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渴望回城

激情演讲先进事迹,英雄赢得返城机会;杀猪过年场面壮观,革命化春节风吹来;知青返城门路广阔,他总因家庭问题卡下;参军有人欢喜有人落空,欢送当兵入伍锣鼓喧天……

青龙湖水库工程在近一年的大会战中,大坝就基本修建完成了。在这年年底,修建水库的大队伍多数已经撤离工地,只留下一些专业的工匠和骨干,继续参加修建和青龙湖水库的管理工作。

徐大为、耿正武、张慧芳、范仁正他们又各自回到了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在农村空闲的时日,他们也不时邀约在一起聚会。

在一个冬日的上午,徐大为、张慧芳接到通知,请他们到青龙湖公社开会。他们来到公社的大会场,听见锣鼓喧天、看见红旗招展,有100多人参加大会,好一派热烈的气氛。

当大会开始时,一个公社干部走上主席台主持会议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为抢救集体财产、因公负伤的知青范仁正的事迹……”

主持人讲完话后,就提议大家,掌声有请范仁正上台,向参加大会的人做先进事迹报告。

范仁正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健步地走向主席台,激情洋溢地向与会人员讲述他的英雄事迹……

在听范仁正作报告时,张慧芳对徐大为说:“平时范仁正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没有想到,在关键时刻,他也能显英雄本色。”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小子出息了,我们应该为他祝贺高兴!”徐大为对范仁正的英雄行为肃然起敬。

“范仁正当上了英雄,他也许就要被推荐返城了。”张慧芳有些羡慕范仁正。

“也许吧,范仁正能回城了,我为他高兴祝贺。可我们啥时候才能回城呢?那可能是火烧罟寮——无望哟。”

范仁正还在继续做英雄事迹报告。徐大为、张慧芳以及许多参会的知青,都在走神,私下议论,没有注意听范仁正的事迹……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真不出所料。在一个冬日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范仁正来到青龙湖生产队,这次他是来向徐大为、张慧芳报喜告别的。他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修补地球村的使命,被公社推荐回城了。

范仁正因为“抢救国家财产”,一举成了全县的先进知青。因此,在这年的知青返城中,范仁正获得了这个机遇。

“祝贺你光荣返城!”徐大为向来访的范仁正道喜。

见到徐大为时,范仁正满脸喜气洋洋,伸手紧握着徐大为的手,随即,他就张开双臂,两人拥抱在一起。

他们来到徐大为住的保管房里,开始气氛喜庆,但徐一想到同学朋友,老乡战友就要返城了,自己仍然要留守在这遥远的山村,对未来命运还看不见光明,今后的出路仿佛没有通道,前途渺茫,因而突然垂头丧气,沮丧起来了。

范仁正见状,就对徐大为说:“你也可以很快返城的,关键是要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

“怎么创造?”徐大为问。

“我前几天在县上作先进事迹报告时,听说今年的征兵工作就要开始了,这就是返城的大好机会。当兵服役,是每一个革命青年应尽的义务,各级领导、各级组织都要大力支持青年应征入伍,我想,只要你身体检查合格,他们是卡不住你的。”

“要求参军的青年很多,可一个大队就只有一两个当兵的名额,他们要择优录取,我又没有关系,还有沉重的‘家庭问题’,当兵的好事,能落到我这样人的头上?”

“可你也应该积极争取,创造条件啊!”

“我可没有遇到像你那样当英雄的机会!”

“大为,实话告诉你吧,我当英雄的机会,就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

范仁正这晚向徐大为透露了他当上英雄的秘密——

范仁正也像徐大为一样住在生产队的保管室。那晚,生产队在保管室召开社员大会。社员大会结束后,范仁正看见开会的地方,到处都是社员扔掉的旱烟头,有的烟头还有火星,没有熄灭。他就拾起一个烟头,顺势一扔,扔到了一处乱草上,草就燃烧起来了。

范仁正立即把火苗扑灭。当他扑灭火苗之后,突然心中升起了灵感,一种大姑娘坐轿子的兴奋涌上他的心头。

保管室有几间房子,是生产队喂猪的猪圈。其中一个猪圈里,堆放着煮猪草用的柴火。范仁正就把没有燃烧完的稻草,放在那个堆柴火的猪圈里。然后,他一狠心,划燃了火柴,点着了柴火。

保管室是谷草盖的房顶。柴火渐渐燃烧起来,很快就烧着了草房。

范仁正就跑出来大声高喊:“保管室燃了,快来救火,抢救生产队的猪!抢救生产的粮食!”

范仁正临危不惧、从容不迫,首先冷静地去打开生产队的猪圈,把生猪放出来,旋即,他就一面大声呼救,一面打开仓库,抢救生产队的粮食。

社员有的听到喊声、有的看见黑夜的火光,知道是保管室燃烧起来了,就纷纷迅速赶来灭火。

当保管室的火被灭了之后,有人才发现范仁正躺倒在地上,头发已经被火烧了,背面的衣服也烧了一个洞,浑身黑不溜秋……

范仁正因为抢救国家财产有功,光荣负伤。因此,很快他就被树立为全县的英雄模范人物,知青的先进典型……

徐大为听了范仁正的“谆谆教导”后,可他还是没有像范仁正那样,创造出当英雄模范人物的机会来。

一年一度的春节快到了,农村过年的气息虽然不算热闹,但杀猪宰羊的事还是会有的。农民一年辛辛苦苦,虽然平时吃不饱饭,但过年绝不会亏待自己。这不,在腊月二十六这天,生产队就要杀猪过年啦。

过革命化的春节风,已吹进了大山深处,农村过年没有什么节目好看,唯有杀猪的壮观场面,分肉的欢喜情景,那真是脑门上放鞭炮——惊心动魄。

一个杀猪匠正在一坨磨刀石上,哗哗哗地磨杀猪刀,人们知道这是杀猪匠,为了表演精彩节目的前奏,不少人就围起堆堆观看这种简单的方式。徐大为从来没有目睹过杀猪的现场,他也好奇地挤在人群中观看这种热闹的场景。

有两个壮汉,已经从生产队的养猪圈里,把一头肥猪赶过来了。一个人牵着套在猪脖子上的一根草绳,嘴里唤着“弄弄弄弄”地拉着,另一个人弯着腰,用双手推着猪,往搭好的杀猪台赶。

那条200多斤的肥猪,也许是看见人多,也许是知道过年了,人类就要吃它的肉。因此,它以咕噜咕噜地叫,顽固地抵抗着,死活不往杀猪台走,尽管那两个人使尽了浑身力气,猪仍然原地嚎叫。

“来人帮帮忙!”听到了喊声,几个人就义无反顾地冲了过去,拉的拉、扯的扯、推的推,硬是把猪送上了断头台。

杀猪匠挽起袖子,嘴里含着一把尺多长的明晃晃的刀,用一只手捂住猪的嘴巴,一只手从嘴里取下刀,就像刽子手那样凶狠,猛力插入了猪的颈子上,还把刀左右地旋转了几下。

徐大为闭上了眼睛,心像滴血。

猪叫声惨烈、沉闷。

哈哈哈,观看的人发出喜悦的笑声。

有猪肉吃当然高兴啦。

徐大为睁眼,看见猪血鲜红,喷洒进放在地上的一个木盆里,他感觉如似从自己身上流出的血,止不住地用手摸摸胸口,他的这个动作,旁人是无暇顾及的。

猪声闷气,一只腿无力地划了几下,就悲愤地闭上了眼睛,结果了猪命。

猪死了。徐大为的心,像被那把杀猪刀捅了一下的疼。残忍,他边说边退出了杀猪现场。

杀猪了,吃肉了,人们高兴啊,那场面才算过年的热闹喜庆。

在杀猪台的旁边,有一口大锅正在煮着开水。几个人就把死猪抬进了锅里开始刮猪毛。

“社员们,排队抽号了。”耿清明喊声一出,大家就向他蜂拥而上,一会儿就排起了弯弯曲曲的队伍。徐大为、张慧芳也在排列的队伍之中。

徐大为这时的心情舒缓了,也像社员一样喜悦期盼。

耿清明主持抽签仪式,一家派一个代表抽签。他指挥着每个人从一个装有几十砣纸疙瘩的竹筛子里,抽出一个纸疙瘩,然后打开报出号码,交人登记。

徐大为来抽号了,他开始不明白为啥要抽号,后来懂了:因为人人都想分到好肉,也就是肥肉,不抽号就不公平。轮到徐大为抽号时,耿清明就问他,你一个人只能分到一斤肉,不好割,要不你和哪家搭号,割在一起。

“那我就和你家合号,到时去你家过年行不?”

“行,当然行。”耿清明肯定地回答。

徐大为就退出了抽号的队列。张慧芳平时都在耿清明吃住,她就同耿家一个号,没有单独抽号。她就站在旁边观看抽号的人群。

抽了号的,就又去排队割肉。割肉是依号的,从1号起,挨着号割。这样,分肉的社员也就没有意见了,割到好肉肥肉的,就露出得意扬扬的样子,笑眯眯地提着肉回家了;割到不好的肉(瘦肉多、肥肉少)就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只能认输了,但还是高高兴兴地提着肉回家准备过年了。

张慧芳家在青山县城,眼看就要过年了,她就准备回家过年。徐大为、张慧芳过年时生产队分的肉,同耿清明家分在一起,因而耿家就提前团年了。

腊月二十七下午,耿清明一家就开始准备一年中最隆重的团年饭。耿正武同徐大为正在杀鸡,耿玉兰与张慧芳忙着择菜,李桂花在厨房里忙碌做饭。

桌上摆起“雄鸡刀头”、做好的各种菜肴、碗筷酒杯。耿清明按照乡俗,开始“敬祖”。他先点着了三支燃烧的香,插在桌上装有米的碗里,然后又烧起纸钱,放在桌子旁边的一个破铁锅里,嘴里叽叽咕咕地请着老祖先们,说过年了,敬奉你们,给你们烧香烧钱啰,快来请……

徐大为站在旁边看,他看不懂耿大队长的行为,但他知道这是在重大的时日里,举行的“敬祖”仪式,这与封建迷信无关。

“敬祖”仪式过后,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团年饭开始了。大家都坐上桌了,耿大队长就致开席词:

“今天,我们家过年,吃团圆饭,我很高兴,大家举杯,同祝过年快乐,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万事吉祥!”

6只酒杯欢乐地碰在一起,团年饭就正式开始了。他们都很高兴,互相敬酒,互道祝福。

徐大为端着酒杯站起来了,他说你们请坐下,我敬你们,我来青龙湖当知青两年多了,感谢耿大队长一家人,当然,还有张慧芳,你们对我的帮助照顾,我敬你们一杯。

徐大为就同耿清明、李桂花、耿正武、张慧芳和耿玉兰一一碰杯后,他说我先干为敬,就一口干了杯中酒。

耿清明说,张慧芳、徐大为你们两个知青,在我们乡下不容易,吃了不少苦,如有机会,我举双手推荐你们回城,祝福你们明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慧芳,一年你也难得回家,这次回去后多玩几天,你爸爸是我的老朋友,你代个话说我想他,请他抽时间来青龙湖看看。耿清明喝了酒话也多,很兴奋。

李桂花不时进出厨房弄菜。耿正武、徐大为、张慧芳、耿玉兰他们个个高兴、热情敬酒,互道祝福。好一派热闹,好一场欢喜之后,团年饭才结束了。

徐大为从耿家过年回到保管室,刚才吃团年饭高兴激动的心情,被冷风一吹,感到浑身寒冷。一个人回到住处,心就空了,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正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思乡的乡愁、异乡的冷寂、想家的牵挂、念亲的苦痛……通通随着酒精的发酵,在睡梦中散发了。

我们把目光,从青龙湖游移到遥远的蜀都市。

徐清海也从牧马山放假回家过年。这个时代的春节,城里没有农村的年味浓厚,革命化的春节风,吹散了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没有爆竹声声破旧岁的欢笑,没有灯笼红红火火迎新年的气象,过年的年味平平淡淡,特别是徐清海家冷冷清清,显得苍凉。

大年三十这天,下着绵绵的冬雨,吹着呼呼的寒风,人们觉得心冷。王静瑶也筹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可只有他们夫妻在一起过年,草草地结束了年夜饭。

家里冷清,又没有什么事好做,徐清海夫妇索性躺在床上。

“不知大为是怎样过的年?他来信总是报喜不报忧,在这万家团圆的佳节里,更想念儿子哟。”王静瑶自言自语。

大年三十冷清寂寞,思念远方儿子的情绪,潮涌般地向他们袭击。

“是啊,大为下乡两年多了,也没有从青龙湖回来过。我曾想去青龙湖看看他,见见我的生死兄弟张大福,但现在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

“张大哥真是个耿直的好人,自从我们那年把大为从青山县带回来之后,他就硬是不给我们联系了。这些年也不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静瑶,我有时在想,我们家这样的处境,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有时想干脆把真相告诉儿子,让他们相认算了。”

“让他们相认,我不反对,这是迟早的事,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可现在不是时候,我看还是再等等,再等到最佳适合的时机才告诉大为吧。”

“那就听你的。大为下乡插队落户已经两年了,按知青政策规定,当了两年的知青就可以回城了,可我们现在自身难保,根本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没有门路为儿子打通回城的道路,不知道他要等到哪年哪月才能返城唷。哎……”徐清海在床上发出了叹息声。

“现在想也没有用,我想这种状况总有一天会过去的,大为早晚也会回来的。”王静瑶比丈夫更是想念儿子、惦念儿子、牵挂儿子。

“是的,冬天已经快结束了,春天的脚步还会远吗?现在这个时节,好像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就要出现了。”

“我们就祈祷,祝福黑暗早点过去,曙光早日到来吧。”

范仁正当英雄回城了,同徐大为一起下乡的知青,有的推荐上学、参军入伍,有的顶替回城、招工进厂,还有的因病返城,好多知青都回城了。

徐大为在青龙湖当知青两年多来,表现出色,本来有机遇可以返城的。如上学、工厂招工,生产队、大队曾积极推荐过他,把他的名单报上去了。可每次都因“家庭问题”通不过,公社是绝对不会在他的《政审表》上盖大红“公章”的,每次都在“政审”时被卡了下来。

徐大为也渴望回城,可他在通往返城的道路上,总是像在大漠戈壁做鬼脸,变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海市蜃楼。

征兵工作的消息传来了,耿正武、徐大为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军。经过体检,他们的身体都合格。

正如徐大为所料,因为参军名额有限,公社规定一个大队只能分配一个参军的名额。不言而喻,在大队推荐政审时,徐大为自然被卡了下来。

对于这次报名参军,徐大为本来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这种结果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因而,对他的精神上也没有带来太大的打击。

耿正武根正苗红,身体合格,加之他的父亲耿清明又是大队长,参军的理想,向他一路亮起绿灯。

耿正武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参军的愿望。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那时农村青年能应征入伍,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更是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理想,走出大山,到外面世界闯荡的一次伟大实践。

又是一个月光明亮的山村夜晚。这是耿正武入伍的前夜。他把徐大为、张慧芳和妹妹耿玉兰邀集到青龙湖边,坐下来摆龙门阵。

四个年轻人又坐在山村的夜晚里畅想美好的未来。

“祝贺你,正武,你能实现参军的理想,也是我们的光荣。”徐大为虽然有点遗憾,但耿正武能光荣入伍,他真心诚意地为他高兴,祝福他。

“要是我们两个都能参军的话,在部队就能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那就更好了,有点可惜啊。”

“怪就只能怪我的命不好,家庭有问题,当然这种好事轮不到我的,也没有关系,在农村翻补地球,照样能播种出青春理想的希望。”

“你能这样想就好。你爱学习,总有一天会有出息的。”语毕,耿正武用手拍了拍徐大为的肩膀。

“你们男人的出路就是多,你实现了参军的理想,离开了我们这里,可以到外面的世界去遨游,驰骋飞翔,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何时才能照耀到我的头上啊。”张慧芳有点羡慕耿正武。

“慧芳妹妹,我们农村青年没有别的前途,能当兵是最好的出路。但今后退伍能安排工作,才是最好的结果。你们知青在农村锻炼成长,总有一天要回城的。”

“但愿有这一天。”

“到时候你不要把我们忘了啊。”

月光移动,天幕深沉,山风轻轻地吹拂,湖水荡漾。

青龙湖啊青龙湖,在傍晚里荡起美妙的清波。

耿正武离家参军入伍的那天,他们大队有两个人光荣参军。大队组织了“锣鼓队”送他们入伍,他们胸戴大红花,走向集合出发的青龙湖公社。

耿正武穿上崭新的绿军装,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地站在父老乡亲的面前,满脸洋溢着喜气,就像新婚之夜推开窗户——喜出望外。

送子参军,耿清明、李桂花夫妇满脸喜色,脚步紧紧跟在儿子的身后。耿玉兰、徐大为、张慧芳也走在长长的欢送耿正武参军入伍的人群中。

“正武,你赶上了机遇,能参军是我们全家的光荣,你实现了青春理想,到部队要好好干,争取干出成绩,为我们耿家光宗耀祖。”耿清明对儿子的鼓励,成为他踏上军旅之路的动力。

耿正武参军入伍到了云南的大理边关,他离家半月之后,徐大为、张慧芳就收到了耿正武给他们两人合写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刚到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新兵训练,部队生活紧张,训练很苦,比我们修建青龙湖水库还要苦得多。部队驻扎在大理,这里是祖国的西南边陲,这里有美丽的洱海,还有比家乡更大的山更高的山——苍山,这里的白族姑娘个个都像五朵金花那样美丽动人……

《五朵金花》这部电影,他们曾经一起到青龙湖公社去看过,电影中的白族姑娘、美丽山水、风土人情他们记忆犹新。

在那个时候,信息不畅,写信是唯一联系的方法。因而,他们就经常鸿雁往来,互相鼓励。特别是张慧芳同耿正武通信频繁…… 8LJxFdCWlCn/9D0IWPem2GJFbeHNrvF15man91Auh4jJj03lM9X16qpUObyuU/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