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有一本多年来慢慢积累而成的笔记,是阅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写的《沉思录》时记下来的。再次翻出来读,发现自己受奥勒留的影响竟然如此巨大。本书即根据该笔记所著。

第一次读《沉思录》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母亲曾突发脑梗死病倒住院。当时还是学生的我决定去医院照顾母亲,但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不能去上研究生院的课或者参加研讨会了。所以,为了不落后于研究生院的同伴,那时正在研究希腊哲学的我将柏拉图的著作带进了病房。我同时还带上了《沉思录》,因为上课的时候往往只有读希腊哲学文献的时间,我打算利用在病房照顾母亲的机会读一读平时没时间读的书。

至今也不清楚那时为什么会选《沉思录》,也许是想起我之前非常喜欢读精神科医生神谷美惠子的书,而她学习了希腊语,并在工作和家务之余翻译了奥勒留用希腊语写成的《沉思录》。

《沉思录》诞生的背景将在第一章加以介绍,这部奥勒留记录自己日常沉思的备忘录并非一本系统性的哲学著作,绝对谈不上容易读。宽泛地说,该书是人生论,但或许有人对人生论并没有什么兴趣。

今天,人生论似乎已经过时,甚至会被说并非哲学之正道,但我认为人生论才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何谓人生,对人来说幸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就是哲学的中心课题,对奥勒留来说也是如此。

母亲住院的时候,我正参加关西医科大学森进一老师在自己家里举行的柏拉图读书会,但由于要照顾母亲无法再继续参加了。我打电话告诉老师说暂时不能去参加读书会了,老师对我说:“这正是哲学发挥作用的时候!”在哲学被普遍认为无用的当时,老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着躺在死寂病床上的母亲,我深刻思考了一些人生问题,比如,人在像我母亲那样身体动弹不得甚至丧失意识时是否依然具有生存意义?对人来说,生存的价值或意义究竟是什么?等等。

关于此类问题,奥勒留这样写道:

原文

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转瞬即逝。记忆者和被记忆者皆是如此。 (四·三十五)

很快你就会忘记一切。并且,你的一切也很快就会被忘记。 (七·二十一)

母亲病倒之前我也曾笼统地想过未来人生,但在母亲病床前读着奥勒留的话,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是啊,的确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般转瞬即逝,如果母亲走了,我或许终有一天也会忘记母亲以及照顾母亲的这些日子吧。这样的我若是离开了这个世界,慢慢也不再被任何人想起。倘若这就是人生,那活着究竟是否还有意义?

不久,母亲去世,我又回到了研究生院,但我感觉原本以为铺在面前的人生轨道消失了,自己似乎一下子偏离了原本的人生。一言以蔽之,我不再去追求所谓成功的人生。之前虽然也一直打算过与金钱无缘的人生,但却依然有成为大学教授之类的雄心壮志。可是,这次连那样的雄心也消失殆尽了。克服母亲去世带来的冲击,下定决心过一种与之前不同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诚如老师所言,哲学发挥了极大作用。

我曾经学过柏拉图的哲学,但陪母亲住院期间读的《沉思录》却远比柏拉图哲学更令我思考人生。

《沉思录》中有很多文章记述了对死亡的思考。读《沉思录》,我不得不去思考死亡,并且还是在丧失意识的母亲面前。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自“享受了十年孤独依然毫不厌倦”的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开始。有一天,查拉图斯特拉寻找泉水的时候来到了一片绿茵上。那里,少女们正手拉着手翩翩起舞,看到他之后,大家停了下来。查拉图斯特拉十分友善地走过去说:

“姑娘们,不必停下你们的舞步!我不是目露凶光地来扫你们兴的。我不是敌人……的确,我宛如一片森林,又似幽暗林中的一片黑暗。但是,不惧怕我的黑暗的人,将会在我的柏丛下觅得美丽的玫瑰之坡。”

这里所说的“幽暗林中的一片黑暗”是死亡的比喻。死亡,只要活着就无法体验到。即便有人经历过濒死体验,也没有人曾死而复生,所以,人只要活着就无法了解死亡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体验。

但是,即便不是自己死亡,一旦目睹他人的死亡而认识到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之后,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之前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例如金钱或名誉等,这时就会明白其毫无价值。我之所以觉得原本铺在眼前的人生轨道似乎一下子消失了,就是因为这一点。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必要认为死亡多么可怕,是打断快乐舞步的黑暗。查拉图斯特拉说:“不惧怕我的黑暗的人,将会在我的柏丛下觅得美丽的玫瑰之坡。”不必停止跳舞!纵然人生的最后有死亡在等待,跳舞的人依然可以继续舞在“当下”。为什么这么说?怎样才能从容地继续起舞?奥勒留,还有我,一直在思考。奥勒留之所以反复书写、不断追问,是因为,不仅仅是死亡,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读者也必须和奥勒留一起思考。

作家金衍洙说翻译是最“深层的阅读”。因为,如果想要翻译的话,即使非常短小的文章也必须弄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即便不是进行翻译,想要读原文的时候,抑或,即使不是阅读原文而是想要通过译文阅读的时候,如果仔细品读,往往也会产生一些疑问。

“文学并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所以,如果反复思考发问的话,总有顿悟的时候。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意义。”(金衍洙《青春合集》)

哲学也是一样,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说没有,或许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如果认为已经知道了答案,就会忽略一些东西。

金衍洙的一篇小说中有位图书馆馆长,先天性白内障致其左眼几近失明,他只能用右眼看书。

“那时我只选一些无法概括归纳的书阅读。因为我当时想,万一眼睛看不见了就无法再读书,而那些实用书或畅销书请读过的人将内容概括一下告诉自己就可以了。”(《世界的尽头,我的女友·奔月的喜剧演员》)

我认为《沉思录》也是“无法概括归纳的书”,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地仔细品读。我也没有概括归纳《沉思录》的内容,只希望拿到这本书的人能够借助奥勒留的话去思考人生。

此外,本书中所引用奥勒留的话皆由我译自希腊语原文。 ozSEtHNJ0JGAQrkFiIb0PYqkw+ljH17jqEKVr3bE3TzvtlgxRfyCCdsN+V+lBJ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