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时至今日,我已在心理咨询的一线领域工作了十六年,在咨询室里见证过很多不同的婚姻情感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人生版本,每个版本也都有它背后的色彩温度。于是我把这些婚姻中的真实情感故事凝练成为二十篇文章,希望这些典型的心理咨询故事,能够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收获和启发。

“通过阅读别人的生命故事,来感受自己的生命故事”,这是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常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来表达我对于亲密关系的观点,比如,“关系是一切,一切是关系”。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来传递我对于婚姻情感的认知,比如,“在情感关系里,我们要学会形成爱自己和构建自己的能力”。

婚姻的形态

在上万小时的咨询案例中,如果让我用词语来描绘婚姻的形态,我大概很难找到一两个词语来全面概括。所以,在这里我想根据不同的人生走向,先将我看到的婚姻做一下简单的分类。

首先是咨询里最为常见的离婚走向。根据不同缘由,离婚也可以分成不同形态:

第一种就是婚外情,这也是大众舆论十分关注的话题。第二种就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双方因为家庭关系矛盾所导致的离婚。第三种就是现在年轻人群中出现得越来越多的闪婚闪离的情况。第四种是孩子教育问题所引发的夫妻矛盾升级所导致的离婚。还有一种就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冲突让婚姻逐渐涣散直至坍塌的情况。

其次是现实生活中最为普遍的已婚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赋予形象化的名称来进行认知:

第一种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提到的丧偶式婚姻,在这种婚姻里,夫妻中通常只有妻子一方在实质性地养育孩子。相比之下,男方则是高度缺失的,无论是作为丈夫的职能,还是作为父亲的功能,都面临很大程度的缺失。这种婚姻的比例其实很高,而且越是外人眼中的成功家庭,这种婚姻情况就越明显。

第二种就是无性婚姻,这种过去比较敏感的议题现在也逐渐被我们放在阳光下来进行讨论。无论是两地分居,还是更为普遍的家庭内部的房间分居,都存在着很高比例的无性婚姻。这些夫妻,表面上还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之中,共同履行家庭的责任义务,比如父母的赡养和孩子的教育等。但实际上,双方已经长达多年生活在无性的婚姻状态里面。

还有一种就是空壳婚姻,这是心理咨询里面出现概率比较高的一种已婚状态。在这样的家庭里,婚姻如同一个空壳一般,没有情,也没有爱。夫妻关系很是冷漠,两个人晚上回到家里面就各自过各自的生活,没有任何共同经营的生活事件,只是养育孩子和赡养老人。

最后,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情况就是形式婚姻。夫妻长期冷战到了相互仇视的地步,但是出于各种现实原因难以离婚,就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两个世界彼此隔离。在这样的婚姻里,双方只是保留着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形式,只会在重要的对外仪式上相约出席,除此以外,如同陌生人一般。

婚姻的形态在离婚和已婚之外,还有隐婚。

一种隐婚形式是双方没有领结婚证,但是两个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男方同时经营两个家庭,在第一个家庭的基础上又以隐婚的形式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而关系中的两个女方,可能彼此知晓对方的存在,也可能一直处于被隐瞒的情况下,等待着未来的某种爆发。

另外一种隐婚形式就是空巢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这些夫妻在领了离婚证之后,还维持着实质性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这种法律意义上的离婚更多是出于现实的考量,比如为了拆迁,为了孩子上学或是出国移民。所以离婚之后,双方并不去做真正的关系分离。

婚姻的变化

回顾社会发展进程,我们会发现,过去几千年里十分稳定的家庭结构单元,在当下早已受到了急剧性的冲击。其中,被冲击最大的就是“70后”家庭和“80后”家庭。在各方面冲击的洗刷下,这些家庭更多地变成了经济结合体,让利益成为家庭结构中最重要的形成因素和破坏因素。新一代的“90后”家庭,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需要承认的是,当代婚姻已经很难再为人们提供传统家庭的基本元素了。原本最为核心的爱的契约,在法律契约、社会契约和经济契约之下,也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于是,当代婚姻越来越脱离情感、性和生育的主题,成了一个复杂不定的多维载体。

在家庭结构的冲击之下,还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心理冲击,使得我们整个中国的几代人都面临着心理结构的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之中,家的意义是什么?爱的意义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很难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了。

婚姻变革也会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层面的空间,就是让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多元化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想要去实现来自家庭外部的可能性。这里面我们感受尤为强烈的就是两性平等的诉求,它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选择,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去孕育更多元化的家庭结构。

可与此同时,我们的家庭文化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构建。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的亲密关系开始不断出现问题,我们对于情感婚姻的心态也随之出现问题,于是我们所在的家就会生病。这里顺应的逻辑关系在于,首先是家里有人生病了,这个家才会生病。于是,长期生活在家里的人们,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和不良应对模式。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也逐渐从父母身上习得了这些问题部分。

我们试图通过这本书里的咨询故事来做一些探讨。往大了说,我们需要对本土家庭文化进行重组;往小了说,我们的个人家庭要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在这个家里,除了有看得见的房屋居所和吃穿用度,还要有流动的关系和流动的能量。这是我们构建家庭文化的核心。

对婚姻的认知

在婚姻现实性变革的同时,我们对婚姻的认知也发生着改变。从理性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再到当下,我们进入了两者相互交替影响的冲荡时期。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展示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性释放的愿望。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无论如何交替或融合,我们的情感终要落到现实生活里来。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对婚姻怀抱着高度热忱和高度预期的人,往往并不具备将情感生活落入现实的能力。

所以,在当下,我们需要对关系进行整合。很多时候,我们对关系的理解是割裂的,于是很多人开始奉行各式各样的婚姻形式主义。如果我们从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关系,那么婚姻形式就是我们对自身利益多元考量之后所做出的一个最优决策。如果我们从整合的角度来理解情感,那么浪漫主义更多的是我们对于理性主义缺失的一种补偿。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认知和努力,情感和关系是可以在整合之中取得一个平衡点的。

很多社会学家也构想过,未来数百年后的人类社会,也许已经不存在家庭这个社会结构单元了。我们也可以畅想一下,如果未来人类的情感可以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我们亲密关系的形态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脱离契约束缚的情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在畅想中我们也许会看到,自己最在意和最想获得的到底是什么。

在婚姻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人们的心理诉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在追求安全性和独立性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阵痛。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希望大家能够构建出可以进行依赖的个人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来自情感依赖和精神依恋,而核心的依赖和依恋对象,是需要我们去寻找和构建的,它可以是亲密关系,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对亲密关系多一些理解和认知,对婚姻里外的自我成长多一些看见和期待。如果你能从中感受到更多关系的可能性和生命的丰富性,我会深感欣慰和幸福。

出于对来访者的隐私的保护,文章中的来访者信息和经历均已经过加工改编。

马泽中
写于燕园博思
2019年12月 r2OyIftP4R6K4FeFjm6JCkUvji7pIMEqUKpkW3cEKRivsRJ1F/IfOq0eMv/iUJ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