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发现力”
——写给赵凡瑜同学的信

“发现力”是什么?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顾名思义,“新闻发现力”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鲜事物和规律及时而准确地传播出去。

赵凡瑜同学:

你好!

在答卷中你提出:“写新闻稿时常常掂量不出事件的新闻价值,不知道有没有报道的必要。如何寻找新闻点呢?有没有比较好的寻找新闻点的方法呢?”这涉及“新闻发现力”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先讲一个故事:

2013年9月3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题为“郑州大学五名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消息。报道说,郑州大学保卫处王强强等5名校卫队员,分别被西南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录取,成为在读硕士研究生。2009年王强强高中毕业后,从农村老家来到郑大当上了一名校卫队队员。几年间,在完成值班和巡逻工作之余,靠自学考试先后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并于2013年6月以高分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4年6月18日,作者与郑州大学师生谈《“准记者”的新闻发现力》。

郑州大学5名校卫队员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消息被报道之后,在互联网上引起围观。有网友戏称:“想考研的学子们,现在要首先考虑去郑大做保安了!”在郑大南校门值班的一名校卫队员上年考研失利,但他不灰心、不放弃,业余时间仍在继续努力拼搏。不少大一新生表示:“连‘保安哥’都这么刻苦,我们更要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新闻线索并不是专职记者最早发现的。郑州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一名成员曾前往郑州大学保卫处了解有关情况,准备采写一篇“郑大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新闻稿。由于有的保安不想将这件事传扬出去,这位“准记者”放弃了追踪采访的念头,因而与这篇重点稿件失之交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学校园里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执着精神。

“发现力”是什么?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顾名思义,“新闻发现力”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鲜事物和规律及时而准确地传播出去。新传院的学生是新闻战线的“预备役部队”。从入学之日起,你们就要锻炼自己的新闻发现力,力求发现或者找到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和观念上的新变化;发现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作用的典型人物;发现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苗头、新动向,准确预测和描绘事物的发展趋势;揭露“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正之风。

你也许会问:“我是个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怎么去‘发现’呢?”如果反问一句“大学校园是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你该怎么回答?

先说报道对象。郑州大学有46个院(系),在校学生六七万人,是一个“小社会”。近6000名教职工中,既有两院院士、知名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原学者”,他们的成才之路大都带有传奇色彩,是不是很有向省内外推介的价值?

再说发表渠道。郑州大学有校办报刊和网站;河南省和郑州市有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就更多了。再加上现在每个人都拥有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只要你写出了好作品,还用愁找不到渠道发表?从新传院的实践经验来看,2013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主流媒体和一些知名网站发表的新闻作品数以千计。这充分说明,在校大学生发现新闻的潜力是巨大的。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传院的学生应该到学校所在地去发现;到实习基地同记者一起去发现;在校园里搜寻和发现。你们应该成为“河南新闻”和“校园新闻”的发现者、采集者和传播者。几年之后,当你们把学习期间撰写的《新闻作品选》提交给招聘单位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会对你们的专业素养和采写能力作出公正评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12日 9i4mOS+E41qA9mnZLsQCImvKuP2AjdSVu5DgsdO43y2+VceXMf2YqELzekKMfz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