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平台的网络效应

在很多经济学文献中,一般对网络效应和网络外部性不做区分,但事实上二者是有差别的。网络外部性的概念源自于外部性(也称溢出效应),是指某行为对他人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须补偿的收益的情形,本质上是这种行为对他人产生了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即网络中发生的、对他人产生的、不能被内部化的网络效应(Katz&Shapiro,1985)。

当有新的用户接入平台时,平台上当前用户的价值将提高,这也被称为需求方范围经济。需求方范围经济会影响到消费者使用平台的意愿和采用率,从而最终影响平台的价值(Shapiro&Varian,1999)。由于需求方范围经济的存在,网络效应同来自高固定率和低边际成本的供应方范围经济有着很大的区别。网络效应也存在于双边市场中,市场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将提高平台对开发商的吸引力,同时更多的开发商加入也将提高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Parker&Alstyne,2005)。

网络效应又称为需求方规模经济(或用户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使网络产业的需求曲线呈现倒U形,这样就可能出现三重均衡:市场规模为零的稳定均衡、不稳定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稳定规模,而最终的均衡取决于是否达到网络规模临界点(即临界规模)并形成正反馈。当网络规模没有达到临界点时,市场规模就会萎缩甚至为零;但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表现出很强的网络效应,引发正反馈效应,在正反馈效应下又会产生消费者和标准的锁定效应,增加转移成本,产生赢家通吃的市场现象(见图2-2)。

图2-2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

有关网络效应的最早论述可追溯至Rohlfs(1974),他针对电信市场的研究发现,市场更青睐用户规模较大的网络。用户从产品或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效用的大小受到处在同一网络中的其他用户数量多少的影响,且往往表现为随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Stallkamp et al.,2021)。网络效应是平台实现生态冷启动的关键(Rochet&Tirole,2003;Gawer,2009)。一旦平台形成供需匹配,网络效应便会迅速促使多边用户群体进入正反馈周期,在平台价值随用户数量上升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又会吸引更多用户群体加入平台,从而推动平台价值进一步提升(Majumdar et al.,1998;Parker et al.,2005;Gawer et al.,2008)。平台发展的阶段特点取决于网络效应的演进特征(李雷 等,2016;贺锦江 等,2019),其中临界规模是关键。若供需双方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则很难形成显著的网络效应,无法实现长期平衡(Evans et al.,2010);一旦平台用户数量达到了临界规模,参与者更愿意保持密切关系的网络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形成,进而成为增长的驱动力;长时间无法到达临界规模可能会导致平台失去增长动力,最终被逐出市场(Kim et al.,2019)。在达到临界规模前,平台面临着资源包络与用户规模扩张的现实需要(阳镇 等,2021),主要采取信息支持(汪旭晖 等,2021)、免费补贴、歧视定价、高度开放等(Gawer,2009)多样化策略解决冷启动难题。在突破临界规模后,平台网络效应将进入正反馈阶段,此时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强,能够吸引更多的需方用户以及提供多样化产品或服务的供方用户加入平台(Evans et al.,2010)。在此阶段,平台除了要利用网络效应实现新一轮增长、扩大平台生态系统规模,还要权衡前期粗放式增长策略所带来的影响,着力培育诸如业务服务创新、市场细分建设和用户过滤机制等新的能力(李雷 等,2016)。

网络效应作为平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是潮流效应(bandwagon effect)、规模效应(scale effect)、羊群效应(herding effect)、市场中介效应(market-mediated effect)和锁定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随着大众生产(peer production)、大规模协作(mass collaboration)、共享经济(shared economy)等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期用户的产消者(prosumer) 作用,提升平台综合竞争力,开始构建平台组合以形成跨平台网络效应。

2.3.1 平台内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网络经济的产物,也是网络产业的本质特征,而具备网络效应特性的市场则称为网络市场,具备网络效应特性的产品称为网络产品,如电子邮箱、微信、微博、淘宝和京东的购物平台等。网络产品有如下特点:网络产品具有技术兼容性。这些产品可以实现产品间、服务上或功能上的互联互通,而且用户越多,越能发挥产品的作用,进而形成一定的生态系统。这些产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能和周边的资源形成互动;网络产品能实现多方效用提升。随着用户数量增加,产品效用不仅在新进用户中得到提升,老用户的效用也会随之提升。平台内网络效应的具体作用机制如图2-3所示

图2-3 平台内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

第一,少数零散的消费者因自身的某种需求和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会率先进入某一网络市场,该网络市场中存在具体的网络产品。此时,消费者获得的仅仅是商品自身价值,网络价值很少。市场中一方的创新活动可以增加价值,如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来提升商品自身价值,让更多消费者进入该网络。

第二,首批消费者通过社交圈形成潮流效应。人们追求时髦的社会心理会导致消费者需求相互影响(Leibenstein,1950),加速创新产品的扩散(Abrahamson&Rosenkopf,1997),这可用收益增长理论(increasing return theory)、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和流行理论(fad theory)等来解释。收益增长理论认为随着创新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加,消费个体获得的收益率也会增长,从而吸引更多人使用创新产品,最终形成正循环;学习理论认为随着创新产品信息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创新产品了解越多,越有利于产品扩散;流行理论认为随着采纳者增加,潜在消费者会模仿他人采纳新产品。潮流效应是网络效应的可能来源之一(Katz&Sharpio,1985),包括网络效应和互补产品潮流效应(Rohlfs&Varian,2002)。相对于网络效应,潮流效应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网络的现实(Kandori&Rafael,1998)。

第三,网络效应存在临界值(规模临界点),即用户数量必须达到最低意愿门槛,其他潜在消费者才会愿意跟着进入平台。一旦跨越了网络效应的临界点,将实现用户的爆炸式增长(陈威如,2013)。如果网络规模没有达到临界点,市场就会萎缩,甚至退出市场;而超过临界点就会体现出很强的网络效应,形成正反馈(傅瑜,2013)。临界点来源于网络效应最初的定义,即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基于网络产品技术兼容性、生态系统和多方效用提升等特征,网络效应需要一定的用户基础,即达到网络效应的临界数量。

第四,网络效应可称为需求方的规模经济,当一方市场规模越大时,另一方规模也会越大,双方的成本和价格会越低,需求方的规模经济使网络产业的需求曲线呈现倒U形(傅瑜,2013)。规模经济之于卖方,规模的增大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之于买方,买的人越多商品价值越高。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的增强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利益,即较大的市场总产出和较低的市场价格;在市场价格和产量确定的基础上,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网络效应对市场总产出影响较大,规模经济对价格影响较大(陈宏民,2007)。所以,规模效应对网络效应的推动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是买方人数的增加实现了买方规模效应,根据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买方人数的增加能够增强买方议价能力,实现商品价格降低,从而又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激发网络效应形成;二是买方人数的增加会造成需求增长,根据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供需理论,需求增长会促使供给提高,实现卖方规模效应,单位成本会下降,从而吸引更多客户。平台中的买方群体更为稀缺,所以通常采用向卖方收费补贴买方的价格策略,促进更多消费者加入其中,形成网络效应。

第五,羊群效应是指行为人的行动受群体中其他行为人的行动决策影响,该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信息缺乏使人们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判断,因而盲目效仿他人,区别于基于产品认同而产生大众选择的潮流效应(Avery&Zemsky,1998)。随着网络规模扩大,很多人都热衷于一种具体的网络市场,此时后进入的消费者在无法对市场进行自我价值判断的前提下,会以大众行为作为参照依据,跟随主流大众加入网络当中。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人们获得的效用就会随之增加,形成网络效应。

第六,在网络效应、市场中介效应的双重正反馈作用下,产生消费者标准的锁定效应。锁定效应的本质是产业集群在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路径依赖现象(Arthur,1989)。消费者增加转移成本,从而产生赢家通吃的市场现象,形成垄断市场。赢家通吃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三个先决条件,即高度跨边网络效应、高度同边网络效应、高度转换成本(陈威如,2013)。

综上所述,网络效应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由创新效应、潮流效应、规模效应、羊群效应、市场中介效应、锁定效应、转移成本增加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产品价值与消费者人数的正向反馈。

2.3.2 平台间的网络效应

平台为激活网络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始重视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由单平台模式转为多平台模式。跨平台网络效应(cross-platform network effect)是指消费者从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该商品所参与其他平台数量增大而增大的现象,或者相关平台数量的增加将提升消费者使用其中一个平台商品所得到的效用。例如,支付宝最初是为了满足阿里巴巴(B2B)和淘宝(C2C)平台的购物结算需求,实现第三方担保交易而产生的,随着天猫、淘点点、阿里旅行 、全球购、阿里金融等平台的产生,支付宝用户发现使用支付宝能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甚至扩大到线下实体平台的支付交易。消费者从支付宝中获得的效用会随着支付宝参与其他平台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跨平台网络效应包含非中心化的跨平台网络效应与中心化的跨平台网络效应。非中心化跨平台网络效应是指形成网络效应的平台之间没有明显从属关系,网络效应的产生是基于互补业务或战略合作;中心化跨平台网络效应是指形成网络效应的平台中有一个核心平台,它同时连接一个或多个其他平台,其他平台是核心平台的业务延伸或渠道拓展。多数跨平台网络效应属于中心化网络效应,即具有明确的核心平台,企业为实现核心平台的网络效应而自己建立新平台与之互动,或借助其他企业平台渠道实现业务拓展,可操作性较强。而只有少数跨平台网络效应是非中心化的,因为非中心化跨平台网络效应要求平台之间的业务必须是高度互补的,这在高度趋同的互联网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较多的非中心化跨平台网络效应都发生在同一集团企业下设的不同平台之间,具体如图2-4所示

图2-4 跨平台网络效应及其两种类型

但不是所有平台之间都能形成跨平台网络效应,具有跨平台网络效应的平台之间至少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平台隶属于同一家公司,或平台之间存在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平台之间具有共同的连接纽带,可以是共同的支付方式,也可以是共同的账号、技术、兴趣、爱好等;平台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业务可以相关但是内容不重复;平台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共同进退,各取所需;具备网络产品、网络市场等其他条件。用户基数大的平台更容易形成跨平台网络效应,也更易于吸引其他战略合作平台加入。此外,隶属于同一家公司的多个平台更加容易形成跨平台网络效应,因为目标统一,更容易形成合力。 hEwjqLSDcQmO4LtxNgGlp4U75uL0iXYQsE5kcjCd2+r+42XjlEXaM8mUoStD5c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