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工业机器人岗位分析

3.2.1 机器换人现象

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数量的增加,各行业应用机器人的岗位越来越多。一段时间以来,“机器换人”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特别是在一些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尤为突出,如图3-3所示。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利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通俗来讲,“机器换人”就是在用工紧张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机器的办事效率,来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通常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企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应全面推动实施“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图3-3 工业机器人参与到汽车生产中

“机器换人”应遵循精益法则,以精益管理为原点从顶层设计开始,打造精益模式下的自动化导入,才是中国式“机器换人”的最佳实践。通过“机器换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向机器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推进“机器换人”。对于生产过程中单一、琐碎的重复性作业以及危险度高、强度大、重污染等工序,可引进相应的机械设备,既能缓解用工压力,又可降低用工及管理成本,保障安全环保生产。

第二步,推进“自动换机械”。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或多或少引进了普通的机床和简单的机械设备用于生产作业,在生产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存在人员过多和不能产生同等价值等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引进自动化设备去替换普通装备,并通过自动化实现一人多机作业,完成有序、高效生产。

第三步,推进“成套换单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单节点的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可以消除影响,但会导致局部高效、总体失衡,引发工序的不平衡和生产线工艺的脱节。只有新开发和重组生产工艺,平衡工序,形成连续高效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才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第四步,推进“智能换数字”。已采用数字化加工设备较多的企业,采用自动检测、智能仿真、流程控制、模拟人工判断、自动故障排除等高端先进技术,并在精益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升级创新,真正迈入“智造”时代,形成黑灯工厂、无人工厂。

一般工业机械替代的是人的体力,而工业机器人弥补的是手工操作无法达到的精度,以及人员无法胜任的工作环境或工作强度。至少从现阶段看,我国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和手工操作间的替代关系并不显著,工业机器人在高重复、高强度、高精度操作要求方面有突出的优势,而手工操作在先期投入、柔性化和空间灵活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国内制造企业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只是在部分产业和环节上替代手工操作,还有很多制造企业仍在大量使用手工操作,比如在流水线上组装手机。其原因就在于,一台智能手机大部分的工序还需要人工来完成。手机中有五六百个零部件,在四五寸的微小机体空间中要靠工业机器人一一组装起来,仍有难度。显然,手工操作的一些突出优势,目前工业机器人并不能完全达到。

因此,目前可以预测到一部分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及工业机器人所代替,比如无人驾驶替代驾驶员、焊接机器人替代工厂中焊接工人等。但是除了可以看到一小部分工作可能会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还应该看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新工作岗位。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将产生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岗位,并且对从业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准确地说,未来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人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关键是科研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业工人的素养能否赶上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的步伐。由于工业机器人复杂度的增加,在研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和维修等环节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编程以及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制造业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

针对“机器换人”的现象,需要人们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国家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质技术的技能人才,而一般的体力劳动者的需要在减少,所以青年一代应该以学习新技术专业技能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通过学校学习、参加技能训练,将自己培养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3.2.2 工业机器人行业岗位

1.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机器人始终需要人来操作、维护和保养。人和机器的关系属于一种控制链的关系,因此只有将人与机器进行协同合作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效果,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所以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壮大又为机器人服务人才制造了新的市场机会。“工业时代的机器人战略”势必导致部分工作被替代,但同时一台机器人需要3~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且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

机器人制造厂商及其集成商(制造和销售方)需要大量制造、设计集成、安装调试、销售及技术服务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客户(购买方)需要大量操作与维护、编程与调试、维修与保养等应用工程师。机器人各类型企业所需人才见表3-1。

表3-1 工业机器人各类型企业所需人才

(续)

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发展的上升空间较大,初学者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编程,一般作为技术人员可以在机器人生产商、集成商从事销售及客服工作,在应用企业可以从事操作机器人、运行、维护,职位为技术见习生、销售客服助理。工作一年以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掌握了1~2种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检测、维修技能,可以在机器人生产商、集成商从事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在应用企业可以从事检测维修、设备管理,职位为技术工程师、机器人集成工程师、销售客服工程师等。工作3~5年以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掌握各类自动化(机器人工作站)流水线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在机器人生产商、集成商、应用企业中可以从事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计等工作,职位为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具体岗位如图3-4所示。

图3-4 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岗位

2.机器人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机器人作为一种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装机容量的直线上升,对这类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机器人各类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本各类岗位能力需求见表3-2。

表3-2 工业机器人典型岗位的对应职业技能要求 UpSFOzLZwTZ7ezHCB4BnGnkqIUbLFkNUjbVIK/H8RLvEYVVQC+YKR2vH7vBqBE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