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边霞

儿童美术研究一直是儿童研究和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课题。儿童的美术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流露和外化,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之一,是儿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美术创作过程充满叙事和创造,是儿童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学习。早期的儿童美术研究认同“儿童艺术”的观念,关注儿童美术所具有的特殊美感,给予儿童美术高度评价,甚至对儿童的艺术作品推崇备至。但早期的儿童美术研究强调儿童美术发展的线性过程,认为儿童的美术学习有其固定和基本的特征,而忽视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忽略儿童在艺术创作以及建构视觉语言方面的多样性。21世纪的儿童美术研究逐渐聚焦儿童美术发展的个别化趋势,认为儿童美术(特别是幼儿美术)涉及视觉、听觉、语言、动作等众多叙事因素,儿童美术需要从更为复杂而多样的角度来加以探讨。

基于这样的儿童美术研究背景,钱慧的博士论文选择了“儿童叙事绘画”这样一个很有意义且充满挑战的课题。叙事是儿童绘画的重要特征,对其研究能够帮助教师以一种新的视角解读儿童心理,了解儿童的发展。研究期间,她扎根幼儿园两年,观察记录幼儿美术活动。她从叙事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叙事和叙事绘画的内涵,以及儿童叙事绘画的意义和价值。在对收集的大量幼儿美术作品进行整理、编码、解读、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儿童叙事绘画的特征,并揭示了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叙事缺失”,即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见“物”不见“事”等现象,进而探寻了导致这种叙事缺失的多重原因。这些发现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

非常可贵的是,钱慧在博士毕业的后续研究中,继续以开阔的视野将儿童的美术教育融入幼儿园整个课程,关注美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拓展美术教育途径。她所提出的走进幼儿叙事的美术教育的理念,其实质是倡导幼儿美术的“不教而教”,重视幼儿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幼儿经验与艺术的融合,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美术教育。如今,她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版成书,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在长期致力于幼儿美术及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钱慧还有着丰富的幼教实践经验。我相信,她一定能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入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现实问题,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推出更多的学术成果。 W39gs69Qpr2zZPUrHbxRC6+hVihy8GfbiUc0hUHcgC5cSWbOgN/IrvQF4DJTH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