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同大山亲密握手

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在他乡还好吗;山村乡民憨厚友善,插队落户打理新家;翻看儿时老照片,没有发现隐藏啥;不速之客半夜来访,夜深人静惊恐害怕;上山下地修补地球,虚心演绎知青生涯……

青龙湖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扎根农村干革命,播撒青春开红花。徐大为脱口而出。

徐诗人,你太浪漫主义了。张慧芳哈哈哈地笑了,样子显得特别的单纯可爱。她继续说,徐大为你别高兴太早了,还不是写赞美诗的时候,好多知青刚到农村时都感到很新鲜,可在农村干不到一年,就想方设法打道回城了。

咱们走着瞧!徐大为大喊一声向前进!

在一个山坡上,人们远远地看见3个行人,步履匆匆地赶路。

落山的太阳红红的,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后就徐徐地躲进了青龙山谷。

“到了,我们到了,这里就是我们生产队的田地,”耿清明说,“今天晚上,就安排在我们家吃晚饭,我已经叫家里准备好了的。”

“谢谢耿队长。”

“好,真走饿了,晚上我要大吃一餐。”

汪汪汪传来几声犬吠,这是耿家的狗狗欢迎回家的主人,当然也是向耿家报告客人到了。

他们到了耿队长的家。耿家在当地算是殷实人家了,坐落在青龙山脉底部的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房子是坐南向北的青瓦房,这也是当地漂亮的房屋了。

遥遥远远的600多公里路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他们到达耿清明的家里时,天色已经快黑了。

哈——徐大为从胸中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息,他的话外音传到了远方的蜀都市:妈妈,我安全地到达了插队落户的地方——青龙湖。

在一个黑色夜晚里,王静瑶孤独地站在家里的窗口边,用眼光看着夜空,放飞天幕。心中的疑问,好似天空闪烁的繁星,布满了心头。

大为到了没有?他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第一次离家就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他在路上遇到什么事情没有,他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吗,有没有人去接他,那里(她现在只知道徐大为到青山县下乡,但不知道分在哪里插队落户)是什么样子,那里的环境一定很差,那里条件一定很艰苦,他能习惯农村的生活……

儿行千里母担忧。王静瑶是个初中语文教师,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母亲。虽然才送走徐大为几天,可她那颗慈母心,时时刻刻挂在离家远走的儿子身上。念着儿子、想着儿子、担心儿子、祝福儿子……儿子这一走,让她的心不安、心不实、心不稳。

家庭遭遇的不幸,丈夫下放劳动,虽然令王静瑶痛苦不堪,感到世间的不平,世上颠三倒四,人也黑白不分,但那是暂时的,犹如狂风暴雨的天气,风,再刮得猛,总要吹散的;雨,再下得大,也要停止的。可儿子何时才能返城,那是一个未知数,就如自己的心情,无法遥控。

可怜天下母亲心。作为母亲,什么样的苦什么样的痛,都能忍气吞声,都能自我调节,都能坚强克服。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既柔软又刚强,水能包容一切,水能承受一切;水滴穿石,水流大海。然而,王静瑶此时此刻,独自守家,空对黑夜,孤独彷徨,胆破肚里,苦水翻腾,泪如暴雨,倾洒而落……

徐清海送走儿子后,只在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回牧马山劳动农场了。虽然他也牵挂儿子远行的安危,牵挂妻子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家里,寂寞孤独,心里时时荡起苦涩。可他毕竟是个男人,是一个见多识广的领导干部,凡事都能做到理智处理,宽容面对。

他一回到劳动农场上工时,就有人问他:“你家独子也当知青去啦?”

“是的,昨天把他送走了。”徐清海平静地回答。

“是啊,年轻人到艰苦的地方锻炼锻炼,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有积极的意义。”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就是,不去也没有别的路走哦。只能响应号召,去广阔的天地锻炼成长,像我们一样接受再教育。”

“我认为下山当知青,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老徐想得开啊,可你儿子走了,老婆一个人在家,日子苦啊。”

“我们现在哪个人的处境不是这样的?挺挺就过去了。”

“但愿早日过去吧,还是你看得开啊,我要向领导学习。”

“现在还有什么领导啊,我们都是一样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的学员。”

“干吧,干完这些活,我们才能收工。”

几个昨天的领导干部,现在接受特殊的劳动改造,他们都把对现实的不满藏在心中,在消耗体力精力,磨损意志斗志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争取早日把戴在头上的那顶“走资派”的高帽子摘掉。

徐大为落脚青龙湖生产队,当晚到了耿清明的家。耿队长的女儿耿玉兰热情地用洗脸盆打满清水,送到张慧芳的面前说,姐姐请洗把脸。

耿玉兰抬眼打量徐大为这个来自蜀都市的知识青年,城里的小伙同山村的男人,显然就是乌鸦照镜子,刮目相看。她的脸马上就红了,红得像山花一样鲜艳,耳朵发热,烫得羞涩无语。

自我介绍,我叫徐大为,咱们认识一下,你好。话间,他伸出手想同耿玉兰握手。

耿玉兰没有握手的习惯,突然显得有点慌张,如似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脸一下子红了,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徐大为就像山民那样,稻草绳做裤腰带,尴尬地站在那里。

张慧芳为他解围,把脸盆送到他的面前,请洗脸。

谢谢。徐大为就用毛巾洗脸。

正在徐大为洗脸的时候,耿正武就收工回家了,他站在徐大为的身边。

徐大为洗好脸后,耿正武就上前帮他倒洗脸水。

不用,我自己倒,谢谢你。

没有关系的,你是客人嘛。

什么客人啊,我们从此就是一个生产队的人了,今后我们就要在一个生产队出工干活,我不会干农活的,今后你可要当我的师傅啊。

要得要得。认识一下,我叫徐大为。

我叫耿正武,你多大?

18岁。

我20岁,比你大两岁。

我就叫你耿大哥。

两个年轻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似乎是相识的一对兄弟一般,久别重逢的亲热。

桌上摆起了酒菜,晚饭就开始了。

耿玉兰勇敢地来到饭桌前,她喊了一声起立,在座的人都随她站立。耿玉兰开始向毛主席请示:“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今天我们生产队来了一个蜀都市的知青,现在我向你老人家请示开饭。”

凡遇隆重或有客人在吃饭时,在当时这种饭前向“毛主席请示”的仪式是必须的,就像如今开重要会议之前,大家都要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一样,这是必须的程序。

请示仪式结束,大家才安坐饭桌。饭桌上摆了6个菜,菜肴虽然不算丰盛,可在当下也显示了主人的热情,高规格的款待。

几天路途的劳顿,只吃干粮充饥,面对桌上摆起的好菜,徐大为的肚子就条件反射地运动起来了,如是在家中,他早就动筷子了。但此时此刻,他必须克制美食的诱惑,因为耿队长还没有喊开席。

坐定之后,耿清明给每个人倒上了当地用苞谷酿造的酒,端起杯子说,小徐不远千里到来我们这穷乡僻壤之地,我家贵客临门,这是我们的荣幸,为此,我先敬小徐一杯,一来表示真心地欢迎你插队落户,二来为你接风洗尘。

谢谢!

——干杯。徐大为端起酒杯,同耿队长、耿大哥、张慧芳碰杯。

张慧芳轻轻地尝了一口,伸出舌尖说好辣好辣,我没有喝过酒的。

这餐晚饭,耿家热情,让初来乍到的徐大为十分感动。桌上那盘香喷喷的猪肉,是当时农村的最好佳肴,用来款待客人的最好饭菜。

耿家真是好人家,热情款待他,对他太好了,徐大为想。

喝了第一杯酒后,又见耿玉兰端上一盘菜。

耿妹妹,你别忙活了,快来坐下一起吃饭。

好的。耿玉兰就坐在了哥哥的身旁。

耿妹妹,辛苦你们了,我敬你一杯。

耿玉兰端起酒杯,同徐大为碰杯后说干杯。她真的一口就干了。

耿妹妹好酒量。徐大为干完杯中酒后,他就站起来,走到厨房里喊耿大妈不要做菜了,快去一起吃饭。

你们先用,我马上就好了。耿大妈还在忙着做菜。

饭桌上,耿清明说,按上面的政策要求,对下乡的知识青年,在生活上要照顾好的,可我们这里贫穷,想照顾也无能为力。这样吧,徐大为就先住在生产队的保管室,我已经派人收拾了,还是可以住人的。

好好好,没有关系,只要有住的就行。

张慧芳是个女孩子,她下乡这一年里,一直住在耿家,在耿玉兰住的屋里搭了一张床,平时只有她一个人住的。这时耿玉兰正在县城读高中,如遇耿玉兰放学回家,她们两个女孩子就住在一起。

这是因为耿清明受张大福的请托,他一定要像照顾自己的女儿那样,关照张慧芳。

耿清明喝了几杯酒后,就喊李桂花,你也出来喝一杯。

来啰。李桂花又端了一碗汤菜上桌,就势坐下。

耿清明讲话了:我们大家有缘坐在一起,我提议大家共同干一杯。耿清明提议,大家积极响应。

好啊,耿正武很高兴,率先站了起来,先跟徐大为碰杯,在同张慧芳碰杯时说,张妹妹今天一定要喝酒啊。

喝!

他们端起酒杯相互碰杯后,不约而同地喊——

干!

到生产队的第一夜,徐大为是在耿家住的,他同耿正武挤在一张床上。

当晚喝了不少的酒,加之一路风尘疲劳,徐大为倒床就睡了。

翌日起床后,耿队长就安排徐大为去生产队的保管室,收拾住房,准备必须的生活设施。耿队长还派儿子耿正武等人帮助徐大为收拾住房。

耿正武用手提着徐大为的行李,徐大为自己也手提着一些东西,他们来到生产队的保管室。保管室也像时下农村的房子一样,十分简陋,土墙草房。保管室有一个很大的坝子,是用“混凝土”打成的,主要是用于生产队晒粮食的坝子,在这里特别显眼。

徐大为被安排住保管室东头最边的一间房里。房门没有上锁,耿正武推开房门,房内的土墙上,张裂着几个口子,阳光从口子中透露进的光线,映照着室内满屋灰尘的泥巴地上。

耿正武在生产队的保管室内,找来几根木棒,又到附近去砍了几根竹子,经过加工,很快就为徐大为做好了一张简易的床铺。徐大为就把带来的床上用品,铺到了床上。把包里的行李全部倒在床上,开始整理行李。

“这张照片,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一定好好保存。”妈妈的话又在徐大为的耳边回响。他当时走得匆忙,也没有在意妈妈的话,更不知道妈妈为何硬要他把这张儿时的照片带来。

在整理行李时,徐大为看见妈妈放进背包里的这个相框,他拿在手里仔仔细细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又把相框的正面、反面、四周边框,翻来覆去地查看,也没有发现什么奇迹。他突发奇想,难道妈妈在相框里藏着什么秘密?于是,他就把相框撤散一看:还是只有这张3岁时的照片,里面没有隐藏着什么秘密呀!只发现照片背面写着“青龙3岁”的字迹,“难道青龙是我的小名?可从来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这样喊我的。”徐大为看着这张老照片,实在不知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它对我们很重要,我看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徐大为轻轻地摇摇头,慢慢地把相框装好,就扔进了包里。

耿正武做好床铺后,就参与搭灶头的工作。他来到另外两个人正在砌灶头的地方,用稀泥和石头搭灶,他们干得兴起,边干边聊,徐大为没有注意到他们聊些什么?

“完工。徐大为来烧火煮饭试试,看行不行。”耿正武说。

徐大为开始用从保管员那里领来的口粮做饭,可他在大城市里没有烧过柴火,更没有用过这种泥石灶头煮过饭。他手忙脚乱地累得满头大汗,满脸抹得花里胡哨肮脏不堪。

“你这个城市来的人,我看你来农村真得要向我们贫下中农好好学习,否则,你的日子就惨了。”耿正武就主动教徐大为烧火做饭。

“耿大哥说得好,我就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你今后可要多多地帮助我哟。”

来到农村一切都是新的生活开始,哪怕就是担水劈柴、烧火煮饭,徐大为以前都没有做过,现在都要从头学起,重新做起。

山村的夜晚,寂静。

徐大为尽管白天劳累了一天,可这第一晚上躺在“全新的家”里,辗转反侧、睡意全无,总感觉草房的屋顶上唰唰的有响动,可倾心一听又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他在床上如烙饼烧,无论如何闭上眼睛都睡不着。

夜半月儿明,月光从墙壁的口子中透进几缕光线,黑屋里仿佛能见度清晰一些,屋顶上又响起了喳喳喳的声音,搅得他心悸不安。他透过月光的辉映,仿佛看见屋顶上有一条长长的东西在蠕动,他轻轻地下床,用手电筒向屋顶射去——妈呀,徐大为看见一条蛇盘缠在房顶上,吓得他魂飞魄散,拔腿就冲出了房屋,一口气就跑到了耿正武家……

同样的夜晚,王静瑶睡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看见儿子在地里干活,突然听到儿子喊:“妈妈有蛇,我怕,屋里有蛇,妈妈快开灯。”

有蛇有蛇,王静瑶在自己的叫声中突然惊醒。原来她在做梦。咋做了这样的梦,难道大为遇到了什么困难?他该到了吧?

王静瑶以前听说过,女人怀孕时做梦梦到蛇,就会生男孩,是一个好梦。可她从来没有怀过孕,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境。

这是什么好梦啊,只要老天保佑大为一路平安,安全到达下乡的生产队就是万福了。这天夜晚,她本来就没有什么睡意,这下又被梦境惊醒了,她索性从床上爬起来,情不自禁地走到徐大为住的寝室里,独自坐在儿子的床铺上。

家里显得冷清清空荡荡的,老头子又上山了,她就想念他们,特别思念儿子。大为到了没有?一路上是否顺利?他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下乡,真让妈妈揪心啊。

王静瑶在整理徐大为以前的衣物。她一件一件地收拾整理,然后放进衣柜,放得整整齐齐。稍倾,她又把那些放进衣柜的衣物,拿出来放在徐大为的床上。心语:大为,到了生产队就给妈妈来信啊。

徐大为到了生产队第二天的夜晚。他点上一盏煤油灯,坐在一张竹子矮凳上,拿出爸爸送给他的那只钢笔,伏身在床铺上写信。灯光暗暗的,他就用一只竹筷去拨弄了几下煤油灯芯,突然灯光明亮起来,他就开始给妈妈写信:

妈妈好!

我已到了下乡的生产队3天了。这里地处三省的接合部,这里叫青龙湖公社青龙湖生产队。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里有一个神秘的青龙湖,湖面宽阔,一眼望不到边,美极了,水甜甜的,我来的那天还到湖边去舀了湖水喝……

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叫耿清明,他们一家对人特别的热情,我庆幸遇到一个好干部,他说今后会关照我的。

耿队长一家人很热情,我们到生产队的当晚,他们家还做了好多好吃的菜招待我。耿队长有一个儿子叫耿正武,他比我大两岁,我认他作哥,他还有一个女儿叫耿玉兰,我认她为妹妹。

对了,我们知青到县里的时候,还专门为我们开了欢迎大会,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欢迎。我们从省城一起来到这个县的知青是分散插队落户的。同我在一个生产队的,还有一个女知青,她家是青山县的,已经在青龙湖一年了。

我被安排在生产队的保管室住。我来农村插队落户的生活已经开始了。我一定要在广阔的天地里练就一颗红心,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我的青春和智慧,在农村播种出金色的美好希望。请妈妈放心吧,儿子已经长大了。我走后你好吗?我和爸爸都不在你身边,你要好好地保重身体啊。

徐大为给妈妈写好信后,又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几乎是照着抄写给妈妈的信。他分别把信封写好、把两封信分别装入了信封。

远处传来咕咕咕的几声鸡叫……

青龙湖生产队地处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贫下中农的生活也很清贫,很多农家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饭。

同样的经历、同样的人生、同样的命运,把知青连在了一起。徐大为也同先来插队一年的张慧芳那样,开始在青龙湖演绎知青生涯,掀开了插队落户的平凡世界。

城里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徐大为什么农活也不会干,耿正武就经常教徐大为怎样做农活。

耿正武对徐大为讲,干农活都是眼见之功,只要不怕苦,舍得出力,一学就会,不像读书,是要靠聪明才智的。他说他读书就不行,天生就是干农活的苦命。

在一个山坡上,有十多个男男女女在一起劳动。这天,生产队安排的是栽红苕。

耿正武挥舞着锄头挖土,把挖出的泥土垒成一条埂子,泥土堆成大约30厘米高,50厘米宽。他一边挖泥土,一边向徐大为讲解。

这叫掏红苕埂子,要把埂子掏成直线才好看,你跟着我做,很好学的。

徐大为就照着耿正武的动作挖泥土。他一使劲挖,没有料到锄头扔地,让他跌了一个踉跄。

见状,张慧芳哈哈哈地笑了起来:“徐大为,你这个大知识分子,干这样的活真是太屈才了。这样吧,你来跟我学栽红苕好吗?”

“大为,你去栽红苕吧!”徐大为就来向张慧芳学习栽红苕了。

“你看着哈,用手把泥埂刨一条缝隙,然后把红苕藤插进泥土里,再把泥土按紧就好了。”张慧芳边示范边向徐大为讲解动作要领。

徐大为跟着张慧芳的动作要领,几乎一学就会。他们两人配合默契,一会儿就栽完了一行红苕。

一只苍蝇飞到徐大为的脸上,他伸手往脸上一摸,苍蝇飞走了,脸上却留下五个泥指印。

哈哈哈哈,你真像一个花猫。张慧芳站在徐大为的身旁,笑得直不起腰。

有啥好笑的,徐大为趁张慧芳不注意时,他就伸出泥手,在张慧芳的脸上抹了一下。

坏蛋,我要好好地教训你。张慧芳就伸出手,向徐大为的脸上一抹。他退了一步,就仰身倒在了泥土里。

徐大为就这样每天都跟着社员一样起早摸黑地出工,干着修补地球村的伟大事业。

在一个高高的山地里,有许多人在高举锄头开山。徐大为也像他们那样高举锄头,铛——锄头挖在了石头上,弹力让他手中的锄把落地。

你要看清楚,不要往石头上使力,这样挖才好使。耿正武在徐大为的身旁,教他干活。

徐大为用箩筐担着一挑泥土,箩筐一头高一头低,艰难地走在山地里。脸上流出了汗水,他用手一抹汗,箩筐就从肩上落地。他苦笑的脸涂满了泥污。

挑担的要领是要保持两肩平衡,走起路来才好使的。不要让担子一头高一头低,可用一只手扶着扁担,一只手拉着箩筐绳子,对,就是这样。

徐大为在耿正武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挑担。

劳动生活中,徐大为经常得到了耿正武的帮助和关心,经常代替他干一些重活苦活吃力的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更成了知心朋友。

耿正武在青龙湖公社,读了戴冒初中就回乡务农了。他长得粗壮结实,一表人才,对人耿直。

徐大为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耿正武是一个热心助人、心地善良的青年。在这个农村青年人的身上,他看到了有很多城市青年没有的那种阳光明媚的心态,那种诚心为人的品格,那种吃苦耐劳的秉性。与他做伴,让他在农村生活劳动中,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心灵慰藉。

张慧芳也是跟着社员出工。当时,农村派活,一般是男的同男的在一起干重活,女的同女的干些轻一点的活。张慧芳也跟着女社员上山下地干活。

白天,他们就同贫下中农一起上山出工,干得汗流满面,也没有什么好的收获。夜晚里,他们就常常聚在一起瞎聊神侃,探讨知青人生,畅想回城的路子。

有时,耿正武、耿玉兰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摆龙门阵,听城里人讲讲山外的世界,让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耿家兄妹,也从他们的描绘中领略城市的生活风景…… qtENgn4h0vsJODNJ/shsOl/+jrcYlvZwaFXJpL7CtvzBsHNHqFkNVzIB1oLAWM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