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No.1
“儿子把我当成车夫、厨子、快递员……”

父母档案

姓名:R

身份:爸爸

概况:儿子读高三,是顶级学霸。R放弃工作全身心地“鸡娃”,却懊恼把孩子培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R是我几十年的朋友,他儿子是我认识的小孩里成绩最好的。

怎么个好法呢?他就读全市第一梯队的高中,排名在年级前1%—2%,不会掉出年级前五,参加学科竞赛拿过省市级一等奖。国内考学,保送“清北复交”其中一所是稳稳的,可孩子选择出国,所以同时在自学备考海外留学的所有科目,瞄准了美国的常春藤盟校。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金字塔,他都能跻身塔尖位置!

可想而知,R在儿子身后付出了多少。在他儿子上小学时,我就听闻,他每天刷三五十道奥数题,十选一,挑选其中最有含金量的三五道题,晚上给儿子做。他是在孩子学习上投入度极高的家长,差不多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当了全职爸爸。

这次想找R聊聊,是因为我做《少年发声》栏目,发现我采访的很多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孩子都是当年的学霸,但他们在高手如云的名校尖子班中没法儿继续保持名列前茅,于是崩溃、厌学,甚至愈演愈烈到休学。那么,那些一路保持领先的顶尖牛娃心理状态如何?我很想知道。

R说,他儿子的心理状态好得很,前两天他还承认自己去年一年躲在房间里打游戏的时间,累计起来超过800小时,平均每天两个多小时!

“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会有什么心理障碍,而是他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R直言不讳。

-01-

陈瑜 你儿子和他身边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即所谓的超级大学霸,在你看来,有多少是因为天资好?有多少是因为从小爸爸妈妈“鸡娃”?

R 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习惯。这些孩子是什么样的天才吗?都谈不上。

真正的天才,在奥数、物理、信奥 国家集训队里有,他们样样东西都学得很轻松,一学就学得极好。但我认识的孩子里基本没有这样的,他们都是很卖力地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我儿子和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回家从来不做作业的,为什么?因为在学校里已经做完了。他们的概念是,学习是我在这个阶段的工作,既然这些东西是要交的,那就早点把它们做完。所以高中以前,他不带作业回来,到家后会刷别的题。

陈瑜 但很多孩子想的是,反正回家还要额外做别的作业,那不如把学校作业带回家,把时间占掉,课外作业少做一点是一点。

R 这就是我说的从小养成的习惯。小学阶段,我儿子在学校做完作业,回来刷我给他布置的题,然后我再给他讲题。

我们可不是到了考前再复习,而是每天默写一遍,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默,英文的、中文的。默的时候,我要给他组词,组那种他没见过的词;碰到特殊的词,我还要给他编故事、讲概念;默到成语,要把成语给他讲一遍;默一篇课文,涉及三四十个词,我经常可以让他默一个小时,不是光会默写出来就完事大吉的。

陈瑜 他不嫌烦啊?

R 小时候他不嫌烦,还会觉得我陪他不够多。但是到了初高中,他就不再觉得我这是跟他亲了,而是认为所有和我在一起的时间,都是他挤出来陪我的。

陈瑜 他默认学生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剧本就是这样写的。

R 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面,别的小朋友也都是这样的。

陈瑜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儿子和我儿子生日只差一天,但他们从小到大只在一起玩过一次。我朋友很搞笑,她说,不能让她儿子知道天底下还有我儿子这样的活法。

R 从小到大,我们圈子里的其他孩子也都是周末两天至少有一天半在上课。他们也习惯了,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是空下来的那个半天,他们不知道要做啥。

-02-

陈瑜 跟你分享一个我采访孩子的感受。我觉得有闲暇时间的孩子,会琢磨,会钻研,会生出很多有趣的事情来。而有些成绩特别好的牛娃,你问他们喜欢什么,未来想做什么,他们反倒回答不出来。

R 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工作,他们是不能辞职的。

我儿子从小到大参加数学竞赛,或者在学校考数学,他永远拿95分以上。但即便这样,他也不敢保证高考拿高分。高考的最后一道数学题,以他的水平不一定能拿下,所以他还是要不断刷题,不断拼命。

陈瑜 那我反过来问吧——你儿子喜欢数学吗?

R 不喜欢,学数学对他来说就是工作。

你说的那些孩子之所以可以在他们喜欢的事情上保持兴趣,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他们的父母不在乎,认为没必要在这个兴趣上面给他们施加压力,没有觉得孩子必须在这个事情上开花结果。

陈瑜 对,有些父母没有功利心。

R 一旦希望他们开花结果,小朋友可能就会觉得,哎呀,这件事变成工作了,不好玩了。

陈瑜 数学家丘成桐说哈佛数学系的中国学生成绩优异,一路过关斩将,但最后提不出来有创意的洞见,因为他们从骨子里不喜欢数学,不热爱这门学科,毕业后纷纷去了华尔街。你儿子和他圈子里的那些同学,各方面都符合藤校的标准,那将来会不会也成为哈佛数学系里的这类学生?

R 不是说一定会这样,但是是有可能的。

你现在问他选什么专业,他第一反应是计算机类的,但至于他是否热爱计算机到了未来要从事这一行的程度,他没想好。如果按兴趣来说,他可能想去读中古史,但他马上又会自我否定。

当然,这跟我们平时灌输的信息有关系。我们会对他说:“你学了中古史之后,确实是拿到了哈佛的文凭,但是你找不到工作,留不下来,回国后也没人要你,你拿了文凭有什么用?”他就会想,那还是继续把中古史当爱好吧,不要当专业了。

这种思路慢慢沉淀下来,他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专业是跟饭碗有关系的,而饭碗是跟兴趣没关系的。

陈瑜 是的,这是社会的主流观点,但我本质上不认同。

R 当然最好不要这样,但现在好像慢慢地变成只能这样。

陈瑜 这一点我蛮捍卫自己的立场的,我不想把这套功利化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

R 他那些同学的判断标准也是这样的。

这几年基础类的学科也有人去读,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基础学科好,而是他们发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里面顶层的大佬,都是基础学科出身,比如有数学系的,也有物理系的。学工程的都不一定有人要,更何况是比较“虚”的学科出身,学文科的就更不要想了。

陈瑜 你会考虑未来的出路,以结果为导向来推理今天这条路怎么走;我会在意孩子喜欢啥、擅长啥,可以走到怎样的未来。我们的出发点不同,路径会不一样。

R 完全不一样。按照我这个路径的话,爬藤(申请常春藤联盟学校)是理所当然的。按照你这个路径,孩子为什么要爬藤?能读常春藤盟校当然最好,读不了也无所谓。

陈瑜 对,我会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优势是什么,跟着他的兴趣和需求走,为他提供相应的资源,最后让他去到他该去的地方。

比如我儿子比较喜欢表达,爱看《奇葩说》,我提议他去学辩论,他非常喜欢。他有可能在辩论这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对未来升学可能会有帮助,但是他去学的驱动力,不是“有用”。

R 对,你的想法跟我身边认识的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是相反的。你是在意小朋友喜不喜欢,别的家长会在意学这些有没有用。

可能我会更多地以结果为导向。我会给我儿子每个学期排详细的日程,每个时间点都是根据他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倒推的。别人会说我想得挺早的,其实不是我想得早,而是倒推回来,这个时间点必须这样做,不然后面会着急。

陈瑜 你和儿子两个人有一起玩的时间吗?纯粹地娱乐一下那种?

R 我们会联机打游戏、一起看电影。我本身不是很好动,几乎没有和儿子一起运动过,这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有学校有任何需要家长出席的活动,排个节目、排个剧之类的,我都会去。

陈瑜 你儿子有阅读的习惯吗?

R 初中阶段有,高中时没什么空闲时间,他觉得看书没有打游戏重要,所以很少看书。但是每天还是有看书的时间,因为他们学校规定,高二必须读《红楼梦》,考试的时候会考到里面的内容。他为了应付考试,每天要看《红楼梦》,看完小说之后还要快进看电视剧,来补充对细节的了解。

陈瑜 又把它功利化了。

R 对啊,每天都要看,但看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是为了完成作业。

-03-

陈瑜 你觉得你儿子未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会让你认为你今天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R 没什么值得的。

陈瑜(开玩笑)就是不值得啦?那你在做啥呀?

R 我参与育儿的程度的确比大多数家长要深。从十多年前开始,我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就都没什么企图心了,做的所有事情都与我儿子相关。在我的认知里,会做出这样决定的家长,可能还是会期待孩子未来能有所回报。

陈瑜 你会有什么样的期待?

R 至少他能给我养老。

陈瑜 我不会这样期待。

R 你知道你为什么不会吗?因为你可以自己安排自己未来的时间,你养活自己、过自己比较喜欢的生活是没问题的,所以不需要孩子来管你,也不会对孩子有什么期望,也不会对孩子有特别多的要求、给孩子施加压力。但是这几年下来,我发觉我除了炒炒股票之外,没有什么活儿可干了。虽然有时候炒股赚得蛮多,但是我不认为可以靠这个养老。

陈瑜 你把炒股的收入挪出一部分用来养老,不就可以了吗?

R 这就是我跟你想法不一样的地方,我对未来极度没有安全感。现在家里的房子哪怕能卖1000万,手里还有几百万,也不一定有保障。你想想,二十年前,你有10万就觉得已经足够了,但现在10万算啥,过一年都过得紧巴巴的,所以现在你有个100万、200万或者1000万,可能觉得日子蛮好过的,可再过二十年,等你彻底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这些钱不一定还能让你的日子好过。

而如果你有自己比较喜欢且有稳定收入的事业,同时有比较好的社交圈,使得你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有救急的方式,你会更有安全感。但这种情况不适用于我,我的危机感可能比你的更强烈。而这种念头最近几年越来越强,导致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希望孩子未来至少每个月补贴我些钱,让我过日子。

但实际上,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会有什么心理障碍,而是他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我想,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个想法也蛮正常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因为我有这种恐慌,所以我会把这个问题放大。大多数家长会感到无所谓,和孩子争到面红耳赤,最后就说:“以后我不管你了,将来也不用你管我!”问题是,我讲不出这句话,我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就没办法释然。

我没有工作,所以我在家里是没有地位的。我儿子很鄙视我,跟我交流,言语中透露着毫不在意。所以我才会说,我就是车夫、厨子、快递员,是他的小工。比如学校要他们交一个手工作业,他没兴趣做,就会叫我做,而且是晚上10点钟给我布置任务,第二天早上要带走,我一做就要做五个小时。

陈瑜 管他呢!

R 那怎么办呢?就教出了这样的结果。有好的地方,也有没办法接受又讲不出口的地方,慢慢地,情绪会积累起来。

一开始我觉得哪怕没有固定收入也不要紧,我面子总是有的,小孩子会很买账。他所有要做的题目,我都会,每一道我都做,然后从中挑选一些给他做。而且那时候他还小,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我说了他就照着做,我不会有这种心理上的压力。

现在儿子越大,我越觉得自己插不上话,因为他学习的东西,我确实不懂了。初中竞赛类题目,每道题都要花半小时、一小时去想,我就不能做了。他就觉得:“你不要说废话了吧。我也不要问你了,问了你也不懂。”

我现在给他做助理,帮他排课表,预约各种老师,就是那种经纪人的感觉。但问题是,我不是那种合作伙伴类的经纪人,而纯粹是一种打工型的经纪人。

我确实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情况,但家长们不会觉得有太大问题。他们可能会觉得等孩子20多岁毕业了,就可以了。但我会想得更多:他以后会出国的,到时他还会不会来管我?我不知道。

陈瑜 大概率不太会。

R 对。他一年回来一次的可能性大概率为零。只要他能留在那里,可能两三年回来一次。可能一开始过年时他会问候一下,之后可能过年也没空了。

他会杳无音信。

如果心情好,他就理理我,偶尔寄点家用,心情不好,可能一两年不联系我。等到我病危了,他都不一定赶得回来……我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陈瑜 现在你和他都没有那么多话,很难想象十年之后你们会突然变得有很多话可聊。

R 不可能的。

他读小学时,我对他学校的情况是完全知道的,甚至他每节课上什么我都知道。到了初中,我每天接他回来的路上,他会把在学校一天的情况都讲一遍。但到高中以后,他就不讲了,闭嘴了。

这个我理解,因为他这个年龄的小朋友不愿意跟家长讲学校的事。他觉得那是他的社交圈子,跟我没关系。但问题是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圈子的外延会越来越大,最后他就会没什么需要跟我讲的了。

我之前的想法是,作为爸爸,我要尽量跟他保持比较平等的关系。后来发现,我做不到,因为我是他的“下属”,根本无法跟他平等。以前人们说,家长不要居高临下,现在我慢慢发现,我要仰着头,他才肯低头跟我讲两句话,而且还是爱答不理的态度。

陈瑜 你和孩子除了聊学校的事,还会天上地下地聊天吗?比如谈哲学、宇宙、社会科学或者新闻时事……

R 这又涉及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读书的时候,对于不同的观点,大家彼此可以理解,可以听听看,讨论一下。但现在,他就差说我是“卖国贼”了。

陈瑜 三观不合了,是吗?

R 现在直接上升到三观问题了。我们观点差异太大,不能讨论时事,一讨论时事就吵起来了。科技也不行,现在科技话题也有政治标签,哲学跟价值观也是有关系的,也不能谈,只能偶尔聊聊欧洲历史。

陈瑜 你跟其他学霸的家长交流过吗?他们也这样吗?

R 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基本上不讲话,要讲的话,也是谨小慎微,怕得罪孩子、吵到孩子。在我儿子那个朋友圈子里,一般都是这样的。

-04-

陈瑜 你就没想过出去工作或干些其他事,不要再这么围着他转?

R 等到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快40岁了。

陈瑜 你那时候那么投入吗?

R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早上8:30到单位,9:30把所有事做完,就开始做数学题了,一副谁也不要来打扰我的样子。你说哪个老板会要我?!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定要孩子参加比赛拿奖,我最早让他参加数学培训,是在他小学二年级,然而大量的孩子是从幼儿园开始参加培训的。我看到他们同学都去机构上课了,就想那我们也去试试看。刚开始他考进的是提高班,上了两个月,老师让他转到最好的班,然后参加了几次竞赛以后,就进入集训队了。这个过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他只是不笨,但他能达到后来的水平纯粹是我花时间堆出来的。实际上,我一开始没有设想他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是一步步自然而然地走到了金字塔的塔尖。

你看到的各科竞赛出成绩的孩子,九成九都是练的童子功。他们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在这条路上走,在竞赛的路上训练出了整套学习习惯和整套思维方式,所以成绩顺理成章地就上去了。

我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的模式,父母一路陪着,孩子越走越顶尖。你会看到大量顶尖的小朋友的家里,有一个家长是不上班的,或者至少工作很闲,说请假就能请假,工作是应付着做的,这种情况很普遍。在双职工家庭中完全靠自己拼出来的孩子,我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很少。

陈瑜 在“辅佐”小孩子这件事情上,要投入好大心力、好多时间的,是吧?

R 对。他的习惯的养成,跟你怎么在边上引导是密切相关的。你想想看,他下午3点钟放学了,如果你下班之后七八点钟才到家里,那中间的三四个小时,没人管他,他会读书吗?基本不会。

-05-

陈瑜 你的收入来自炒股,去负担孩子的各种费用,压力大吗?

R 大头儿是他妈妈付的。从初中开始一路算下来的话,快花掉200万了吧。

陈瑜 孩子跟他妈妈交流多吗?

R 他和妈妈的关系属于那种“我知道你很傻,但是我跟你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因为我知道你是我的金主”。

陈瑜 没有情感吗?

R 他会让他妈妈觉得情感上很融洽,但是一涉及利益,就会马上翻脸。

陈瑜 你会不会觉得一些超级大学霸,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R 绝对是,因为所有的资源都在拼命地往他这边汇拢,一方面他有吸星大法把这些资源吸过来,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其他家里人拼命把他往上推,所以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陈瑜 他在接触的所有人里,会对谁产生那种“我想为你做点事情”的想法?

R 对同学偶尔会有这种想法,但都是些小事情,不会触及核心利益。他参加很多公益活动,目标都是很明确的,为了申请国外大学写文书。

我带他去看老兵,他会积极地参加,但是不会对任何一个老兵表露真正的情感。

陈瑜 可能你的目标感会影响他,使得他今天的思维也比较功利。

R 可能有关系,因为他很清楚要达到最终目的,下面有四五件事情要做。但是,面对一个90多岁的抗战老兵,即便你有其他目的,也还是会产生情感上的冲击,但他没有。

陈瑜 别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吗?

R 几乎都是。他们会去山区支教,给那里的孩子上课,但是一下课,恨不得马上离开那个地方,不跟那里的小朋友有任何接触。他们着急离开去干吗?回房间打游戏。

他们会表现得对那里的孩子很亲切、很关心,但只是一种“表演”。

陈瑜 但是在国外大学的面试环节,问两句就能问出来,你到底在公益活动中有多深的参与度。

R 他们有专门的面试训练。

陈瑜 你儿子和他身边那些孩子,如果未来爬藤成功,他们会觉得是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功,还是爸爸妈妈在这一路上为自己付出了很多?

R 父母花了很多钱,这一点他们是承认的。但是承认归承认,他们觉得这也没什么,因为家长花得起,不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所以他们没有那么受触动。

-06-

陈瑜 成绩特别好的孩子,会比较以自我为中心,除了父母都在拼资源、同侪竞争激烈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

R 其实很多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你会看到网上的人甚至有一种“视他人如草芥”的心态,怀着这种心态的人比比皆是,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他们动不动就会说“你就是个蠢蛋,你就是个浑蛋,我要把你拉黑”。他们接收的就是这样的信息,只要你是弱小的,任何资源就都不值得在你身上浪费。

陈瑜 他们会对外卖小哥……

R 不会,任何善意的微笑都不会有。

他从小到大,我都会对楼道里扫垃圾的阿姨、外卖小哥弯腰致谢。但我儿子连装装样子都没有过,他根本看不到这些人。

陈瑜 都说“言传身教”,孩子为什么没有被影响?

R 因为爸爸妈妈不重要呀!本身我就是一个“下人”,下人的举动,跟他有什么关系?或者因为叛逆,他就是要跟我反着来。

我感觉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很容易红了眼圈,看到弱势群体,会想尽办法去帮助人家。但这样的事情在我儿子身上是看不到的。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因为有别的目的,不然他绝对不会去做,看都不会看一眼。

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他放学,我去接他。回家路上,我开车,看到前面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马上停车,让他去扶。我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先把她扶起来。”然后我们在老太太边上守着,等救护车来。

我是在“言传身教”吧!而且我是发自内心要这么做,哪怕那时候社会上在讨论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在我看来是不需要讨论的,就是要扶!

我感觉我在“言传身教”上没有一点不合格,但是之后我发现,他对于摔倒老人的立场依然是——躲远点。

陈瑜 家庭教育,有时候也会敌不过社会舆论和同伴的影响?

R 在我们家,后者完全盖过了前者。

陈瑜 他们的同伴关系是什么样的?他会有真正的兄弟吗?会有兄弟间那种很深的情感连接吗?

R 我们口中的兄弟,就是我可以为你牺牲我个人利益的那种兄弟,至少我不觉得他有,因为他不会为了维护另一个人的利益而牺牲他自己的利益。在他的同学里面,对一些成绩差的,他偶尔会表现得很有江湖义气。

陈瑜 那是因为他更有优越感?

R 因为那些人对他没有威胁。我观察到他的其他同学偶尔也是这样,只是没他那么明显。很难说这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我只能说,他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接收的就是这样的信息。

当然,我相信他到了美国以后,会表现得更有人文情怀。

陈瑜 因为在那个情境下,表现得更有人文情怀对他有利?

R 他很快就会明白如何表现是可以最快融入那个群体的。至于他内心怎么想,我不知道。

陈瑜 你觉得他快乐吗?

R 怎样叫快乐呢?

陈瑜 身心合一的、自在的……

R 反正他没有抑郁。

有时候,我的想法确实比较局限,认为所谓的牛娃、好学生,就是考进top10、top1的学校。这属于“自毁式”的教育理念,不适合普及。可能孩子没抑郁,家长先抑郁了,哈哈哈…… dWoNLrIO7YqrtVUqmY4ifDr3RsPtV/qNP+qzYOPmBvaydGmj/34LNP3eYHKO2i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