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缘起逐痕

居室装饰早在人类刚刚懂得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阶段就已具雏形。人们通过绘制图案来装饰建筑内环境的做法大约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壁画等,其中一些是在山洞内绘制的。这些岩画、壁画,对我们来说,一直非常神秘,且有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是谜。基于炕围画的形态,尽管人们倾向于把炕围画的产生和建筑彩绘、壁画、传统年画等相联系,但其中关联究竟如何,并不清晰;或者炕围画还有其他的缘起,但直接进行对接,显然有些鲁莽。毕竟我们不能以现存的炕围画样态去推断其源流。不过,开放一些的讨论或许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炕围画。

新石器时代,人们用矿物质颜料简单装饰公共(或祭祀)场所已有所体现。“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室内地面和壁面的美化也逐渐提到日程上来。为了居住舒适,除了防潮以外,更重视将地面修饰得平整光洁。建筑技术的进步,使房屋举高增加,室内壁面的面积也相应增大,除了用草拌泥抹平壁面,或以白灰粉刷墙皮,使其光洁美观外,也开始在壁面刻划一些装饰纹样。” 目前考古发现的早期炕的遗存,几乎没有炕面以上的墙面留存,即便有,也很难将炕围的样态呈现。如在山西陶寺遗址发现的废弃建筑物里残存的白灰墙皮,其上刻画有圆圈、直线和折线组成的几何形图案,残片上显示的图案分上下两栏,中间用两横线分隔开,上下各残存并列两组方形图案上下斜向图案内容对应,原来应为上下多栏的连续图案。专家认为这些是废弃建筑物内的墙皮及其壁饰。

有关炕围画的缘起,一般认为,与居室壁画、建筑彩绘、民间传统年画等关系密切,但具体产生于何时,学界观点不一。其一是“北魏说”,如吴善言认为,“远在北魏和明代已经有类似‘炕围画’的形式出现” ,把炕围画的上限推到了北魏;其二是“唐末说”,如杨鹏杰认为炕围画“起于唐,兴于宋代” ,盛于民国;其三是“宋代说”,如李玫认为炕围画起源于宋代初期 ,盛丽认为“始于宋代末期,发展于清朝,兴盛于民国年间” 。但是,无论哪一种观点,目前都没有确凿的实物证据和文献记载予以佐证。其原因有三,一是炕围画虽然与壁画一样都是绘制在墙壁上,但壁画多绘于寺庙,更新概率极低,另外因叠加现象存在,更早期的一些壁画得以被保存下来,用现代手法可以还原其早期样貌。但炕围画则不同,它绘于普通百姓之家,居室更新大都采取毁旧换新的手段,所以更早时期炕围画留存下来的可能性极小。二是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事事皆有定规,如庶人最多不得超过三家五架,不许斗拱;又如“宫殿苑囿,下至皇亲、臣庶第宅,勿以五彩为饰,禁用罗制幡胜、缣帛为假花者” ……类似的等级限制比比皆是,因此百姓彩绘装饰并非易事。三是炕围画的创作者和使用者多为平民百姓,随着窑、房的老化、废弃,很难留下充分的实物证据,文献记载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炕围画的上限推定就变得很难。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图为灰坑中出土的刻有几何图案的白灰墙皮。

襄垣县化岩角山隋唐时期的佛教岩画(1号岩画北侧局部)

与其追问炕围画的缘起,不如考察“炕围画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即炕围画源自何种需求(追问为什么会产生,显然要比回答前一个问题简单些)。所谓事物因缘聚,因缘散,也就是有需求且条件具备便生,需求减弱且情势不合则衰。事实上,只有在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民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且等级制度相对宽松的情况下,炕围画才有机会充分发展、传播开来。

人们装饰炕围(墙面)主要出于三种考虑:(1)遮挡流风;(2)赏心悦目;(3)防止墙污杂屑蹭脏衣物被褥。当装銮(彩绘、壁画、漆艺、裱糊)、制屏、年画绘制等技艺发展起来后,炕围画的产生便具备了技艺条件。但是,这些技艺对炕围画的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可能影响直接且较大的应是制屏、彩绘、裱糊等技艺。炕围画的制作,如主体炕围、靠背、地围等与装銮相关度很大;而条屏、中堂、横幅等形制则与挂屏、年画等相关;至于罩刷桐油漂光提亮,则与油作、漆作等漆艺相关,等等。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原始装饰时期、漫长的生活变奏(特别是魏晋至唐宋)、宋元以降的新生、明清的成熟期,其中宋元时建筑彩绘对炕围画壁面装饰纹样有较大影响,之后的明清彩绘与现存炕围画的开池装饰样式的相似度就更高了。但这并不是说,雕梁画栋的建筑彩绘与农家炕围画是一回事。

历时地看,炕围画是以图摹写屏风、帷帐等家居装饰而起,艺术手法借鉴建筑彩绘、壁画、年画,集合诗、书、画等多种元素,经宋元,逐渐形成典型的全套型炕围画,其中每个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风貌。现在,我们仍能从炕围画的结构和布局中看到墙围、屏风的影子。遗憾的是,即使曾经的炕围画有简单的彩绘,现在也已无法示人了。

炕围画出现后,伴随其他匠艺的更新以及社会发展而演进,在制作工艺、绘制手法、表现形式、风格风貌、题材内容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当然,也不能认为炕围画出现后便进入图像的自发展逻辑语境——作为居室重彩装饰自我更迭,因为它仍受到所依附的炕床变化而改变。

炕的发展与其他传统室内家具相似,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即早期的炕普遍较为低矮,后来炕越做越高,到现在,炕的高度大都高于椅凳。受起居方式的影响,炕床壁面装饰的基本高度在人的腰部附近,大致与人跪坐时的高度相当。宋以后,随着高座家具的普及和最终定型,火炕的高度也随之抬升。而以人在炕上的坐姿而言,炕围画主体炕围的相对高度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个高度利于人们观看与炕床直接相连的主体炕围中被分割的各个次级小单元,而像主体炕围上方的条屏、中堂等明显是在高座家具广泛使用后衍生出的样式,自然也比较适合坐在炕边与墙面保持较远距离时欣赏。炕的高度变化带来炕围画高度的改变,有时炕围彩绘的位置明显高出墙围的装饰,以致后来炕围的装饰越来越醒目,墙围反而成为其附庸,有时甚至被省略,于是“炕围画”逐渐从墙围、屏风(围屏)的样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居室装饰彩绘。 ciYg9rWVf9M4kk3wZSbDs3tvVRuHK0CAf7lVLy4FyXlazpYSZ5PMpwaudru6/1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