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人相对于天地而言,民相对于国家而言。不论在天地之间,还是在国家之中,人和民都拥有核心地位。

在天地之间,老子认为,人高于物,与天地相同,“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儒家认为,“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第九》)“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春秋繁露·立元神》)

在国家之中,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强调“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老子说:“圣人无长心,以百姓心为心。”于是,《左传》从历史角度作出论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现实中的每个个体,不论作为人,还是作为民,在道义上都是至高的,也都是决定性的,不仅决定国家社稷,而且决定天地万物。这种人本观念和民本思想,视重人重民为人间正道、国家常态,视非人非民为生灵涂炭、祸国殃民,铸就了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念、基本社会秩序和基本治国之道。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泰和民安是一体的,民安方能国泰,国泰确保民安。人民是稳定国家的根基,国家必须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力量为力量、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和民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的至高性。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性,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人民至上是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二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三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四是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不论是在中国政治文化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人民,既不是与个体相对立的集合概念,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和国家的本体,是生存天地之间、构成社会的本体。所以,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今天,其主体就是包括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中西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中国以人民为本体,而西方以个体为本体。西方的个体,是以一般自然人为逻辑起点的,其价值和意义是通过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的政治逻辑来体现的,从而把对人本身的肯定局限于对个体价值的肯定。中国的逻辑正好相反,把人置于天地之间,以对人本身的肯定为逻辑起点,并由此肯定人民在社会、国家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肯定既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本身,也尊重每个人的社会存在和国家地位,从而把个体存在和个体组成的社会存在统一起来。

以人民为本体、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社会发展,相较于以个体为本体的西方社会发展,具有西方社会难以比拟的四大优势:一是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力量,既包括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包括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能够确保国家始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不被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所掌握;三是能够确保国家始终为广大人民服务、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四是能够确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体,奠定了国家一体化和稳定性的坚实社会基础。正是借助这些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创造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

毛泽东曾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并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中国成功发展向世界证明:相较以个体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效益更广、后劲更足。 OQOSXVqUnaHpEoVpy/oFTqQmSs7HonRQDLe55vnP4p1T7g/PUAz1jU87UNbvw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