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三
如何突破大型项目失败的铁律

李永奎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重大项目管理专家

我持续关注牛津大学傅以斌教授源于2012年,当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要讨论立项有关“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创新研究”的重大项目 ,这也是基金委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因此需要了解该领域国外研究进展和代表性学者的情况。当时傅以斌教授从丹麦到英国牛津大学任职,成为赛德商学院重大项目管理的首任讲席教授,自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后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一直跟踪傅以斌教授的研究成果,也先后在2018年和2023年翻译引进了他的经典著作《巨型项目:雄心与风险》( Megaprojects and Risk:An Anatomy of Ambition )和《牛津重大项目管理指南》( Oxford Handbook of Megaproject Management ),同时也参与了后者中文版章节编写,以及傅以斌教授在《国际项目管理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简称IJPM)上组织的学术专刊活动。

提出基于实践智慧的研究范式

傅以斌教授虽然是大型项目管理领域全球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但他并非工程师出身,也不是“典型”的项目管理学者,而是一位经济地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因此具有独特的观察视角。不过,他又不认可当前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认为试图模仿自然科学和预测理论的社会科学已经并将继续失败。他进而提出了实践社会科学(phronetic social science)理论与方法,强调社会科学要发挥作用,必须提供实践理性而不是抽象理性,这对他分析大型项目管理深有影响,他也因此提出了很多颇有吸引力的新颖观点。

为了更好地揭示大型项目低绩效现象和失败的根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他亲身实践,为丹麦援建尼泊尔学校、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设等项目提供咨询服务,考察了多个大型项目,走访了多位资深项目经理,构建了自称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重大项目案例库,提出了基于实践智慧(phronesis)的研究范式。这一做法虽然得到了认可,但也因为数据不公开而受到学术界质疑,他对阿尔伯特·O.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隐藏之手”(hiding hand)观点的公开反对(本书第7章也专门谈到了这个话题)也成为大型项目学术领域的热议话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其作为本书的延伸内容进行阅读。

不断迭代是成功做事的最好方法

可以认为,《怎样做成大事》( How Big Things Get Done )与之前的《巨型项目:雄心与风险》和《牛津重大项目管理指南》共同形成了傅以斌教授大型项目研究的“三部曲”,因此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很多观点在之前也阐述过,例如大型项目铁律、承诺谬误、策略性虚假陈述、参考类别预测法等;区别在于,之前的著作更强调学术性,而这本著作则强调实践性和可读性。这一点从将书名中的关键概念由megaproject(大型项目)改为big things(大事)就可以看出,傅以斌教授试图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让他的理论影响到更多领域。

傅以斌教授善于针对一个重大议题提出一个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观点,并能使这一观点很快引起最广泛的传播、争议与讨论,从而成功将这一观点绑定为个人“标签”,提高个人影响力。在大型项目领域,他提出了大型项目铁律,即“预算超支、进度超时和绩效不佳,而且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发生”(Over time, over budget, under benefits, over and over again)。大型项目的失败率高达99.5%!奥运会成本平均超支157%,最高达720%!这样的表达方式和惊人数字足以引起关注,提出后自然迅速在学术界、行业界和非专业领域都引起了广泛传播和讨论。尽管这一“定律”受到了争议甚至反对,但他利用大量案例数据反复佐证了这一结论,并发表了多篇论文,他在《牛津重大项目管理指南》一书绪论中即以此为标题,从而使自己成为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但和之前从学术上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铁律不同,《怎样做成大事》显然更倾向于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并且,傅以斌教授认为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应对从家庭装修到企业经营再到太空探索的任何“大事”。他显然取得了成功,《金融时报》《经济学人》2023年度最佳图书的荣誉即是最好印证。

正像傅以斌教授在本书中提到的, 我们并不擅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断迭代是成功做事的最好方法。 尽管书中大多数观点在他之前的文章中也能找到,但认真阅读后你会发现,傅以斌教授并非在简单重复这些观点,而是在批评和争议中不断迭代他的思想,提出更深刻的洞见,从而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尤其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大有裨益。

做成大项目的关键

预测和决策一直是做好大型项目的关键内容。傅以斌教授认为,预测的乐观主义偏差是成本超支与进度超时的重要原因,过于依赖单一信息和瞄准单一信息的倾向引发了锚定现象,即参照了不合理的乐观基准,然后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这一既定目标。《怎样做成大事》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即基于参考类别的预测方法,通过具有共同特征的案例数据提供决策依据。这实际上和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具有相似性。在决策方面,与利用基于数学模型的自然科学方法不同,傅以斌教授认为政治性、权力性和心理性因素是解释重大项目决策错误的关键。例如,《怎样做成大事》特别提到了当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的问题,认为它不是公正严谨的分析报告,而是工程师让项目继续下去的一个幌子,这与国内“可批性研究报告”的戏称相似。看来大型项目的很多问题具有全球普遍性,因此解决方法也具有相当大程度的通用性。

《怎样做成大事》还提出了一个重要思考,这也是当前项目管理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就是做大型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傅以斌教授提出了“以始为终,从右向左”的行事范式,也就是做大事不是技术驱动,而是最终需求驱动。 这与当前项目管理2.0倡导的价值导向相一致,也就是 做项目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实现进度、投资与质量目标,更不是技术崇拜主义,而是更好地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

“慢思考,快行动”是《怎样做成大事》这本书传递的另一个重要思想。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计划,然后快速行动以尽可能关掉“黑天鹅事件”的时间窗口,是避免大型项目失败行之有效的经验法则。虽然这一观点并非全新提出,但对于大型项目而言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快思考,慢行动”模式成为诸多大型项目失败的根源。作者并没有否定“隐藏之手”可能会带来成功,例如书中提到的电子女子录音室案例,但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当然,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快与慢来评判对错,过于强调“快行动”也有赶工代价。相比而言,中国大型项目似乎走了第三条路线,即“快思考,快行动”,好处是通过快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快思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过,我们也越来越发现,不管是快或者慢,在思考与行动过程中,都需要多问“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关注技术与执行问题。但在我们当前的工作实践中,多问“为什么”恰恰被“快思考,快行动”模式挤压了空间,因此一旦决策失误,“快行动”不仅没有弥补“快思考”的风险,反而放大了这一风险,这也是大型烂尾项目的重要根源。

傅以斌教授并没有采用刻板和教条的理论来说服读者,而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将如何做成大项目娓娓道来,让读者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还不乏专业性。例如,《怎样做成大事》提到“试验+经验”是提高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关键,这听起来并不是什么惊世言论,但的的确确是我们应该遵循的箴言。实际上,书中提到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利用CATIA软件进行数字化建模的做法与我接触到的迪士尼公司“每一个好的建筑都值得做两遍”的理念具有相似性,即先进行数字化模拟,然后进行实体建造。同时,作者高度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不管是丹麦大贝尔特跨海大桥还是加利福尼亚州高铁项目,失败的原因都是受政治因素影响而让没有经验的本地企业去做。遗憾的是,初学者综合征在大型项目中相当普遍。《怎样做成大事》认为,项目是“凝固的经验”,对过去项目实践智慧的积累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型项目的案例与数据库相当匮乏,后评估更是难以开展。我近十年来从事重大项目案例研究以及开展案例与数据中心建设,对此深有同感。

与此相关联的是团队的重要性,这是《怎样做成大事》强调的重点之一。作者用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作为例证:英国机场管理局用6年半时间完成了这一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的大型项目,项目除采用“先模拟后建造”和装配式建造方法外,构建有经验的项目团队并树立“我们是一个团队”的良好文化是重要成功秘诀。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一度是大型项目成功的典范。在这一点上,我们具有同样的结论。我所在团队2017—2019年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提供进度综合管控服务,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超大型项目建造,航站楼建筑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约是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的2倍,进度总控得到了英国机场管理局的高度认可,其主要得益于团队具有50多个大型民用机场进度总控的丰富经验。大型项目拒绝做试验场。

《怎样做成大事》最后提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大型项目的模块化方法,这是全书为数不多的“专业性”内容,傅以斌教授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过相关文章,一度引起了关注,作者在这本书中更系统地讲述了这一策略,也提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经验。这对于我们有重要启发,尽管有人认为模块化只适合部分项目,例如工厂、铁路、桥梁等易于复制的项目类型,但实际上任何项目都有模块化的机会,例如医院中的手术室。模块化通过不断的重复和迭代,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模块化方式不止于此。当前,我们在“一带一路”中推行小而美项目,实际上就是将小项目作为大项目或项目组合的模块,通过风险更小、更易控制和更灵活的小项目实施来实现大项目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持续成功交付大型项目的魔术公式

本书做了一个很好的创意,就是每一章后面都高度凝练了“做成大事的诀窍”,就相关痛点、分析与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帮助读者进行“温故”。做好这一点不容易,但目前来看总结得非常出色,也使得《怎样做成大事》这本书最后提出的11个启发式显得更加自然和水到渠成。这本书开始于提出大型项目失败的铁律,也以如何战胜这一铁律收尾。仔细读来,11个启发式并没有简单重复前面的观点,因此不仅显得不多余,还是新的升华。

傅以斌教授曾说:“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有一个魔术公式,能持续不断地成功交付大型项目(We haven' t found a country that has the magic formula for how to deliver megaprojects successfully consistently)。”但我希望并相信,这本书为找到这一魔术公式提供了初步答案。

最后,我尤其同意的是,作者认为大事情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远非这些文字所能直接展现的,文字背后还有更丰富的思想,因此这本书值得你慢阅读、深思考。同时,傅以斌教授的其他作品也可以作为延伸读物,以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如何做好大项目。

于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
2024年2月17日 QBHJBIklSkO0H5lA1zVKmDJ58xatoDvv6mI62PO10gEu0U+11oEGs+Rh6oRfdO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