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居室空间

炕围画,顾名思义,是绘制在炕周围的画。作为一种居室装饰艺术,炕围画对居室建筑有着很强的依附性,与居室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既然炕围画是依附建筑物的艺术,是居室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炕围画与环境空间的依存关系和同一性原则,就决定了炕围画在逻辑上不可能与其所处的空间脱离。因此,对炕围画展开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它的属性载体做一梳理。

我们先来说说居住形式,特别是窑居,现存的炕围画绝大多数依附于窑洞和瓦房中。

窑洞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民居形态之一,是黄土高原上较经济的建筑形态,也是黄土高原生土利用率最高的建筑形态。四千年来,窑洞凭其天然的优势支撑了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据《清稗类钞·第宅类》穴居条载:

山、陕、河南一带,颇有仍如上古之穴处者,开山为穴,有门有窗,光可入屋,所异者,特屋顶与墙壁皆山土耳。然冬温夏凉,且收藏食物于中,可经年不坏,且造穴屋之价,有时昂于木屋。穴上仍有树木街道,不费地之面积。

以农耕文化为底蕴的襄垣,成就了一代代炕围画艺匠的画作,而这一特殊载体又延续着这里的民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状况和文化的影响,山西的窑洞比较注重整体规划,也很考虑外形美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窑居大院。不过,普通家户的窑洞要简约很多。窑洞的窑面或以砖砌,或以墼砌,外饰以白灰,窑檐砌以砖瓦。像襄垣地区的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以中窑为正窑(长辈居住),居者讲究以东为上,窑洞顶部一般都接窑檐或砖砌拦马墙,以防止雨水冲刷窑面。襄垣窑洞以一门二窗式、连身桥式与闷葫芦式居多,其中闷葫芦式是民族交融后的遗存。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当年宋使寓居金国馆舍,看到金人的居舍除木屋、毡帐外,还有茅舍等建筑。宋使描述:“馆唯茅舍三十余间,墙壁全密,堂室如峦幕,寝榻皆土床,铺厚毡褥及锦绣貂鼠皮,大枕头等。”“墙壁全密”,说明金人的茅舍是不开窗的。很明显,番汉居俗的融合在闷葫芦窑的建造中得到了延续。此外,襄垣还有棚窑(窑内棚顶形成两层空间)、闺绣窑(古时直接开挖而成的二层台级窑洞,专为待字闺中的姑娘建造)、子母窑(窑中窑)等。在襄垣,传统民居多采用窑洞、土房混合布局的院落形态。这样的布局方式一方面是因地制宜、改造利用自然生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民众合理安排生活的需要。

无论窑洞还是土房,居于乡间的人们用炕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装点着生存与生活空间,寄托无尽的理想与期盼。朴实平淡的人生与丰富的心灵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与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是上苍的照顾,也是人类智慧的闪现。一条条线,一片片色,虚实交织、变化多端的平面图纹,绘制于窑壁,在火炕的炕围上,与人们朝夕相伴……勤劳善良朴素的民间百姓,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命形式铺叙成世间精彩无限的哲学。

棚窑

子母窑 YKcLfVHj7PqNgjydWy8of8cGHvKyzuJg429hR8jdiRDjjHOBzteMBEY0V4SRy7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