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存在的问题

四川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双创”教育,主动瞄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高校属性的局限性、师资队伍的单一性、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和学生认知的不足性严重制约了我校“双创”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属性的局限性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职主业是知识的传授和德行的培育,“双创”教育仅能作为辅助性教学内容 ,虽然较多专业已将“双创”教育写进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但我院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虽然设置有“双创”实践周、“双创”项目竞赛等具体的教学环节,但更多的还是依托现有课程,作为思政元素导入,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此外,此种思政教育多依托于案例,虽然学校建有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等实践基地,但绝大多数的双创教育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落地,整体教育效果欠佳。

(二)师资队伍的单一性

我校的“双创”教育团队主要是学校的专职教师和部分行业导师。我校的专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直招,本身就缺乏创业方面的经历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储备,教学过程中也大多借用一些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案例,较难做到言传身教,纸上谈兵总归比不上身经百战。另一方面,我校为解决师资队伍的单一性,依托实践创新创业中心,聘请了部分行业导师,但整体队伍仍然较为薄弱,对学生的辅导往往停留在个别项目的指导、座谈和讲座上,未形成体系化的“联教”育人机制,未深入参与到“双创”一线育人环境,未根本性解决单一性的问题。

(三)评价体系的片面性

如何去评价“双创”教育的成效,目前更多的是依靠各级各类竞赛的成果、就业率等进行评估。虽然这些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学校的“双创”教育进行评估,但这种评估是简单的、功利的,缺乏科学性与实践性。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会有为你保驾护航的导师吗?而就业率就等同于创业成功率吗?这些评估明显忽视了创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时滞性”,从大学毕业到创业成功往往需要经验的再积累、资本的再积累等,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时间,短的 3 ~ 5 年,长的数十年,所以对“双创”教育的评估是一个长期的跟踪评估过程,是需要学校—行业、老师—学生有机结合,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学生认知的不足性

学生刚进入大学,思维仍局限在课本学习阶段,缺少从中学到大学“双创”理念承继性的衔接。此外,此时期的学生大多仍处在三观完善的过程中,对“双创”教育认识不深,积极主动性不足,对事物充满好奇,理想目标多变,教条主义明显,不善于去挑战权威,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勇气。此外,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对创新创业往往脱离实际,遇到问题后较为容易放弃,且容易自我怀疑,需要指导老师尽早发现,及时疏导。 uzYXDf49bdqf8a18GIjSKgBQOwPKg7A1D/Ds6O4xgCMf8DZHcK1WB8ybxg68agG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