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最亲近的人,越要“常常恰当得体地相处”。
如果意识到“亲密也要有分寸”,
那么你的心情就会变得舒畅起来。
我在精神内科出诊时,也听到过很多有关家人的烦恼。其中既有儿媳与婆婆同住的烦恼,也有婆婆对儿媳妇的不满。
在“8050问题”
之中,既有80多岁的父母对闭门不出的孩子的未来感到悲观,也有人咨询如何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母。
家庭的烦恼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个家庭,就会有多少种烦恼。尽管家人可贵,但由于是一家人,所以很难保持距离,也很难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不过,通过践行“亲密也要有分寸”的做法,也有不少家庭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这并不意味着要像对待外人般客气,而是要像与外人相处时那样“时常恰当得体地相处”。
你可以说“可以占用你一些时间吗”来让家人给你点时间,好让你不加掩饰地向他们表露真情;或者对他们为你做的事情正面表达感谢,说句“谢谢”;当觉得抱歉时,说句“对不起”。
我现在和二女儿住在一起,她每天为我准备早饭和午饭的便当。所以每次从医院回到家后,我都不忘先对她道谢:“谢谢你今早也为我做了这些。谢谢你的便当。”
我认为,对于亲近的人,我们要时常试着“恰当得体地相处”,要珍惜那饱含着真情的“谢谢”和“对不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编织而成。
有时仅仅是加上一句话,
就能让平凡的人际交往变得温情暖心。
在本书开头,我提到患者从医院回去的时候,我会说“请好好保重自己啊”而非“保重身体”。
除了“保重身体”外,日语中还有以“早上好”“晚安”“你好”“谢谢”“我开动了”“多谢款待”等为代表的,难以传达本意的寒暄语。
有一种说法称,“早上好”在歌舞伎行业中的意思是“您到得真早呀”。据说在演艺圈中,即便在深夜也会说“早上好”来打招呼,可以说它并不仅仅是一句寒暄,更是对他人的一句慰劳。
“晚上好”(日语中亦表示“今晚”之意)和“你好”(日语中亦表示“今日”之意)的后面会添加“今晚月色真美呀”“今天真冷呀”等引起共鸣和表达关怀对方的话语。
也可以在“谢谢”后面增添语言,把它变成“谢谢你专程前来”,这样它就从一句简单的问候,变成了向对方传达心意的话语。在“谢谢”的后面增添上你是为何而表示感谢的,就可以将之变为体贴对方的语言。
仅仅是这样小小的举动,就可以使你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们的交往变得温情起来。
而且,把单纯的一句“谢谢”改为“谢谢你为我做了什么”,把“多谢款待”改为“谢谢你花时间为我做了美味的饭菜,谢谢你的款待”,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被他人倾注了精力、用心对待的。
当你拥有用语言
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愿望的能力时,
你的人生会过得更轻松。
不对自己的内心撒谎,诚实地向对方明确传达自己的想法,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经之路。
人生漫长,有一两件事隐藏于心倒也无妨。可如果总是顾虑过多,不说出自己讨厌的事,也不说自己想说的话,那么这些便会以身体不适的形式表露出来,所以还是把真心话讲出来为好。
据说日本京都有不说真心话的文化,那是因为在那个文化圈里的人彼此都互相了解。就算被要求“万事深思熟虑”,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自己不明确地说出真心话,那么想法是很难传达给对方的。即便是亲密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揣测出你的心思,按照你的心意行事。
明明是自己没有好好地表达心意,却觉得“那个人不理解我”,这简直是在浪费人生的宝贵时间。
与其一直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不如努力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责怪对方,而要试着告诉对方“我希望你这样做”。
至于对方是否会接受,是否会如同自己希望的那般去做,那就是对方的问题了。但是把自己的想法明确地传达给对方,是自己可以为自己做的重要的心灵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