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读书兴趣
——写给周元杰同学的信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周元杰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比较喜欢读书,2014年读了10本左右。每天你还根据读到的内容写读书心得,以锻炼思考力。这种做法很好,望能坚持。

你在答卷中提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还是根据书的实用程度读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在《朱光潜谈读书》中说的两段话: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图为作者给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回信。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你看,朱光潜先生将兴趣与实用的关系讲得多么清楚!

在几十年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尝试着“以中心维持兴趣”,渐渐地收到了一些成效。比如,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闻工作者遇到的一道难题是舆论监督。我将破解舆论监督难题确定为中心研究课题,在一段时间里,围绕这一中心集中阅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有关舆论监督的论述。1848—184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办《新莱茵报》时,非常重视报刊的“监督权”。马克思认为,报刊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在《路易·勃朗在第戎宴会上的演说》一文中说,“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批评就不能相互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他还认为,在多种批评中,报刊批评是最厉害、最有效的批评。列宁也十分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明确要求报纸刊物“把那些顽固地保持‘资本主义传统’,即无政府状态、好逸恶劳、无秩序、投机活动的公社登上‘黑榜’”。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舆论监督至少有三项功能:“纠误”功能;评判功能;警示功能。舆论监督可起到提醒、告诫的作用,个别人受到批评和监督,会使更多的人引为警戒、受到教育。我把学习心得写成了一篇题为“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的论文,《求是》杂志2005年第12期全文刊登。实践使我认识到,确定一个中心去钻研,是维持读书兴趣的有效办法。我把这种方法介绍给你,供你参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4日 G0X/S+flDOJtVqDkox7lIGRzK1vWFsTKN5JCOHjzpVurM6Ntu8M1JIHmPiIoWY2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