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六章 百姓爱戴

时间很快到了凌晨时分,换防的部队已经醒来,将龚尽生的二营替换了下来,又是七八个小时的奋战,战士们筋疲力尽,倒头就睡。这一次龚尽生也不例外,他与二连长的呼噜声,成了堤坝反斜面上此起彼伏的交响乐。

可是没睡多久,十余年军旅生涯带给龚尽生的警惕性,却于此时让他警醒过来。

他在睡梦中感受到了一阵阵非常轻缓、且时有停顿的脚步声,这在大堤之上是绝不会出现的状况。每位战士都是步履匆匆、片刻不停,灾难当前,时间是最宝贵的,突然出现的异常脚步声,立时让龚尽生清醒过来。

他微睁开一只眼,想瞧瞧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在见到眼前一幕的时候,双眼陡然睁大,滞留于脑海中的困倦感,也顷刻间烟消云散,他彻底清醒了。

在军人们休息的营地里,一个个身穿便装的人,走在熟睡着的士兵们中间,他们手里或拿着一把折扇,或拿着一块硬纸板,或是一些龚尽生瞧不出是什么,但同样是四四方方的轻便东西。

那应该是九江市的老百姓们,他们走在士兵们中间,挥动着手里的东西,有时候站在一个地方不停挥动,有时候又似追赶着什么一边摇扇子一边向前疾走。

龚尽生恍然明白,他们是在赶蚊子。

他们也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艰苦的日子远未到结束的时候,他们却在凌晨两点钟、本该是沉入梦乡的时间里,自发走上堤坝,帮助疲惫睡去的人民子弟兵们驱赶蚊子……

忽地,龚尽生闭紧了双眼。因为他听到了一阵很轻很轻的脚步声迅速靠了过来,随后,他感到脸上有微风拂过,那只十分扰人嗡嗡鸣叫的蚊子,终于在风中逃窜远去。

龚尽生想跟那人说一声谢谢,可是他又觉得无论说什么,都抵不过老百姓的这份付出。他只能默默装睡,用力吞下喉咙里涌动着的,那种酸涩中又带着无限欣慰的复杂情绪。

他真希望眼前这场灾难早点过去,这样百姓们就不用经历无家可归的凄楚境遇,也不用在深夜爬上大坝为他们驱赶蚊虫了。

感慨万千时,他忽然听到有一阵脚步声远去后又折返回来,而后是孩童激动的嗓音:“爸爸,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位解放军叔叔。”

“是他吗?”这次响起的是女人的声音。

“妈妈,我能认出他的,就是他给了我两块面包。”

“不管是不是,儿子,你都要给他敬个礼。敬礼你会吗?”这次是男人的声音。

“会!”孩子坚定回答。

随后,是长达十几秒钟的沉默,无声的等待令龚尽生忍不住想睁开眼看一看,这时那位爸爸的声音又响起了起来,“儿子,你记住了,不管你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以报效祖国为最终目的,明白吗?”

又是数秒的沉默,小男孩似乎在消化父亲这句话的意义。

“因为军人代表的是国家,你长大了能够回报祖国,就是回报曾帮过你的解放军叔叔。”

小男孩也许不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但是他听懂了父亲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在这深沉宁静的夜里,再没有蚊虫于耳边滋扰的龚尽生,听到了一声清清脆脆的回应:“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翌日,龚尽生醒来的时候,发现那件在洪水里被划烂的背心不见了,他将其叠得齐齐整整的放在身边,不应该有别人拿去才对。

难道是夜里江风太大,把那件衣服给吹走了?

龚尽生正待问下二营的战士们,有谁看到他那件军背心了。虽然衣服已经破了,可是于他而言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却在这时,他听到了轰鸣如雷的脚步声,又是一支部队抵达了九江大坝。团长说得没错,观其规模,确实是一支师级编制的部队。

这段水域有了三支部队轮换驻防后,龚尽生所在二营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

到了中午的时候,伙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龚尽生看到炊事班战士捧着的箱子,从纸盒箱子变成了泡沫箱,立时便吞了吞口水。

他知道,团长的话又兑现了。

当炊事班战士走近后,把泡沫箱的盖子一掀开,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香便直扑鼻孔。

终于告别了面包和火腿肠,二营的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平常那些喜欢调侃闲聊的人,此时都不吭声了,全在埋头扒饭。

实际上,饭盒里只是白米饭和几样蔬菜,但他们却仿佛吃的是人间美味,有人吃完了一盒又去拿第二盒。

对于在抗洪一线上艰苦奋战的解放军战士们来说,一顿饱餐,其实无需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只要热腾腾的米饭管饱,并且能有口蔬菜下饭吃,就足够了。

水足饭饱以后,龚尽生打了个饱嗝,他摸摸满足的肚子,正准备去巡查堤坝有无隐患,却见团长急匆匆地朝着他走来。

他隐隐感到事情不妙。

果不其然,团长站在他面前,竟以出人意料的严肃表情,无比郑重的语气道:“龚尽生同志,现在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你们二营能完成,你敢不敢接?”

龚尽生同样郑而重之地看向团战,立正敬礼,朗声回应:“不畏艰难,不辱使命!”

“好!我记得你们二营曾做过水上攻防战的训练,现在下游有一处堤坝损坏严重,你需要立刻乘船前往!”

“是!”

龚尽生立刻点了二营中最精锐的战士,乘上团长调派来的冲锋舟,火速向长江下游驶去。

离的老远,他就听到了直升机在空中飞行的轰鸣。大堤出现缺口后,被堵困了数日的洪水泻入下游,浩浩荡荡,水势极其猛烈,根本无法靠人力进行添堵。直升机用铁笼吊起巨大的石头,一块接着一块运过来,填进江洪澎湃一发不可收拾的缺口里。

到了缺口附近的驻防部队那里,他们看到了一艘长达100米,型宽近15米的巨大船只。龚尽生所带营队里,有位新兵的父亲是渔民,他看了一眼便惊叹道:“是青田号水泥轮船,70年代制造的,载重量达3000吨。记得我小时候,还跟着爸爸在甲板上玩了一圈,想不到在这里又见到了它……”

龚尽生听出那位新兵语气里有点感伤,也不由叹了口气。

新兵名唤许曾友,自幼在海边长大,他家里人是世代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他的爷爷是渔民,他的父亲也是渔民。

对于大海,他们比对自家的后院还熟悉。然而大海是浩瀚美丽的,却也是无情的。许曾友的父亲前年出海遭遇风暴,同船的人只侥幸逃回来了三个,他父亲却已永沉大海,连尸首都找不到了。

许曾友的家并不富裕,父亲常年出海进行捕捞作业,才40几岁的人整天被风吹日晒看起来就像个干巴瘦的老头,可他为了能养起一个家,就必须承受这样的苦。许曾友也似遗传了父亲勤奋的基因,每次被人唤醒要去轮岗时,龚尽生都看到许曾友已经站在洪水里搭铁架了。

龚尽生对许曾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父亲会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他的儿子,是抗洪一线上最勤奋的兵!

许曾友含着热泪这样回答道:我爸爸说过,能力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你只有不断磨练自己,才不会生锈,才不会变成废品。

龚尽生紧抓着许曾友的双肩,郑重诚恳地说:你是我们营队最锋利的刀!

此时,看着越来越近的庞然大物,龚尽生也从它身上感受到了时光的沉淀,仿佛一艘船的老去,也会在风雨侵蚀过后的船体上,留下征服江河湖泊的印记。

它要寿终正寝了。

还是以极其壮烈的方式!

由于堤坝缺口越来越大,光靠直升机填运巨石已很难堵住,部队领导便将这艘早已搁浅在滩涂上、无人问津的老船,拉运到了洪水泛滥的长江支流上,似乎要给它凄凉的晚年光景,赋予光荣的使命!

它的任务,就是驶向堤坝的缺口处,而后自爆沉江,堵住洪水!

龚尽生的任务,则是驾驭冲锋舟,尾行在水泥轮船的后方,待到自爆之时,沉江之前,迅速将船上的船员带离危险区域。

原本这项任务属于另一支抢险部队,然而长江下游堤坝突然崩塌,汹涌的洪水已是涌向了下游的村庄和农田,多支部队以解救百姓为首要任务,紧追着洪水的浪头奔赴受灾现场。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轰响,青田号水泥轮船拖着老迈的步伐,在龚尽生眼前徐徐开始了最后一次任务的征程。

龚尽生一行人共乘用了10艘冲锋舟,分在水泥轮船两侧,护卫着这座艰难奔向死亡、即将壮烈牺牲的老船。

离了岸进入深水区,水泥轮船浑身的筋骨似已活动开来,伴随着船体机械咔咔响动的运作声音,它撞开汹涌的洪流,行进速度越来越快。

其他冲锋舟都在避开飞溅而来的浑浊江流,惟有许曾友所驾驭的冲锋舟近乎要贴在水泥轮船的船体上,他似在用这种紧紧依偎的方式,陪伴着曾给他留下宝贵记忆的老船,走完生命里的最后一段路程。 qRP2fuh+0lmCfDC6RxwvvEE0jul9v1MoHhOF3srIgY9h8mpL1X12tzXbT6PbG7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