调,一首歌的重音或中心音都是大调的do和小调的la,各级音阶的唱名都不变化,此唱法有利于建立音级的倾向,确立调式功能感。

在歌唱中采用首调唱名法可使调性关系变得明确,音级之间的固定音程较容易把握。比如无论在哪个大调式中,Ⅰ级到Ⅱ级一定是大二度,因此do到re的关系即为固定的大二度。

首调唱名法使调式音级相对“固定”下来,使人们对音调形成一种典型的、稳定的心理反应,能够长久地记忆下来,促进音乐感知、音乐思维的形成。同时,首调唱名法调式感强,相对音高易唱准,即兴伴奏便利,移调方便,可以帮助儿童很快地学会读谱。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两种唱名法。在首调唱名法中,do是可以移动改变的,但调式音级的唱名却是固定的,主音一定被唱作do。而固定唱名法中,唱名则是与音名一一对应的。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各有利弊,因此宜将二者结合使用。在柯达伊教学体系中,固定唱名法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首调唱名法之后再行引入的。具体方法是,在歌唱训练中运用首调唱名法,而在器乐学习中运用固定唱名法。与此相关的是,柯达伊认为,如果坚持训练,所有正常儿童都可发展固定音高感,因此在匈牙利幼儿园的音乐课上,通常必备一支音叉,以培养儿童对标准音的音高感觉。

(四)采用节奏时值读法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是富有生命意义的要素,节奏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感知节奏是人的本能。为了增强儿童对节奏这一抽象概念的直观感受,柯达伊引入了法国人艾米里·约瑟夫·契夫的节奏名称体系。这种方法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具有可读性,改变了通常教学中节奏只有在联系了音高时才能听到时值的情况。

初学阶段使用节奏音节标记和读法,对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给予一个相应的音节发音,经过反复练习,会逐渐使音节符号、发音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

表2-1 节奏时值读法对照表

柯达伊节奏范例

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面。节奏感培养不但是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节奏活动还培养了儿童敏锐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对儿童的基础节奏训练包括以下几部分:

1.体验稳定的节拍

稳定的律动、节拍是构成节奏的基础,对节奏起着内在的组织作用。学前儿童歌唱时常会出现赶拍子、拖拍子、节奏不稳定等问题,都和缺乏稳定拍感有关系。音乐中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反复称为“节拍”,建立稳定拍感是培养节奏感知觉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从幼儿园阶段就可以通过身体律动、和乐的动作参与,使儿童体验并逐渐建立稳定的拍感。如教师可在读唱童谣时根据节拍引导儿童有规律地摇晃身体,以感受节拍稳定的律动。

2.区分节拍与节奏

节拍和节奏是易发生混淆的两个概念。节奏指音符不同长短时值的组合。以下列片段为例:

其节拍为:

其节奏为:

当儿童能独立辨别出音乐中稳定的节拍后,可加入对节奏概念的理解。如节奏教学的进度安排是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再到八分音符……但柯达伊认为,对于一个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感知基本节奏的初学儿童而言,这是有难度的。因此,对于儿童来说,移动的节奏比起持续的节奏更易接受。如利用节奏卡片来认识节奏符号。其中,四分音符是儿童步行、自然走路的速度;八分音符是自然跑步的速度,它们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节奏,易于儿童掌握。再如,利用小猫表示八分音符,利用大猫表示四分音符,猫咪的大小帮助儿童感受和理解节奏、时值的对比,逐步建立节奏感。

视频:《认识节奏符号》《休止符的练习》

在固定时值的单位拍内,还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稍有难度的节奏,如均分节奏、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休止节奏等。而其中相对固定的、反复出现的节奏即为节奏型,节奏型的归纳能帮助儿童更快掌握节奏,以2/4拍为例,儿童歌曲中常见的节奏型有ti-ti ta;ta ti-ti;ti-ti ti-ti等。

3.节奏的模仿和分离

当儿童熟悉了基本的节奏型后,便可着手教授其从音乐中将节奏分离出来的方法。以童谣《数蛤蟆》为例,利用象声词或动作帮助儿童感觉节奏的区别,这在早期练习中非常有用。做法是选择已经会唱、会读的歌曲或歌谣,以有趣的、游戏化的象声词替代原来的歌词和唱名,将已经熟练掌握的音乐片段弃除音高,以规定的象声词读出,就自然地完成了节奏分离的过程。经过节奏分离练习,儿童可很容易地从较长的音乐片段中将节奏辨识出来。

《数蛤蟆》

再如,做接收电报,卫星发信号、地面站接收,回声等游戏,教师拍击四拍长度的节奏短句,学生用击拍做回声式模仿,或者是用节奏音节背诵出节奏短句,这样既培养了听觉能力,也发展了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配合书写练习。

4.多声部节奏配合

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园阶段常用的多声部节奏练习从二声部练习开始。最简单的形式是将儿童分为两组,先后或同时在唱歌曲时,一组用拍手或敲击打击乐器,拍击稳定节拍伴随;另一组拍击节奏伴随,表现出稳定节拍与节奏的关系。

“卡农”就是轮唱,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卡农形式的歌唱使相同的旋律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不同声部上重复。以《两只老虎》为例,可以直观看到,如何让相同旋律在不同声部上进行重复。柯达伊认为,歌唱卡农是发展多声部歌唱的最好准备。其中,较难的形式是学生与教师凭听觉做即兴的卡农式模仿。无论哪种练习,都要求练习者高度集中精神,既要聆听和辨别另外一个声部的节奏,又要保证自己演唱或敲击的节奏准确无误。

视频:《两只老虎》

5.借助语言培养儿童的节奏能力

语言是人们情感表达、交流沟通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音乐母语”就包括有语言、方言、歌谣、儿歌、诗词等多个方面。

歌谣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歌谣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有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动作、组织游戏,对于培养儿童的基本音乐能力、感知音乐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歌谣使用文字,而歌曲使用乐谱;歌谣发出的是声调、语调,而歌曲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年幼儿童的歌唱能力有一定的局限,而朗读则可以在难度、长度上大大地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培养节奏感、节奏记忆、对音乐要素和结构的理解、多声部配合等方面,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以《小老鼠上灯台》为例,感受如何利用语言来培养儿童的节奏能力。

视频:《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五)使用字母谱与柯尔文手势

1.字母谱

字母谱是一种速记音高的标记法,主要用于辅助五线谱的学习,也适用于音程听写、多声部旋律听记和和声分析等教学内容。字母谱类似数字简谱,它使用唱名的辅音字头(d、r、m、f、s、l、t),表示高八度时,在字母右上角加一短撇,如d′、r′、m′,表示低八度时,在字母右下角加一短撇,如s,、l,、t,等。字母只能标记出音高唱名,不能表示出节奏。

在学生尚未完全熟练掌握五线谱时,字母标记法减轻了他们在听记和辨识上的负担。字母谱对培养学生的听觉、掌握音级之间的关系、建立调式音阶概念等有辅助作用。利用字母谱的书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级的高低及顺序关系,有助于掌握音准。

2.柯尔文手势

音乐教育家约翰·柯尔文于1870年创立了一套手势,柯达伊略做变动后引入了这套手势教学法。它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调式音级的倾向性、音级的高低关系和音程的空间感,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视频:《认识柯尔文手势》

图2-3 柯尔文手势

手势作为一种视觉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初学和片段的练习,除了一些节奏简单、使用音级很少的歌曲,在初学时可能伴随着歌唱慢速地使用手势外,不需要在平时歌唱全部用手势伴随。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练习的重点、难点选择出来,借助于手势给予调整即可。在进行多声部训练时,教师用两只手提示不同声部的音高区别,也能帮助学生调整音准,建立较为准确的心理音高概念。 ASia14U5uSyzWO8nfr0bdddyUEyY3RrEAlgwrlSnlG8PQEjrpQBQG0pmc53Tk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