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理论课的兴趣靠领悟
——写给方雅轩同学的信

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在大学学习期间打好哲学理论基础,将会使你终身受益。

方雅轩同学:

你好!

在答卷中你提出:“上了一学期的课,收获不是太大,觉得理论知识很无聊。您在郑州大学学习时,一开始就对这些理论知识感兴趣吗?”

首先我要坦诚地回答你:“我刚上大学时跟你一个样,对理论课不感兴趣。”你们现在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个世纪60年代还没有开这门课,本科生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俗称“哲学课”。教我们哲学课的老师讲得很认真,语速较慢,基本上是照本宣科,不补充,不发挥。有一次我突发奇想:用蓝色活动铅笔在教科书上点点儿,老师讲一个字,我就在那个字的下面点一个蓝点儿。45分钟,我点了2400多个蓝点儿。我这才弄明白,老师在课堂上背的是艾思奇主编的教科书。这次“点点儿”,差一点使我丧失了对哲学课的兴趣。

后来我寻思:艾思奇是中国一流哲学家,老师原原本本地将他主持编写的教科书念给我们听,这是吸收知识的好机会,与其走神,不如专心致志地听讲。就这样,我把哲学课的一些知识点基本记在脑子里了。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谈到,一方面矛盾着的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另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离开郑州大学之后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当记者,由于采访连连失利,一度对能否当好一名记者产生了怀疑。就在这样的关头,大学学习的哲学理念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想,既然事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那么,暂时对新闻工作不熟悉可以转化为比较熟悉,对新闻工作不适应可以转化为基本适应。我把这一漫长而艰难的转化过程写成了一本《我怎样学习当记者》,1985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版第一次印了24000册,销售一空;第二次印了20000册,又卖光了。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很难实现从“不适应新闻工作”到“比较适应新闻工作”的转化。

作者与学生交流。(2013年12月12日摄)

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在大学学习期间打好哲学理论基础,将会使你终身受益。据《列夫·托尔斯泰》第四章的记述,托尔斯泰在俄国喀山大学法学系学习时,迷恋上了思辨哲学。他有时处在兴奋状态,夜里“在梦中也看到和听到新的伟大真理和规则”。他不得不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记录自己思考的“新哲学”基本原理;另一本记录这些哲学原理在生活上的应用,即行为准则。这年夏天,托尔斯泰开始接触卢梭的著作。托尔斯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卢梭《忏悔录》给我留下的强烈的欢快的印象以及使我感受的那种憎恶虚伪、热爱真理的情感。”哲学思考使年轻的托尔斯泰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注意自己的仪表,力求简化自己的衣着和住所。哲学功力助推托尔斯泰走向成功。

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有助于你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只要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怎么能说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呢?

以上看法,供你参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16日 MDyGzGJBTz1NzckvEJ8rl5pvqAVyxKo/rr0EKbeLTLmZyLaKerDwA7kUH0xAoY7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