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属性的局限性、师资队伍的单一性、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和学生认知的不足性四个问题,着眼后三个问题,采用针对性设计,突破“双创”教育困境。
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行业导师偶尔参与的育人模式,严重限制了“双创”教育的整体成效,尤其作为刚工作的新进教师,教学经验与创业经验严重匮乏,如果仅仅依靠自己单打独斗,必然导致教学的权威性与实效性大打折扣。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主动邀请行业导师、优秀校友、高年级学长进行课上或课后的专题授课或主题交流,开源师资队伍,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葡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目前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双创”教育的整体效果,但目前开展长期的跟踪评估又受限于教师个人的精力与能力,暂时无法推进,故而只针对一个教学周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具体经验是:一、多主体参与,打破教师自我评价的困境,不论是专业授课教师、行业导师、班级学生的评价,还是参考学生表现的同专业其余教师的评价,评价必须指出问题;二、评价强调过程为主、结果为辅,授课教师基于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评估学生的表现,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变化,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反映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三、广泛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同行、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意见,尤其重视“不足”模块的建议,通过“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切实提高“双创”教学效益。
如果不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就无法谈“双创”教育的效果,故而方案最终一定要落脚到学生上,要梳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切实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具体措施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与竞赛实践的设计。一是将课程内容与“双创”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开展案例研讨,尤其是优秀的川外毕业学子的创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案例教学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身临其境,但更要引导学生剖析案例背后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坚决避免“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二是依托“双创”实践周,借助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平台,利用智慧虚拟情景实训室,开展创业实践系列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级各类比赛,综合检验前期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