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胯下之辱合兵法

淮阴城是沿淮城市,也是最早意义上的运河城市。

淮阴末口的开凿,是中国水利史上一次革命,从那时起,东西走向的长江与同样东西走向的淮水,在这古老的原野上挽起手臂,襟吴楚,带淮泗,成为沟通南北方的重要通道。

秦并六国后,苦于秦法严苛,北方韩、赵、魏、燕、齐等地的亡国之民,不断跨过这道门槛,逃难到秦统治力相对薄弱的江淮腹地。秦帝国为了便于南北运兵输粮,集散管制,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始设淮阴县。到二世初年,十多年时间,新建的淮阴城(一说在原“甘罗城”基础上)已具规模,市井虽不算太大,但颇为热闹繁华。

韩信在淮阴的日子并不好过,离开了漂母,常常踯躅于淮阴街头。

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八里荒葬母风波,亭长妻下逐客令,难堪的情景时时袭上心头。他不安于现状,不知道怎么办,又觉得世道不应是这样,孤独、贫困、屈辱的日子哪一天才是尽头?此时,他不仅忍受着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还时常忍受着淮阴“恶少年”们的欺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次胯下受辱的风波,更使他成了家喻户晓的笑料,从此“胯夫”恶名,竟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

淮安老街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韩信一定是个读书人,是个老实人,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则的。只是韩信太过卑微,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他虽然贫困到四处乞食的地步,依然非常有骨气。南昌亭长欣赏他,供他饭吃,但一旦发觉亭长之妻对他心生厌恶,就怒而竟绝去。漂母对他有一饭之恩,他要富贵后千金相报。被司马迁称为“屠中少年”当众凌辱他,他宁可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做无谓的牺牲。

“胯下之辱”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呢?

那一日,一帮纨绔子弟在城里碰到了彷徨中的韩信。他们都认识韩信,也都瞧不起韩信。一个吃不上饭的穷小子,混得形如乞丐,偏偏装成一副斯文的样子,拖着长剑招摇过市,今日非要教训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他们便来到桥头,拦住韩信的去路。其中屠夫少年,径直走到韩信面前:“就你也敢配剑,老子早就看你不顺眼,有本事就拔出剑来比试一番!”

韩信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见围观的人渐多,屠夫少年越发骄横:“你不是男人?不怕死,就举剑刺我,我不动手,你敢不敢?来吧!”

韩信仍一动不动。刺死一个屠夫,易如反掌,举手之劳,可杀了一屠夫算得上什么英雄:“不!杀人要抵命。”

“不要抵命,你俩当着众人立下字据,死活无关,敢吗?”“韩信!你是个男人就杀了他!”一帮人在起哄。

见韩信隐忍地低下了头,屠夫少年又是一阵狂笑,此人不过是一个没有用的破落王孙:“人说你是淮阴大英雄,闹了半天,也不过是鼠胆鸡肠的懦夫!”

又见韩信欲走开,他变本加厉,胯开双腿,站在桥头,指着韩信说:“别走!要走也行,那就从我胯下钻过去,我就饶了你!”

韩信心如刀割,满头冒火。从小到大遭受不少人世间的嘲弄和蔑视,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这般污辱,还是头一回。他的右手向左移去,紧紧握住了剑柄。

见状,屠夫少年喊道:“韩信!有本事就把剑拔出来!”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杀死屠夫少年,韩信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他的手渐渐地沁出了汗,眼光中透出一丝杀机射向屠夫少年,屠夫少年为之一懔。

这时,满街的人都在喊:“杀了屠夫!韩信!要有本领的话,就杀了屠夫!”

这一喊,反而使韩信冷静下来。

屠夫少年并非真心打架,只是有意侮辱自己。如果比武,我是饿汉,未必能赢,即使赢了,也将伏法偿命,难免一死。不知今日情况的人,还以为我智虑穷尽,怒杀屠夫,只图一时痛快。其实,死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活着去达成心中使命才是光荣的。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绝不能为眼前的这一点耻辱断送自己满怀抱负的一生,将来总有一天一定会让屠夫知道自己错了,要让屠夫看到我的成功,要让淮阴人知道到底谁是懦夫!

想着想着,韩信的目光渐渐平和下来,理智战胜了冲动,右手也离开了剑柄。

“哈哈!害怕了吗?”屠夫少年见韩信不吭声的样子,轻蔑地说,“韩信,你害怕就从老子裤裆下钻过去吧!淮阴自古是藏龙卧虎的地方,哪容你小子装腔作势?快钻吧!”

“屠夫!你会后悔的。”韩信说。

“老子整日杀猪宰狗,从不知道什么叫后悔!老子腿都叉酸了!你到底钻不钻?”屠夫少年哈哈大笑。

“忍了吧!”于是面对屠夫少年的羞辱,韩信拽起长襦,俯下高大的身子,四肢并用,慢慢地从那个屠夫少年的裤裆下钻过,起身后悻悻离去。

“孬种!孬种!怎能像狗一样爬过去,丢人现眼,淮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不要脸的人。”“奇耻大辱!胯夫!胯夫!”街市上围观的人群,原以为韩信会拼命的,却看他钻屠夫的裤裆,那些同情他的,耍弄他的,看热闹的,有人摇头,有人哄然大笑,有人喝着倒彩。

平心而论,能忍受胯下之辱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苟且胆怯,为了逃命,好汉不吃眼前亏,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一种以屈求伸,忍辱负重,把愤怒藏在心底,忍一时之忍。对韩信来说,估计当时两种情况都有,主要是第二种,在众人威逼之下,经过思考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胯下桥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留侯论》中的这段话,或许可以为韩信做个很好注解。东坡居士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这就是普通人,受到一点侮辱后,第一反应就是拔刀子动拳头。真正大智大勇的人,突然遇有一事,神色不变,即使别人无缘无故把一个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动怒,忍才是强者具有的品质!

然而,苦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磨炼,但过早的经历苦难,也会给人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由于韩信不是跟泥土打成一片的人,在淮阴瞧不上几个人,现在受到市井无赖欺负时,也没有朋友站出来相助。这样的成长环境,生活上极贫乏,精神上极高贵,容易形成特殊志向,让他比常人更加坚强,更加追求个人功利思想和朴素的报恩情感,也更加希望出人头地。

淮水之滨,寒风吹动着韩信的长发。

望着滚滚东去的淮水,他多么盼着一场狂风暴雨的来临!胯下之辱虽然忍了,但他从心底感到羞愧,但一报还一报,又有什么意思?不能再这样下去,该是离开淮阴的时候了。 TF9AILfjSJdtTXuMThm+SomjmPybCnYna8a68MFV1IRtn8zYy78OFGPjkUUgFY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