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写这本书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我好像在《多向思考者》和《更好地思考》 里已经讲得够多了,这两本书足以让读者们知晓关于大脑多向思考者的一切了。《多向思考者》一书的内容相当简单实在,哪怕年纪稍小的读者看起来也不费劲。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在胡说八道。这本书的一些读者只有13岁,但他们可以轻松读懂我写的东西,书中的内容也的确帮助他们认识了自己。至于年纪更小的孩子,我建议家长以《多向思考者》的内容为参照,亲口向孩子解释他为什么与众不同。实践了此法的父母都说收效甚佳。

但是,来信的读者、讲座的听众以及前来咨询的人还是坚持让我再写一本。很多人对我说(或者写道):“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我自己,它让我获益匪浅。但与此同时,我也在书中看到了我家孩子的影子,这让我很是忧心。因为异于常人,我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遭遇,请您帮帮我们吧!”于是我开始意识到,我之前写的书尚不足以彻底解决多向思考者的教育难题。

那时,我成功地帮助了很多家长和孩子。我觉得有必要和我的读者们分享这些经验。我们确实需要谈谈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特定话题,比如学校、社会化、过度敏感、听不懂指令……

接着,我又收到了读者洛伊克的一封邮件,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多向思考者》整本书只谈到了我的问题。可我担心的恰恰并不是我自己,而是我14岁的儿子,他正在经历我所经历过的一切。我太清楚这有多痛苦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原因很简单——我自己小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帮助。于是我给他念了一段您书里的话(可能我不应该这么做):

尽管父母深爱着身为多向思考者的孩子,但他们的耐心会逐步耗尽。慢慢地,父母的看法会变得越来越负面:这孩子“真是太……”了。如果孩子太敏感、太情绪化,家长就认为孩子必然是被保护过度了;如果孩子神经脆弱,过于感性和黏人,大人们就说他只会躲在妈妈身后;如果孩子提出太多的问题,家长则批评他太傲慢、走极端、老和大人唱反调。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社会外界的评价和孩子家人的评价将形成合力。孩子坐不住,注意力涣散,也听不懂指令,同学们就会讨厌他、嘲笑他和他那些奇怪的想法。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孩子又如何培养起自尊心呢?然后他又会被批评说自尊心低下。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听到这段话,我儿子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和我提到他同学时,他这样说道:“为什么这些笨蛋能交到朋友,而我却不能?”

儿子的疑问让我基本确信了他是一个多向思考者。听到他这么说,我的心都揪了起来,因为我陷入了类似的童年回忆。小时候,痛苦中的我也曾说过同样的话。我儿子和他母亲关系不好(用您的话讲,她是一个“常规思维者”,我们已经离婚了),她批评他学习成绩忽上忽下,我儿子受不了这一点。然而糟糕的是,我发觉我的教育方式和前妻很像,虽然我感觉自己和她这么做的原因并不一样。昨天读完您的书我才明白,我之所以也会批评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我这辈子就是被别人批评过来的,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该做什么。

这几年来,更准确地说,自从儿子升入中学以来,我和他在情感上疏远了不少。我不再给予儿子拥抱。我觉得抱他是件很恐怖的事,因为儿子在向我索取着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我其实是怕儿子。我害怕通过他去重新体验那种我无比熟悉的痛苦。仅仅是想到这点,我就直犯恶心。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什么也不是,但尽管如此,儿子仍然对我说他爱我,说我是个很棒的父亲。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的赞美,也不知道怎样和我的好小伙子相处。这种无力感伤透了我的心,毕竟在平日里,不论遇到什么难题,我几乎都能找到解决方案。可是为什么现在我明知道儿子心里想的是什么,却无法提供他所需要的安慰呢?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要和您聊聊我在自己内心最深邃的空洞中所感知到的东西。可我讲不出来,因为我越是搜索枯肠,越是找不出合适的词汇。我知道您可能无法一一回应所有来信和求助(其实您已经靠这本书帮到了大家),我也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而已,但我还是想冒昧地发出请求,希望您推荐一位可以教我与孩子正确相处的良师。

我给洛伊克写了回信。然后,他的第二封来信说服了我再度提笔撰书:

亲爱的克莉司德:

您的回复让我感到万分欣喜。我一开始是在手机上看到收到邮件提示的。发现您的名字出现在我的邮件列表里时,我的内心立即充满了难言的喜悦。

您愿意花时间思考我的话,这真的让我大受安慰。之前,我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回信,但我心里也会犯嘀咕“要是她只是简单地写了几个字说感谢我来信,别的什么也没讲,那怎么办?她有耐心把我的信读完吗?”之类的。而现在,我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殊荣,您竟然会请求在下一部作品中引用我信件的内容!谢谢您!我终于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了,因为我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过程中也帮助了您去造福他人。所以,是的,我同意您摘录我们的通信内容。关于您的下一本著作,我想问:它是关于拥有常规思维的家长如何教育多向思考孩子的吗?它是否会涉及父母是多向思考者的情况呢?或者父母中一位是,而另一位不是?像我儿子这种情况,两位家长并不都是多向思考者,那么还要考虑到父母离婚的问题。身为多向思考者的一方家长,如果他/她没有了监护权,那他/她该如何与另一位家长共同处理教育问题呢?要是今天换作是我必须和我前妻合作,那真的会很伤脑筋。我前妻固守自己的教育方式且生性多疑,说服她相信孩子是个多向思考者已经很困难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提议采用非传统的教育方法,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洛伊克说得对。在本书中,我会把能帮助成年人(家长、教师,不论他们是常人还是大脑多向思考者)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茁壮成长的窍门一网打尽。

这本书酝酿了很久。在这段时间里,洛伊克的儿子也长大了很多。

之前,我一想到要把这本书写出来就吓得够呛。是的,真的吓得够呛……因为要讲的东西可太多了……而且孩子们是如此的重要!由于深谙多向思考者们的脾性,所以我估计,一开始这本书会激发你的求知欲,然后很快它会使你产生很多新困惑。

而让我感到害怕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知道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大量地谈及痛苦:

●小多向思考者 本人的痛苦。他们无法适应大环境、孤身一人、不被人理解且很有可能遭到霸凌。

●身为多向思考者的家长的痛苦。他们难以在一个折磨过他们本人的体系中呵护孩子周全。当他们试图向负责诊疗的专业人士解释孩子的情况时,还要承受来自对方的否定和敌意。

●身为常规思维者的家长的痛苦。面对难缠的孩子,他们无计可施。

●教师的痛苦。评级制度、强加下来的教学大纲、不配合的学生家长、教师职业的低认可度,这些因素让他们进退两难。

●身为常规思维者的教师的痛苦。他们觉得学生令人费解,而且老在惹麻烦。

●身为多向思考者的教师的痛苦。他们在一个呆板迟滞的陈旧体制中工作,同时又能共情学生们的痛苦,所以负担很重。

因此,写作本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后来,又一封邮件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这封邮件来自一个曾抽出时间来听过我讲座的教师。我很感激她,她写出了当时的我最需要读到的东西,这极大地鼓舞了我:

克莉司德·布提可南女士:

感谢您!是您打开了我的眼界。我班上有个早慧的孩子。直到昨晚听完讲座后,我才算真正认识了他。是您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此前,我一直觉得这孩子是个讨人嫌的捣蛋鬼。我心里想:“烦死了,明年还会见到他(我任职的学校很小,不同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班上)。”而如今,我想的是“这学年已经过去了5个月,现在只剩下不到5个月和他相处的时间了”,以及“真好啊,明年还会见到他”。

我真的很感激您!

另外,讲座也改变了我对学生家长的整体认知。以前我也和很多老师一样,总是指责孩子的父母。但今晚我发现,其实家长们也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他们明明满心盼着孩子能一切顺遂(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实际上,要让孩子在家里听话挺难的)。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孩子,希望老师们也能和他们一条心,但这些家长有时找不到与老师沟通的正确方式……(当然,身为老师,我们有时也没能好好接待他们……)

我很喜欢您关于直筒和漏斗的比喻 。如果不向他们指出二者其实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那“直筒”们(常规思维者)和“漏斗”们(多向思考者)往往会觉得对方难以理喻。我相信,借助您的这个比方,我能够更好地弄懂并向他人描述那个早慧的孩子(以及班里和校里的其他孩子)所感受到的一切。

现在,我准备把我的所学付诸实践了。

我想再次向您表达感谢,请再接再厉!

这位女士,谢谢你!你的邮件让我重拾信心。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座右铭——“没有问题,只有解决方案!”

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出所有的解决方案! mCzSBmAkUlHQCPzJQqLU/WmBCcvYEYgDsJU2X/OsFGpgeZDJGXkfKmlGifjGru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