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秦始皇的最后十一年:迷信、暴虐与功业

1

灭六国后,秦始皇唯一恐惧的是死亡。

一天,又一名刺客来到了咸阳宫。

他是一位流浪的音乐家,因擅长击筑(一种形似琴的弦乐器)而得到秦始皇的召见。

朝中大臣认出了这个神秘来客。原来,他是朝廷追捕多年的逃犯高渐离。

高渐离是荆轲的至交好友。

当年嬴政躲过荆轲的刺杀后,对其亲友下了追杀令。

高渐离逃亡,隐姓埋名在一家店打工。店主人偶然间发现了高渐离的击筑技艺,让他表演。高渐离取出匣中尘封的乐器,演奏了一曲悲壮凄美的燕歌,听者无不落泪。

之后,高渐离以无名乐手的身份再次引人瞩目。

秦始皇知道来者是高渐离后,仍爱惜其才,舍不得杀他,命人熏瞎他的眼睛,留在身边演奏,以为这样就安全了。

高渐离进一步接近秦始皇,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将铅藏于筑中,企图寻机砸死皇帝,但行刺时失手,没能击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高渐离曾与荆轲唱和诀别,而今,这位壮士也倒在了距离秦始皇咫尺之遥的地方。

从此之后,秦始皇再也不敢接近六国之人。

秦始皇最怕的是死,而世间欲杀其者,何止高渐离一人。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年轻时也曾在秦始皇东巡路上设伏刺杀,因秦始皇早有防备,偷偷换了车驾而没能成功。张良趁乱逃离现场,从此销声匿迹,直到秦末农民起义才再次出山,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

还有一次,秦始皇换上便服,与几名武士在夜里出行,遇到了一伙强盗。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幸亏保镖厉害,才杀退了强盗。之后二十天,秦始皇下令在关中追捕逃犯,严厉整顿治安问题。

遭遇这么多次刺杀后,秦始皇更加怕死。

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后十一年里,他最纠结的便是生与死的千古难题,他最惦记的,也许是永不可能寻得的长生之药。

2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39岁的嬴政派秦军兵临齐国境内,秦国最后一个对手齐王建被迫投降。至此,六国灭,嬴政踌躇满志地高坐于咸阳宫中。

嬴政想将秦王这个名号改改,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人商议后,上奏说:“当年五帝的领土不过千里,诸侯并未全受其控制。秦王兴正义之师平定天下,设置郡县,法令一统,这是亘古未有之事,五帝都没法跟您比。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高大上,王应当改称‘泰皇’。另外,天子发布的政令改称为‘制书’或‘诏书’,自称改为‘朕’。”

嬴政以此不太满意,只采纳了一半,他将“泰”字去掉,与上古五帝的“帝”号合并,自封“皇帝”。

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就此诞生。

嬴政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国家,他自封为皇帝,同时废了谥号,并改叫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内心深处仍埋藏着对死亡的恐惧。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的一生与天地山川相比,实在短暂无常。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却唯独无法逃避死亡,这一忧虑,驱使他追寻永生的幻梦。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之一,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十一年,进行了五次出巡,最后还死在巡游路上。

当然,秦始皇巡游的目的是“东抚东土”“威服海内”,这也是一种树立威望的行为。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即灭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向东到了泰山,召集齐、鲁儒生七十余人登上山顶进行封禅大典,并立石颂德,证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

此次出巡,秦始皇还有“意外收获”,他在齐地遇到了一个叫徐福(一作“徐市”)的方士。

徐福对皇帝说:你给我一笔钱,我带着人坐船出海,给你找长生不老药。

据说,渤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远远望去虚无缥缈,山上宫殿为黄金白银建造,禽兽草木皆为白色,一旦有人走近,仙山就消失无踪。最诱人的是,仙山之上,“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这个传说从战国时期就已流行,齐威王、燕昭王等都曾派人寻访仙山,把仙药炒作得越来越火。

实际上,齐地靠海,航海者有时会看到海市蜃楼,古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才演变成了三仙山的传说。

秦始皇却信了徐福的话,派出数千童男童女,掏钱给他造船,让他入海求仙。徐福这一走就是九年,其间杳无音讯。

可秦始皇对仙药一直念念不忘,还把其自称“朕”改成了“真人”,下诏说:我仰慕得道的真人,以后我就自称真人了。

徐福走后,秦始皇任用了一批方士为他求仙问药,如卢生、侯生、石生、韩终等,这些人都从始皇那里捞了一大笔钱。

读史书,会发现秦始皇最后几年的许多举措,都与求仙问药有关。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东临碣石而归,深得其信任的方士卢生给他带来了一本图录(关于图谶符命的书)。

书中有一句惊人的谶语——“亡秦者,胡也”。

这个“亡秦”的“胡”会是谁呢?

秦始皇最先想到北方的匈奴,他们是国家长期以来的边患。秦始皇此次出巡,主要巡视的就是北方边地。于是,他即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召集民夫修建万里长城。

燕人卢生没能找到长生之药,他的一句谶语,却让秦始皇大动干戈。

蒙恬率军到达边境后,为抗击南下阴山、河套地区的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仅用四年就带领军民修筑了万里长城。

事实上,秦长城并非全是秦朝时修建的。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已经开始修筑长城。蒙恬通过增修战国时期的长城,构建了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防御工程,其中西段原为秦昭襄王时修筑的长城,而中东段原本是赵、燕两国的长城。

这道防线对中原农耕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有突出的贡献,但也加重了百姓的苦难,砖石之间,尽是血泪。

秦代有一首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这是说,生了男孩不要养活,生了女孩要好生抚养,君不见长城之下,是无数尸骨在支撑。中国古代重男轻女,可当时的人们宁愿多生女孩,也不愿男孩长大了去服苦役。

北击匈奴三年后,秦始皇再次因方士的一番话下达了残暴的政令,但这一次,是方士惹怒了他。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实行焚书令之后,方士卢生、侯生等愈发惧怕秦始皇。他们本来就只会骗人,根本找不到仙药,担心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倒大霉。

卢生与侯生聚在一起议论秦始皇,说这人刚愎自用、专任刑杀,自从兼并天下后就以为自古以来无人能比得上自己,朝中虽然有博士七十人,其实都是摆设,全是他一人说了算,没有人敢跟他提不同意见,只有执行严刑峻法的狱吏能得到他的信任。

这两个方士还说,长此以往,上位者听不到不同意见而日益骄横,下位者为了博取信任,只会欺骗皇帝,这样国家迟早要完。

这一番话,很快传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下令追捕时,他们已不知逃到何处。

恼羞成怒的秦始皇将气撒在自己曾经最信任的方士身上,说:韩终说好给我求仙药,却不辞而别;徐福从我这里得到的资费数以万计,也没找到仙药;卢生接受我的巨额赏赐,如今还诽谤我。

秦始皇指责京城咸阳诸生“或为妖言以乱黔首”,这是极其严重的罪名。

既然搜捕不到卢、侯二生,秦始皇就拿咸阳的诸生(包括方士、儒生等)开刀,经过审讯,牵扯出四百六十人,将他们尽数坑杀,以威慑天下人。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坑儒”事件。

这一事件造成了秦始皇长子扶苏与父亲的决裂。

在得知诸生将被处死后,扶苏对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尚未宾服,诸生中有不少是诵读孔子经书的读书人,如此用重典加以惩罚,恐怕会引发天下的不安,请三思。

秦始皇不听,把扶苏贬出咸阳,赶到上郡(今陕西北部)给蒙恬当监军。

4

嬴政并未放弃寻仙问药的幻想。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来到齐地,多年未见的徐福突然现身,秦始皇并未治他的罪,还召见了他,向他打听仙药的下落。

徐福知道秦始皇求仙心切,他对皇帝说:“蓬莱山上的药已经找到,但是海上有大鱼经常添乱,因此臣无法上山,希望陛下派一些神箭手给我。以后再遇到大鱼,我以弓弩射杀,就可能得到仙药。”

秦始皇喜出望外,又给徐福拨了款,让他再次出海求药。史载,孔武有力的秦始皇还亲自操作弓弩,在芝罘(今山东烟台)射杀了一条大鱼,为徐福的船只保驾护航。

关于徐福的结局众说纷纭,《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他第二次出航,载着五谷种子,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和多名工匠,漂泊到了海外一块辽阔的土地上,从此自立为王,再未回朝。还有一些人认为,他最后到达的是日本。总之,长生不老药没音信了。

古代的皇帝大都迷信天象,偏偏在此前一年,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

“荧惑”指火星,当火星运动到了天蝎座中被称为“心宿”的三颗星附近,并停留时,就称作“荧惑守心”。

古人认为,“荧惑守心”的寓意极不吉利。心宿中的三颗星分别代表皇帝与皇子,是争夺皇权的象征,表示帝王恐有亡故之祸。

这种天象,对既贪恋权力又迷信神仙的秦始皇而言,真是太可怕了。

另外,据史书记载,这一年还发生了两件怪事。

先是一颗陨石掉落到了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人们上前观察时,发现陨石上刻着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陨石坠地不是大事,但这句话问题就大了。

秦始皇大为震惊,派人到东郡逐户排查,看是谁刻了这行字,结果无人承认。秦始皇当即下令,处死了陨石周围所有的人家,并焚毁了这块刻字的石头,此事才就此作罢。

不久后,另一件诡异的事让秦始皇惊出一身冷汗。

这年秋天,一个使者经过华阴,被一个手持玉璧的人拦住,对方说:“请你替我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临别前,他还对使者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今年祖龙死。”

使者回到咸阳,就跟秦始皇汇报此事。

秦始皇命人对此事进行占卜,得出的结果是“游、徙吉”,也就是只有出巡和迁徙百姓才能逢凶化吉。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人家到榆中、北河地区,并给每户人家赐一级爵位。

之后,秦始皇踏上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

这次巡游历时十个月之久,秦始皇带上幼子胡亥同行,让右丞相冯去疾为首的一帮大臣留守咸阳,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与中车府令赵高等随行。

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境内),秦始皇得了重病。

《史记》中在此处写的是“至平原津而病”,古文中的“病”与现代汉语中的“病”概念不同,古文中较轻的病症称为“疾”,只有得重病才称作“病”。可见,秦始皇当时的身体情况不太妙。

秦始皇一如既往的迷信,他再次进行占卜,结果显示是北方的山鬼作祟。嬴政的心腹大臣蒙毅因此被紧急派往各地名山祭祀,为皇帝祈求消灾。

如此一来,赵高有了可乘之机。赵高曾教皇子胡亥书法、法令,并掌握皇帝符节、印玺,是秦始皇很信任的大臣之一。他决定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捞取最大的政治资本。

随着秦始皇的车驾渡过黄河,他的病情急遽恶化,一向害怕死亡的他,终于不得不承认人固有一死,在病危时命赵高草拟诏书,安排身后事。

这道诏书的具体内容已不得而知,只知其中有一句,命长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即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蒙恬留守北方。

但这道关键的诏书,却被赵高伙同李斯扣压下来,之后,他们共同拥立胡亥继位。这一扑朔迷离的遗诏事件,史称“沙丘之谋”。

在沙丘平台(在今河北广宗),秦始皇结束了与死神的搏斗,50岁时撒手人寰。此时距他统一天下,自封皇帝,只过去了十一年的时光。

从来就没有神仙,一个人死了,就归于尘土,什么都没了。

5

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秦始皇都是一个无比复杂的人物。

鲜有人会质疑秦始皇震古烁今的功业。

嬴政少年即位,继承秦孝公以来六位秦国国君的创业成果,为东周以来列国纷争的乱世画下句号,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废分封、行郡县、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修长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每一个举措都是顺应历史大势的正确抉择。

在灭六国后,秦军北征匈奴、南平百越,将国家版图延伸到前所未有的宽度,如秦始皇东巡泰山刻石所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十分勤政,据说他用秤砣称量公文的重量,每天一定要批阅一百二十斤公文才休息。

秦始皇陵修了三十九年,前前后后用了七十万人力。

民工加班加点还没修完皇陵,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动用民力,开始修建另一个空前绝后的工程——阿房宫。这个宛如仙境一般的宫殿,直到秦朝灭亡也没建成,仅前殿就有十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放在今日也堪称超级工程。

葛剑雄教授统计,秦朝统一时人口大约为三千万。而李开元教授根据史料推算,秦朝为建设工程、南征北战、后勤保障调集的劳动力,不下一千万。

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派去服徭役,钱粮还得跟上,于是秦朝向老百姓征收了二十倍于古的田租赋税。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国家逐渐走向失控。

在秦始皇死后一年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都不过是一介平民,地位远远比不上六国的名门望族。他们只是因担心误期被判刑才铤而走险选择起兵,却吹响了反秦的号角,掀起全国的起义浪潮,原因正是在于大秦尽失民心。

陈胜与吴广在起义前的会议上说:“天下苦秦久矣!”

刘邦起兵反秦时,为沛县父老乡亲送去的一封帛书上也是写着:“天下苦秦久矣!”

6

即便如此,汉高祖刘邦仍继承了秦始皇的制度,并自诩为秦始皇的继承人。

刘邦年轻时,不过是家乡沛县的一介亭长。有一次到咸阳服徭役,看到秦始皇的车马出行,他不禁发出感慨:“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打败项羽,开创大汉王朝后,延续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临死之前,下了一道派守墓人祭祀前代君王的诏书,其中说道:“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在刘邦的安排下,秦始皇及其后代祭祀的待遇远远高于其他国君。

汉朝君臣在多次总结秦朝二世灭亡的教训时,也不忘审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也表明了这种态度,他引用贾谊《过秦论》的原文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但他也批判了秦始皇灭六国后骄傲自满,一错再错,为秦朝速亡埋下祸根。

但从秦始皇对死亡的畏惧来看,千古一帝其实也是一个凡人而已。

赵高与李斯决定拥立胡亥后,为了掩人耳目,没有立刻起驾回京,而是秘不发丧,载着秦始皇的尸体,沿原定的路线继续巡游。大队人马绕道最北边的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再走秦直道(秦始皇为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修建的通道)赶回咸阳,而后才向天下宣告,始皇帝已驾崩。

当时正值夏季,秦始皇的尸体早已腐烂发臭,为了掩盖这股味道,赵高等人拉来了几车臭鲍鱼“以乱其臭”。

在几车臭烘烘鲍鱼的陪伴下,始皇帝的尸体被运回了咸阳。

一个华丽而残酷的时代,就此走向落幕。 fHcVlR4RO4cX4ISS+42/I8x/LfCe9q0gly8u+nW4kynuJmz8DUPP35cp6Rk6FK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