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2012年的初秋我进入大学,开始了对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时至今日已然7年有余了。那时,我印象最深的有关亲密关系的心理学知识,就是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和鲍尔比的依恋理论。随后,我前往英国学习行为心理学,用更为精巧复杂的经济学模型来预测人们在情感关系中的行为决策。

可是我会觉得,这些离我想要的东西始终隔了一层。我感受到,黑白分明的理论框架难以涵容现实关系的灰度空间,高度精确的群体概率也难以揭示个体属性的人性幽微。于是,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复盘中,我渐渐看到了自己当下的前进方向:我想要从理论走向实际,从群体走向个体,从白纸黑字的文献理论走向色彩鲜活的生命故事。

今年年初,我开始跟马泽中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并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一起形成了写这本书的最初想法。马泽中老师作为一名工作数十年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常年积累的情感婚姻咨询案例中,沉淀出了深透而又凝练的思考认知。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以马泽中老师的真实咨询案例为素材,对典型内容进行回顾、讨论、加工和分析,最终形成了这本书里关于情感与人生的二十篇文章。作为这些故事的第一听众,我有着很多见闻和感受。我相信,作为读者的你们,也会有和我相似相通的共鸣。所以,我想把我体会最深的部分呈现出来,希望能和你们在这里抑或是在随后展开的篇章字句中,相遇和链接。

亲密关系众生相

在随后的文字中,我们想要展现出一个充满灰度色彩的人性夹层世界。这个世界,弥漫着焦虑不安的情绪,存在着利弊得失的衡量,也时刻浮现着我们想要抵抗丧失与孤独的挣扎。在我们的社会文化建构体系里,人们被关系和角色所定义,被言行和舆论所标签。在这里,我们想要撕下种种标签,让每一个个体能够暂时得以从社会关系属性中走出来,以最为纯粹的生命形式被我们看见。

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人承载着不同的家庭议题,形成不同的个人模式,进入不同的人生际遇,选择不同的生命走向,然后在这个终其一生的过程里甘苦自知,起落自渡。因此,我们想要在这个链条中找到玄机所在,从而寻求对自我和世界的掌控感。

当代婚姻之殇

如今的我们获得了极大的婚姻自由度,也感受着难以言说的时代阵痛。人们带着各自的缘由走进婚姻,然后在法律、经济、亲子、情感和道德等层面获得多方位的保护与约束。各个层面的议题缠绕交织,形成婚姻的内架与外壳,使得有些亲密关系愈加稳定;使得有些亲密关系在权衡下苟且残存,让婚姻变成了一个用人性来约束人性的工具;也使得有些亲密关系走向解体,为整个人生带来惊涛骇浪。

婚姻出轨和关系不忠,始终是心理咨询绕不过去的核心议题。在这里,我们尝试放下社会文化体系的批判,用理解的视角去观看它是如何发生的。当我们难以脱离人性道德的层面去理解时,我们不如把人放在更大的自然视角之下,用理解万物生长的方式去理解人。为了去获得关系之中的关注、理解、接纳和支持,人们往往是可以不惜代价的。多一分清醒的懂得,也就多一分对人性的把握,少一分情感的伤害。

创作人生之书

在回顾咨询走向的时候,其实我多少是有过失望的。我能够觉察到,这份失望源于不切实际的期待,期待会有惊人之语将人从迷雾中点醒,然后将人从泥潭中拖出。因为我们都渴望被理论知识投喂,渴望被实践技术拯救,渴望通过被武装的心理学头脑来获取爱情理论中的完美模样。

然而这个世界终有壁垒,理论难以穿越现实的边界,咨询室与真实世界也存在着一墙之隔。心理咨询里鲜有偈语和顿悟,有的多是细水长流和万般求索。我们终需亲手翻开自己的人生之书,在创作中不断修整固有的自我模式,然后迎来更为灿烂的篇章。

童话已然式微,再难有纯粹主义赋予我们标准;选择也已超载,我们在眼花缭乱的自由世界里也还是难以找到满意的人生选择集。可也正在此时,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生命,以自身属性为参数,以自我诉求为目标,通过不断地拟合,构建出最能适应自我的人生体系。于是我们会发现,为自己设计人生,是一件何其美妙的事情。

刘晔
写于燕园
2019年12月 qVx8OAipFoS1ZJckjOkHCS5LIwGkXBenQpBKyK8uBmp/EAji2Jq01WM//5FGKH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