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肩负重任

对于孩子来说,几分钟的时间也是十分漫长的,他在这短短几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可以玩很多东西。他频繁抬头去看钟,只等那个黑色的短针指向12。

因为,他的母亲曾说过,当短针指向12,你就要给自己做饭吃了,不然肚子会饿,饿了就没力气,没力气就什么都玩不了了。

他终于等到了12点整。他立刻跑向厨房,光着的脚丫在地板上踩出一串吱吱嘎嘎的响声。灶台上已摆放好了一只蒸锅,里面装着足够的水,以及整齐码放着的母亲亲手包的饺子。

说是做饭,其实只是把准备好的食物热一下罢了。但这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优秀表现了。

他掰动开关,看着火苗蹿升起来,立刻离开厨房,继续看着挂钟。当黑色的长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他又走回厨房,小心地避开蒸锅中喷出的热气。他关掉了煤气炉的开关。

随后,他再次看向挂钟,当黑色的长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他踩在椅子上,有些害怕却强作镇定地把锅盖掀开。前几次在妈妈的陪伴下,他仍是烫伤了手指。如今,他已能够把锅盖扣在灶台上,不会触碰到锅沿热烫的位置了。

12点整开火热饭,12点5分关火是因为水开了,等到12点10分再掀开锅盖是等蒸锅的温度冷却,等到饺子的温度能够入口。

图图吃了几个饺子就饱了,他今天不敢把锅盖放回去,因为他怕没放稳锅盖从高处滑下来砸到自己的头。

1991年的夏天,儿童的保温水壶还是稀罕东西,图图家里并没有。他要喝水,只能用碗喝。

为了保证儿子能够一直有温水喝不会拉肚子,龚尽生让妻子黄维芳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三个圆圈,位于中间的圈放碗,两边的圈各放一只暖水瓶。三个圆圈的间距是经过计算的,保证图图可以捧起暖水瓶后,直接将水倒进碗里。如若三个圆圈的距离过近或过远,3岁孩子是没有能力调整位置将水倒入碗中的。

可即使如此,每次黄维芳回家都看到地板上积了一大摊水,那是不慎倒在碗外的水,能够看出地板上有明显擦拭过的痕迹,可是图图太小了,他无法将水擦干,只会擦得到处都是。

两只暖水瓶各装半瓶水,即使洒得再多,也够图图一个孩子喝了。

在这之前,忙碌的夫妻二人一直将图图托于奶奶照顾,直到老人中风半瘫,归乡住院。

龚尽生是一心把生命奉献给党,奉献给这个国家促进美好和谐社会的军人。他是构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他有着保家卫国的情怀,亦有着救灾抢险的责任感。这样有着一个至高无上理想的人,很难做到保大家不舍小家,他心中的天平,在坚定信念并付诸行动之后,至少在主观上是没有倾斜的,可敬可佩,亦可爱。

黄维芳是八一医院救死扶伤的消化内科医生,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女人都会肩负起家庭责任的时代里,她选择投身于医生这个伟大的事业。她虽有孩子,但她有更多的病人。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有些还有了孩子,图图需要她,但是病人更加需要她。她下班之后可以回到家陪伴图图,可是在那之前,她更愿意让所有的病人痊愈出院回家陪伴自己的家人。

图图奶奶病倒之后,在部队服役的龚尽生每思于此,便感五内俱焚,万般牵挂,于是便想出了让儿子自食其力的办法。

起初他写信回家告告知方法后,黄维芳坚决不允,才多大的孩子,喝水吃饭都是个问题,还要让他自己去倒水做饭?可是丈夫在信纸上的每一笔落字都十分肯定和坚决,也让她树立起了信心。正如龚尽生所说,他们都是有更大责任的人,没有谁能舍弃自己的事业,也许……也许儿子聪慧机灵,一教就会呢?

黄维芳依着丈夫的法子,在下班以后教图图如何照顾自己,或许是他们夫妻二人对待工作态度尽职尽责,为人端正踏实肯干的榜样形象,也帮图图塑造出了超越自身年龄段的优秀品质,他学得很认真,一丝不苟,不任性不耍娇,竟很快适应并学会了每一个步骤。黄维芳立刻将这个重要的成长历程写在信纸上,迫不及待地寄给了自己的丈夫。

她知道,当丈夫读到那封信时,一定会跟自己一样,带着喜极而泣的心情,一遍遍回味儿子自己倒水热饭的整个过程。

年仅3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些,足以让他们满怀欣慰,更加专注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里,为社会建设、国泰民安贡献最大的力量。

只可惜,龚尽生还未收到那封信,便已接到了上级下达的新指令:抗洪抢险。甚至于,他都来不及询问家中的情况。灾情现场如战场,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并且这是一项要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伟大任务!

龚尽生成功将孟小浩护送到武警部队的所在地,正要告辞离去,回到四连与战友们一同炸堤泄洪,就听到了一声惊恐与不舍兼而有之的哭喊:

“不行,不行啊,现在走了,我的粮食怎么办,我家里的这些家具怎么办?这些都是上个月才找木匠新打的啊,洪水来了,它们就被泡烂了,我会变得一无所有,我的儿子也会变得一无所有!”老人褶皱丛生遍布沟壑的脸上,也不知是蓄满了豆大的雨水,还是冰冷的泪水。

他那双显露着浑浊与血丝的灰色眼珠里,写满了令人痛心的绝望。

“搬!全部帮老人家搬走!”说话之人应该是此地部队的首长,因为没有人敢下达这样极具风险性的决定。战士们在雨中撤离群众已颇感艰难,哪还有余力将老人家中的存粮和家具搬走?

可是那位的话音还未落地,在场的武警官兵们就争先恐后地冲入老人家中,鼓鼓囊囊的编织袋扛在肩头,或大或小的家具统统缚在背部,一个个战士步履艰难,脸上神情却无比轻松地踩在泥泞道路上,向着托运货物的物资车跑去。

这位老人开了先例之后,其他的百姓也提出了搬走家中存粮的请求。即便部队首长许诺,大家紧急撤离之后一定会得到相应的补偿,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诉求。这些长年累月与农田打交道的庄稼汉,比之城里人更清楚更真切地明白,粮食意味着什么。

武警队长不再辩解,大声下令道:“搬!一起搬!”

龚尽生觉得这样的行为是瞎胡闹,再不抓紧时间离开,很可能会被汹涌而来的洪水淹没,到时候性命都没了,要这些粮食干什么?可是他想归想,做出的行动却恰恰相反,他加入到了为村民们扛粮食搬家具的行列中。

因为这样做,才能看见村民们破涕为笑的脸。如此一来,龚尽生没法立即跟四连的战友们汇合了,但是他不会谴责自己,因为他知道,对于顶风冒雨在堤坝上布置爆点,让老百姓们放弃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要显得困难得多。

无论在哪里,只要能体现出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有意义的。

当他跟着其他武警官兵,将这一片住宅的存粮和家具搬空之后,远在数百米外的防汛堤坝处,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巨响!

连长果然还是选择了二次炸堤。龚尽生紧皱双眉忧虑重重,他连忙找到武警部队的首长,让他们别再搬运百姓家中物件,立刻撤离此地。

听到第二次炸响,武警部队的首长已然明白形势危急、刻不容缓,他双目圆睁,叱喝不停,接连对手下战士们下令,让他们即刻带百姓离开这里,如果有想不开准备与家宅同生共死的,那不管是用抬还是背的方式,都要带他们撤离至安全地点。

保障人民的性命安全,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龚尽生见此处事情已了,正准备离开时,又看见了一个令他揪心无比的场景。那是位于村东头,紧邻着泄洪河道的房子。老旧的二层木楼被汹涌的水流围困着,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龚尽生目测该处水深近一米,且水流湍急,滚滚荡荡,若是不慎落入其中,必定会丢了性命。

此时此刻,站在二楼露台上的住户们,神情惶急地等待着救援,龚尽生却比他们更急。索性武警部队的配备很齐全,有两名战士驾驶冲锋舟迅速抵至。

下一秒,令龚尽生心疼的场面出现了:

二楼露台上站着四个人,即使脸上写满恐惧与焦急,他们依然没有决定跳下去,而是让他们之中最小的那个孩子,蹲坐在一只竹筐里,夫妻二人手抓着绳子,一点一点缓慢地将那竹筐向楼下送去。

冲锋舟上的两位战士心领神会,其中一人熄火停舟,另外一人伸长手臂,小心翼翼稳稳当当地接过竹筐,将里面的孩子放在冲锋舟上。武警战士挥手示意其余家人抓着绳子下来,他们保证能够接住,可是那对鬓发已有些苍白的夫妻,却依然用同样的方法,将稍大些的孩子放入竹筐内,缓慢小心地送至冲锋舟上。

“跳下来!快跳!来不及了!”龚尽生能听到负责救援的武警战士嘶声喊着,可是令他焦急不安又能够感同身受的一幕发生了,楼上那对夫妻拒绝乘舟。他们说,如果大家都在舟上,载重过大行驶速度会变慢,这会影响到一家人的脱困速度!

他们提出的办法是,先将两个孩子送走,如果还有机会,再回来救他们,如果洪水涌来冲垮了这座房子,他们长眠于此也不会后悔。

无论武警战士们如何劝说,那对夫妻就是不肯上舟,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都在一只冲锋舟上,大家就都逃不出去了。可是牺牲自己的话,两个孩子还能活下去。

孩子是他们苦难生活里的光,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最后,武警队长从其他的救援点紧急调派了另一艘冲锋舟,这才在洪水汹涌而至之前,将那一家人的性命都保住了。

“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武警队长在惊雷骤雨中掷地有声。听到这句话,龚尽生的眼睛湿了。

无论哪一支军队,在灾情面前,都是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流砥柱。

当龚尽生坐在四连的军车里,驶向青骆圩执行下一个任务时,他看到沿河村庄已经彻底被洪水吞没了,那些孤零零的毫无生气的房子,只露出瓦片破烂的灰色屋脊。

他渐渐意识到,这将会是在华东大地的历史上书写重要篇章的不眠之夜。他没有丝毫畏惧,正相反,他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参与其中的自豪感,以及肩负职责能够完全履行的荣誉感。 9rfaSrD/FPmUYf7vvNlAXrberikUN2PlLbJQKjusmhlU9n2LLkCdDfT6/3NVKG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