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科幻与管理

科幻与创新

2023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三体》在中国掀起了一次科幻热潮。实际上,中国科幻的第一次热潮发生在晚清时期,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动笔写下了自己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在这些被称作科学小说的作品中,就有鲁迅先生翻译的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名著《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鲁迅先生说,“科幻之意义,既是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又是“导中国人群以行进”。他希望用科幻小说开启民智,推动国家的进步。

全球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在1999年创刊130周年之际,开设了“未来”专栏,用以专门发表短篇科幻小说。《自然》杂志资深编辑亨利·吉在“未来”专栏创刊前言中写道:“我们用这种氛围鼓励作者进行新的尝试,纯粹为了好玩。”亨利·吉在这篇前言中,多次用到“好玩”“有趣”“充满乐趣”“超脱的娱乐精神”等词。《自然》杂志时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在接受采访时说:“科幻作品非常有意思,也能给人们带来灵感,而科学家应跟着创造力和想象力走。”

与《自然》杂志主张的“好玩”不同,包括晚清的第一次科幻热潮,以及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科幻热潮在内,科幻在中国社会掀起的几次热潮都承担了唤醒民众对科学的热情等特定历史使命。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刘慈欣在《三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922年,物理学家叶哲泰年轻时陪同爱因斯坦在南京路上散步,遇到一个砸石子的小工。爱因斯坦问小工一天挣多少钱,得到的答案是“5分钱”。爱因斯坦驻足良久,默默无言。叶哲泰感叹说:“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2023年初,ChatGPT火爆全球,科技公司和技术“大佬”纷纷表示要全力发展人工智能。当然,也有企业家对大家蜂拥而上的热情表示担忧,称“实用主义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埃隆·马斯克曾是ChatGPT出品方OpenAI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但在2018年选择了离开OpenAI公司。马斯克对ChatGPT的担心主要在于,封闭的和盈利导向的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威胁。

无论是爱因斯坦遇到的小工,还是马斯克眼中的ChatGPT,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点。对于《自然》杂志的编辑和读者而言,科学论文是现实主义,科幻小说是理想主义。对于热衷于ChatGPT的企业家而言,GPT技术的发展是理想主义,而ChatGPT的应用是现实主义。对于遇到小工的爱因斯坦来说,科学探索是理想主义,而小工每天挣的5分钱是现实主义。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我们,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的洗礼。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三重转变:外驱向内驱的转变;创业向创新的转变;吃喝向玩乐的转变。从个人层面看,“90后”已成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也已开始登上社会的舞台。这些年轻人和未来的新生代必定表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内部驱动力取代外部驱动力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动力。从企业层面看,大众创业的热潮必将转换为万众创新的景象。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不再是低水平重复的创业行为,而是多样性不断涌现的创新努力。从社会层面看,随着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内驱”“创新”“玩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将逐渐面对这样一系列选择题:是科学重要还是梦想重要?是现实主义重要还是理想主义重要?是有用重要还是好玩重要?最后的答案可能是“都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梦想,会不会有科学?如果没有理想,会有什么样的现实?如果不好玩,有用到底还有没有用?这些问题,可能是未来人类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人类给出答案的问题。

科幻与战略

科幻与战略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科幻也是面向未来的。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就是梦想,由企业的使命愿景牵引;对于人类而言,科幻就是梦想,由人类的好奇心牵引。战略不是空想,而要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基于企业所在环境,符合企业组织能力;科幻也不是奇幻,也要立足科学理论研究,基于可能技术路径,符合人类思维逻辑。

有这样一种说法:战略是科学,战略是艺术,战略是手艺。说战略是科学,是指战略有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说战略是艺术,强调的是战略中有“你看得见,别人看不见;你感受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说战略是手艺,指的是战略能力需要在情境、实战、经验中积累和打磨,需要在理性中寻找直觉,在平凡中寻求突破,在渐悟中达到顿悟。

类似地,也可以说:科幻是科学,科幻是艺术,科幻是手艺。说科幻是科学,不是说科幻中的所有设定都有科学根据,而是说科幻的核心框架要有科学基础。科幻不是玄幻和魔幻,“科”是核心,“幻”是外延。说科幻是艺术,是说科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所有艺术必备的要素,即想象力。在所有文学艺术形式中,科幻是比较有想象力的,而且这种想象力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而是有趣的思想实验。说科幻是手艺,突出的也是科幻人性的一面。文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科幻来自科学和现实,又超越科学和现实。

如果说科幻小说有哪些不能缺少的要素和维度,那一定是空间和时间。所有科幻小说都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展开的,要么是在空间维度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么是在时间维度上跨越生命的极限。战略也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复盘企业的过去、审视企业的现在、规划企业的未来。

在科幻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会走出地球这个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无尽的宇宙中探索新的疆域,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科幻小说中主人公的目标往往是找到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而不惜跨越以光年为单位的空间,按亿万年计的时间,克服宇宙天体撞击、外星文明攻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应对黑洞引力、虫洞通道等不连续性状况。

人类如果不走出地球这个摇篮,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人类只有走向太空,才能拥有无尽的未来。企业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类似,如果企业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只有走出舒适区,走向全球化,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战略,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走的是从国外复制创意进入国内(Copy to China)的路线,这就好比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拿着别人发展出来的现代科技到古代去“打怪升级”,可能很爽,但只是一时爽。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道路应该是创新的、进入无人区的和科幻的。作为普通读者,管理者可以读穿越小说;作为企业家,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复杂宇宙、时空宇宙和生死宇宙。

“复杂宇宙”聚焦科幻小说中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分析主人公们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不连续性中创造连续性的,得出企业发展要像在宇宙中探索的人类那样,做到“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时空宇宙”关注科幻和战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延伸和展开,揭示科幻故事与战略规划在“见终局、揽全局、知时局、应变局”方面的共性,讨论使命、愿景、价值观对于科幻中的人类前途与现实中的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生死宇宙”讨论科幻小说精彩情节背后的竞争战略,分析博弈论、柔道战略等在人类与外星文明竞争中的应用,从生命周期角度剖析宇宙演化对企业发展的启示,揭示企业如何才能从熵增到熵减,成就基业长青的事业。

在这本书中,你将领悟到科幻与战略的关联性,体会到《三体》等科幻小说中的战略思维,感受到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不连续性中创造连续性的战略要义,在科幻的启发下给企业战略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同时,让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如跑者一样步伐坚定。

在本书付梓之际,“出海”成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走下去”到“走上去”,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穿越”向“科幻”转变。本书的研究和写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创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基金号:72091310)课题五“创新驱动的企业国际创业理论与战略研究”(基金号:72091314)和面上项目(基金号:72072003)的支持。 6zkeXGlv4tNRxtbR2SZ5Z4LpTAvATMIC0b/KOwwCnu8gjjBU+ma54IyvVL6YjY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