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为人父母,何尝不是一趟英雄之旅?

啥事能让一个中年人崩溃到哭?我见过很多人崩溃,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难题。管你什么博士学历、百万年薪,在孩子面前照样束手无策、走投无路。

当然,我也见过不少云淡风轻的家长,当父母当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有的甚至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得以“重生”,脱胎换骨,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我很想知道,于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家长访谈。

说说这本书的由来。早在2020年,我先是在我创办的“少年大不同”公众号上开设了一个青少年访谈专栏,叫作“少年发声”。我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领域深耕多年,发现当全社会就各类教育问题展开热议时,教育对象的声音始终是缺席的,这不正常,也不合理,所以我希望有机会和孩子们直接对话,让他们的经历、感受和思考被听见、被尊重。

时至今日,我已经访谈了100多位不同年龄段、遍及全国各地的学生,结集出版了《少年发声》和《不被理解的少年》两本访谈实录。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透过他们的视角来重新检视今天的教育,看看能推动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既然有了孩子的视角,那是不是也该有家长的视角?在“少年发声”启动不到半年后,我就同步开辟了另一个专栏,叫“家长回声”,每期对话一位家长,畅聊关于家庭教育的种种经验与教训、反思与改变。

整体而言,我觉得在今天要当好父母,真是太不容易了。你大概也纳闷过:也没见我们的父母花多大的心力,我们就都长大成人了,为什么轮到我们这一辈生养孩子,一切都好似进入了困难模式?

在上百次访谈孩子与家长的过程中,我带着这个问题好好琢磨过,在众多答案中,有两个格外显著:

第一个,时代难懂。这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国际时局、经济形势还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都让我们看不清未来。既往的人生经验不具备指导性了,新的机会也不知在哪里,这无疑会让人心生忧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数家长想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他们的方法殊途同归,就是死磕孩子的成绩,这仿佛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抓在手里的砝码。他们笃信“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未来”,心想就顺着这个公式往前走吧,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走。

但在疯狂“内卷”的浪潮下,孩子们撑不住了。《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表明,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而其中41%的学生曾因抑郁休学。

学习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还没等它换来可能的光明前景,很多孩子就已经身心俱疲地提前退出了战场。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了,这道题该怎么解?父母心里没底,没了解题思路,很慌张。

第二个,孩子难“搞”。这一代孩子绝对不可小觑,他们尚未成年,却拥有极其强大的感受能力和极其深刻的思考能力。坦率地说,很多不与时俱进的成年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新时代的孩子们到底变异成了什么样的“新物种”?如果有机会走入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冲突。

一是充裕的物质和痛苦的精神之间的冲突。当今的孩子基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们对比自己的童年,常常觉得不可理解: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你为什么还不开心?可现实是,高竞争的学业压力、高冲突的人际关系,让孩子们压力重重,很难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二是互联网学习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冲突。当今的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在还没识字的年纪就能熟练地使用电子产品了。而在智能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了,他们太容易找到更好的教育者、更多的教学资源、更有趣的教学手段,甚至能链接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可现实是,为了升学,他们必须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埋头刷题,根本无暇他顾。当生而为人的基本需求都被挤压,没有娱乐、没有运动、没有社交、没有休息时,他们开始质疑这一切。

这双重冲突加诸这一代孩子身上,促使他们不断在思考,不断在发问:

我为什么要上学?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我为什么活着?

我有什么价值?

我会有怎样的未来?

……

很多父母被问得张口结舌,习惯性地又搬出那套“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未来”的公式来应对,然而,他们言语之间透露的那股功利的气息只会让孩子们更加嗤之以鼻。不得不说,这一代孩子跑到大人前面去了:他们有独立的意志,敢于呼唤平等和尊重,追寻的是自我实现。

这就是当今父母面临的巨大挑战,既来自时代,也来自孩子。

那么,我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过去几年时间里,我访谈了数十位家长,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拥有不同的学历和工作背景,少部分是我主动邀约,更多是自行前来寻求倾听或对话。本书收集了对于其中15位父母的访谈,呈现了家庭教育的各类情况,我将它们归入4个章节:

第一章:内卷时代,各家有各家的焦虑

翻开这一章,你会发现,无论孩子是成绩拔尖、成绩处于中游还是成绩垫底,抑或是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休学在家,父母好像都在焦虑,并且各有各的忧虑之处。

如果你是一位焦虑的家长,那么大概率会在这一章的访谈中看见自己。

第二章:淡定的父母,心里有盘算,行动有章法

看这一章的访谈,你可能会觉得轻松愉快,而这也正是我采访这群家长时的感受。在此提醒你重点关注一下这些淡定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做抉择的。他们的价值观在本章的访谈内容中一览无余,而他们所用的方法论很值得大家学习。

第三章:先把孩子养亲了,再来谈教育

“我高度怀疑我父母不爱我,我觉得他们只爱我的成绩。”不止一个孩子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他们期待父母看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而不是一台“考试机器”。

先把孩子养亲了,再来谈教育!对于这一章的内容,请从“关系”的视角去阅读,看看这些爸爸妈妈有多在意与孩子的深度连接。

第四章:父母自我成长,切断原生家庭问题的代际传递

这一章谈到的家长,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勇士。他们把自己痛苦的成长经历晾晒出来,一步步驱逐阴影,最后成了太阳底下的新人。这样的蜕变,既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当我将访谈稿件整理成书后,发现父母们虽然表现不同,但实质上都在为孩子打突围战,希望孩子的人生路好走些。他们的区别在于,有些人铩羽而归,有些人把薪助火。而其中的反思和智慧,都是可被借鉴的宝藏,值得被一一书写。

为人父母就是一趟英雄之旅:意气风发地启程,一路不断打怪,不断升级,勇往直前。这趟旅程的关键词是“成长”,唯有成长能让一个人成为英雄。

感谢孩子们,是你们给了我们成为英雄的机会。

陈瑜
2024年1月于上海 SN54fOz7rLDvbRmMVmuM9Q0Q+SkZ87yJ8ZwupZwQtQD6e9xSD0SnFj20HGreg9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