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重庆正在实施的“陆海新通道”战略,都对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对外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广泛推进,我国的战略重心正在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移。与此同时,重庆正联手西部多个省区市,共建“陆海新通道”,助推我国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共推,扩大了我国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促使我国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从“为外事外交服务”的单一需求,逐渐转变为“通语言、晓国情、能应用”的复合型、应用型非通用语言人才需求。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试点院校正在开展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工作中的非通用语特色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基地。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开展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工作的通知》为基本理念,基于语言教学理论,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推动非通用语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实现非通用语专业特色发展。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非通用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学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着眼于非通用语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截至 2021 年,学院共开设 15 个非通用语专业,实现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语种基本覆盖,打造西部领先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智库研究、语言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性基地。学院践行“外语+”理念,实行“非通用语+通用语”“非通用语+专业”“非通用语+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教学科研复合、理论实践复合、产学研用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非通用语精英人才。

为务实推动非通用语专业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培育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培养高素质非通用语人才,学院特创办《重庆非通用语教学改革研究》,诚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坚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将探索出一条非通用语专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有效路径,培育出更多能切实担负起国家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非通用语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对外开放,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书是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编者
2021年10月 as5u+UnkeYdauY+aa/UcIOskLovQFZNawp0IYmihPG3j6SoFjsmNRw/9BibbWV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