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情境导入

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列队演奏,他们的美妙演奏打动了在场的听众。孩子们演奏的曲目从《小星星变奏曲》《落第协奏曲》到《G·莫尔协奏曲》,技术纯熟自如,令人惊叹。人数众多的年幼儿童的合奏表演非常完美,如同一人独奏般地那样和谐。

铃木教学法以善于培养“音乐神童”著称,年纪较小、学习音乐时间不长的儿童却能够掌握较高难度的音乐演奏技能,并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这一切成果源于铃木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只要寻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儿童”。在他的教育下,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音乐的世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精彩人生。

一、铃木的生平

铃木镇一(1898—1998)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学家。铃木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的一个小提琴制造商家庭。受其家庭影响,铃木从小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他在1915年毕业于名古屋高等学校后继续音乐学习,并于1920年留学德国柏林,师从卡尔·克林格尔教授专修小提琴演奏八年。1928年携妻子回国,与三个兄弟组建铃木四重奏乐队,开始演出活动,并在国立音乐学院任教。

图2-7 铃木镇一

二、铃木教学法的形成与影响

1944年,通过教儿童演奏小提琴,他发现了年龄幼小的儿童都具有学习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和培养,都能通过后天学习获得音乐才能。随后他开始了音乐教学法的探索,创立了世界上著名的“才能教育研究会”。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接受其“才能教育”的儿童超过20万人,3~4岁的幼儿就能出色地演奏莫扎特、巴赫的名作。1975年,“铃木教育法国际研究大会”在美国召开。由于这种体系使许多儿童在较小年龄或较短时间内取得小提琴演奏技巧方面令人惊叹的进步,因此很快获得了各国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儿童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又一重要体系。

铃木教学法又称“祖国语言教学法”,注重早期教育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他的教学法的核心。他说,人的文化方面的一切能力并非因遗传从内部产生,而是由于适应外在环境的条件从内部成长的。遗传只对生理机能条件的优劣产生作用,环境中不存在的事物就无法育成。

他的灵感来源于对儿童学习母语过程的思考。他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其才能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差别。但到了五六岁时,就已经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母语,甚至会讲地方方言。由此他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参照学习母语的模式,铃木创造出一套训练方法:孩子们通过直觉与听觉的每天反复练习,形成习惯进而掌握音乐技能,以良好的教育环境诱导儿童学习。铃木主张通过儿童早年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个性优雅、才能卓越、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

三、才能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

铃木认为,教育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诱发”,就是引导潜藏的状态,并使其显示出来、发展起来;二是教学,即按照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效地传授知识技能。铃木指出,教学是促进才能发展的途径,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发展人的潜力,也就是进行才能教育。

因此,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包含以下主要观点:

(一)早期的培养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要掌握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铃木主张,教育是出生即适龄。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一书中,他极力主张学习愈早愈好,因为幼儿阶段影响一生。他认为学习应该自出生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第一天,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经验,内在的音乐熏陶可为日后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儿童稍有掌握某种乐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学,但在开始学之前,应当先聆听经典的音乐,参观别人的演奏,来引发学习动机。

(二)更好的环境

“人类是环境之子”,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铃木反对“才能是天生的”,他认为,如果说有遗传的话,那也许是说人在适应环境的灵活性或适应快慢上有优劣之分。他确信,环境要置于遗传之前,环境比遗传更影响人的能力的发展。因此,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任何儿童都可以培养成为有高度才能的人。每个儿童都有音乐潜能,只要有适当成长条件,每个儿童都能学音乐。除此以外,父母应当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优美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是否理想决定了儿童的音乐才能是否得以发挥。如果在父母及家庭成功地创造出学习音乐的环境,如同他们在最初创造语言环境一样,儿童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教育的目的

“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是铃木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主,而是培养所有的儿童都能具有良好的心灵和感觉。这是铃木始终强调的才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他说,教育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习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

(四)尽量多的训练

1958年,铃木提出“母语学习”的概念,认为人类掌握语言这一天赋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重复再重复正是其核心。研究发现,幼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感到厌烦,他们接受外界同一对象的反复刺激的时候,会把它固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聆听音乐的环节还是技巧训练的环节,反复成为铃木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从简单的旋律开始,之后的学习中不间断地回到最初的乐曲上。通过数百数千数万次的反复,儿童获得更熟练、更出色、更完美的技巧。除此,应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娱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和练习方式不可一成不变,应力求多样性。由此,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儿童卓越的演奏才能,而且还训练出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正确的指导方法

“喜欢”和“会做”是培养孩子才能的前提,教育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和科学的方法,自然地引导儿童学习。努力将教育内容融于游戏中,配合教师和家长耐心教导,儿童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音乐的环境,跟着旋律歌唱、节奏律动,儿童自然生发出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能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增强信心。铃木先生非常注重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每当有了新学员,他总是先指导孩子的父母学会拉一支简单的曲子,以便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开始时,新学员在教室里不被安排学习,而是在一边玩,看着别的孩子练琴,这种情景能促使儿童产生想得到小提琴的愿望。接下来儿童被发给一把不出声的琴,用其练习拉琴的姿势、指法等。三四个月后,儿童拉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铃木才满足他们的愿望。有了这样循序渐进的准备阶段,儿童在投入学习后便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

拓展链接
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

铃木用极其简练的方法,从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1.记忆的发展——通过背诵俳句(日本的诗句)来训练。铃木认为,为了培养记忆的所有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2.注意力的养成——用铅笔训练。铃木说:“注意力集中了,一件事就得以彻底完成。只要彻底完成了一件事就自然会产生自信。这种自信在幼儿时期培植与否,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成长形态。”注意力也是一种习惯,类似一种技术。“坚持每天短时间的练习,并不断反复进行的话,注意力也会成为渗透到体内的一种自然习惯。”

3.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一般分为:肌肉力量、运动神经(反射神经)以及持久力。可以说对所有的能力而言,儿童时代最重要的应属运动神经。要练就运动能力,儿童时代是最适合的。

4.表现力的发展——用“说”与“听”的方式训练。所谓“说”就是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听”就是听指导者(教师或父母)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最直接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母亲本身。

四、铃木教学法的教学要求与原则

(一)注重培养儿童聆听习惯和技能

聆听音乐是音乐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铃木认为,敏锐的听力和直觉反应能力是以大量的倾听经验的获得为基础的。铃木认为,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完整地欣赏优秀的音乐,感受音色的优美;其次要听出音乐中细微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直觉反应,这就是倾听技能。铃木强调让儿童先听音乐,每学一乐曲之前,不论多简单的旋律,都必须先重复听其录音。通过反复倾听,在充分熟悉音乐作品的完整音响形象之后再进行模仿练习和表达,以提高儿童认知音乐要素、技能学习及创造才能的水平。

(二)实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

铃木教学法对教学进度的推进有着严格的要求,每次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只向前进行一步,待儿童完全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宁可减缓教学推进速度,也要保证儿童基础稳牢、防止不良习惯的产生。在学习新乐曲时,经常要求儿童复习旧有的乐曲,获得有效的音乐积累,这种新旧交替、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模式同出一辙。

(三)践行坚持不懈、专心认真的练习

坚持不懈的大量、反复练习是铃木教学法的重要特征。技精于熟,越是熟练越是能开发出艺术上的造诣。铃木认为,当儿童掌握了某一个、两个曲子以后,要不断地重复、巩固,这样不但能使儿童的音乐表现力更趋丰富,而且也能促使儿童形成对音乐的快速直觉反应能力,有利于儿童持之以恒的品质的培养。

除此以外,专心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专心的练习下,最开始即使每次只拉10分钟,每天拉两三次都会有好的效果。但如果练习不够认真,即使每天达到1个小时的训练要求,也会因有效练琴时间不够而达不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四)提倡背谱演奏早于视谱训练

在教小孩子的时候,铃木教学法不教他们看乐谱或任何音乐理论知识,因为那等同于在一个正常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便教他语法表达和写字,这样做是违反人的自然认知规律的。因此在教学初始阶段,采用背谱演奏的方式,以训练儿童全神贯注于音响的聆听、乐感的培养和动作的模仿。当儿童在音乐感觉、演奏技巧和音乐记忆上都已得到充分训练后,再对其进行视谱训练。铃木强调,“认谱是儿童学习的一种联想过程,过程中儿童必须对照他弹出的音和谱上的音符一致”,开始认谱后,儿童仍需背谱演奏。

(五)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铃木教学法重视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的激励。首先是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引入。为了引发儿童对音乐学习的热情,铃木设计了很多充满游戏性的技能练习,如边行走边拉琴、配合韵律活动拉琴、站在椅子上表演、在户外练习等。这些游戏远比在室内呆板单一的学习形式受欢迎。因而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上课气氛、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趣味化。

铃木教学法采用个别上课和团体上课方式交互并用的方式,每周一次或每月两次安排不同程度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担,通过相互比较和竞争,儿童能够获得学习榜样,分享合作乐趣,学会协调群我关系。当儿童在个别课上初步掌握了基本演奏方法和一些简单的乐曲时,在集体课上练习合奏有助于技能的提高和在团体中表现自我。

除此,铃木还定期举行音乐会,使每个孩子都有独奏和合奏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以激发儿童学习的热情。

(六)鼓励家长的合作参与

儿童的父母在铃木教学活动中担任着特殊的引导作用。鼓励儿童的母亲参与学习,协助儿童学习,运用母语学习的自然方法,欣赏音乐,反复听唱熟悉旋律后,才进入乐器练习。个别课时家长要陪同上课,记录笔记,并帮助儿童了解刚开始学习的各种难处,如姿势手型等,家长在家就是辅导老师,要陪同练琴,规定家长每天为孩子播放指定乐曲的录音。儿童具有善于模仿的天性,当父母以认真学习的态度为儿童树立起榜样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链接
家长的参与方式

1.学会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为家长演奏某些精心选择的材料以便向他们介绍基本原则。

2.出席每堂课,并旁听其他孩子的课。

3.参加每天在家的练习,并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鼓励提示课程中提出的要点。

4.每天放听正在学习的音乐录音。

5.阅读铃木教学法文件。

6.不要急于求成以阻碍孩子的进程。

五、铃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步骤

铃木教学法是一种强化教育法,其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接触

让美好的音乐进入心中,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从听觉训练入手。他认为,“音乐的耳朵”不是天赋或固有的,可以通过多加训练而获得。因此,可以每天在儿童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放一些优美的乐曲,逐步发展儿童的音乐感受力与记忆力,让儿童反复聆听、接触经典的演奏作品,可以逐渐提高儿童的鉴赏和演奏水平。

(二)模仿

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材、最优质的音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铃木十分重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才能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主张教师要对儿童有爱心、耐心,具备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敏锐的感觉以及严格的精神。铃木还十分重视儿童练习教材的选择,让儿童听世界大师演奏的名曲,以培养他们的感觉水平、思维水平及想象能力。除此,不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优质的音响作品,都是儿童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

(三)鼓励

正面的鼓励、适时的赞扬是不可或缺的兴趣催化剂。当儿童面临困难时,来自家长和教师的鼓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铃木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应遵循其自然发展的进度,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寻求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赞美和夸奖,要学会用一些话语鼓励孩子,如“真好”。再如在孩子有能力拉好一首小曲子时,提供机会让其当众表演,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四)重复

通过强化式的训练,鼓励儿童在重复的练习中,发现新的乐趣与挑战,以达到艺术上、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五)增加

选材应从简单易学的曲子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在学习新曲目的同时,要不间断地回到练习的出发点,因为上千万次的重复旧曲练习,不仅使儿童的演奏更趋熟练、完美,提高其音乐表现力,还能培养儿童学习的耐力和韧性。

(六)完善

良好的习惯养成来自于强化训练。铃木认为:“经过五千次养成的坏习惯,要用六千次矫正。”因此,要停止那种每错一次、矫正一次的方法,应该是以重新开始的训练方法,让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本章小结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一些音乐教育体系相继引入我国,如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柯达伊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才能教育体系等,开拓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视野和思路。学习、研究和借鉴这些体系的精华,结合我国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革,探索和建立一套创新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促进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最终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技能训练

1.自选钢琴曲,小组合作,利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进行即兴创编。

2.学习柯尔文手势,练习边做边唱自然大小调音阶。

3.自主选择交通工具的名称,创编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节奏短句,并进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字词朗诵练习。

4.请根据稳定的节拍,选择适合的节奏型来进行语言节奏训练。

2/4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果果,糖一包,果一包,还有大奶糕。

3/4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5.请以《我喜欢××》为主题,为中班儿童设计一个奥尔夫语言节奏训练的活动。

6.编写一组多声部节奏练习,并试用“声势”练习法进行演奏。

7.尝试运用奥尔夫“人体乐器”为《幸福拍手歌》设计伴奏。

8.学生自由创编节奏朗诵《静夜思》,分组进行两个声部或三个声部的合诵练习,并逐步加入声势动作,最后可尝试加入节奏棒进行伴奏的综合性练习。

9.任选《加伏特舞曲》《丹麦七步舞》《墨西哥草帽舞》之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即兴创编动作,与同伴共同完成律动舞蹈。

10.自主练习,熟悉常用的打击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打击方法和适用节奏。

音频:《加伏特舞曲》《丹麦七步舞》《墨西哥草帽舞》 feuwEyGafULWquDZFErdSK1WcuESDXjTL7ieNTcxp3/t+T0VdrobpM8jno7Zqp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