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漂母救命的午餐

韩信葬母的举动,乡邻议论纷纷。在非议声中,唯有本乡的南昌亭长还能体认。

秦朝地方行政建制为乡、亭、里,亭长则是乡村十里治理民事的公务人员,负责治安、捕盗、理民和管理停留旅客等事务。放到今天,相当于一个大乡乡长。应该说,南昌亭长是赏识韩信的第一个人。韩信小小年纪,与众不同,庄重自然的神态,文雅适度的谈吐,见识非凡。

寄食养士是春秋、战国时的遗风,食客经常寄居权贵门下吃闲饭,往往伴有一定目的。秦王朝的暴政,天下或有大乱,民之不畏死,则大畏至矣,如果老百姓不怕死的想去造反,天下非出大乱子不可,交结一帮有用之人,留条后路才是明智之举。南昌亭长力劝韩信去他家寄食。

韩母去世后,韩信在淮阴已是孑然一身,生活无着,于是一拍即合,决计先来南昌亭长家填饱肚皮。不过,亭长妻子开始还能沉住气,时间一长她便着急了。韩信来了几个月什么事也不做,白吃白喝,家中就是一座粮山也会被大小子吃空。

妇女惯用的手法就是使脸色,不理不搭,但韩信似乎视而不见,每日照样准时准点来蹭食。还算大度的南昌亭长不愿公开得罪韩信,但也不能不由着愤怒的妻子。

一天清晨,当韩信匆匆来到他家就餐,走到饭厅时,见桌子上碗筷横七竖八,狼藉一片。平时吃饭较晚,怎么今天如此之早,通常不是这个样子?韩信觉得蹊跷,他走进厨房,见亭长妻子正在收拾残羹剩饭、刮锅洗碗,便问:“大嫂!没有剩饭吃了?”

韩侯钓台

“今天来晚了,早饭我们在床上吃过了。”亭长之妻面无表情,看都不看韩信一眼。

韩信一下子明白过来,她家玩的是小人伎俩,在赶自己走!韩信满腔愤怒,狗眼看人低!他眉头频蹙,想骂却什么都没有骂出口。《史记》在描写时,用了四个字:“怒,竟绝去!”从此,韩信不再与南昌亭长家有任何来往。

现实的无情,日子的窘困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失去生活来源,又不会料理自己,吃饭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也就引出了漂母济食韩信的故事。

淮阴多河流湖泊,是淮水中下游地区的水乡泽国。自从离开南昌亭长家后,为了维持生计,韩信常常提着渔竿,来到城外淮水边钓鱼谋生,借此等待时机来实现自己成就大业的夙愿。

这天已近晌午,午饭钱还没钓到,面容憔悴的韩信必须在河边继续钓下去,希望能钓到几条大些的鱼。他强忍着饥饿,眼前却金星直冒,天地旋转起来,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河边。

漂母祠

见韩信倒地,几位漂洗丝絮的妇女连忙放下手中的丝絮,跑来扶起韩信:“钓鱼的,怎么啦?”少许,韩信轻轻地发出呻吟声。见韩信脸色煞白,满头冒汗,嘴角淌出黄黄的黏黏的水时,一年长的漂母大娘恍然大悟:“哎呀!这孩子是饿昏了,快将罐子里的稀粥拿来,快呀!”

大嫂从柳筐中的陶罐里,倒了半碗粥汤递过来。当闻到粥汤香味时,韩信嘴微微动了动。他觉得自己似乎从半空中飘来,一阵恍惚过后,听到有人在呼唤自己,仿佛那声音由远而近,漂母的面庞渐渐清晰起来。

韩信揉了揉眼睛,便挣扎欲起,太饿了,他举起陶罐,一口气将剩下的稀粥喝光。

漂母笑了。

“漂”,南朝人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三国人韦昭的注解说:“以水击絮为漂。”漂洗在当时是一个苦脏累的行当,挣不了几个钱。据淮阴当地人介绍,这位好心的大娘,多年前从北方落难而来,丈夫和孩子先后死去,她逃难到淮阴城边,给城里大户人家漂洗丝麻葛絮。漂母姓什么,叫什么,没有人知道。人们出于尊敬,都亲切地称她为漂母。

秦汉时王子王孙多失国,像韩信这样沦落到社会底层,最容易勾起良家妇女的怜悯之心。漂母的日子也很难过,她好言安慰韩信,只要不嫌每天中午来这里吃些粗茶淡饭,等日子有了转机再离去。

韩信两眼噙着泪花,翕动着嘴唇,在困顿中能得到漂母的帮助,他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但他从漂母的神情中,读出了慈母一番的关爱。

一晃几十天过去了。一天中饭后,漂母对韩信说明天我就不来了,以后吃饭问题你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绝望中的一口,远胜于出将入相时的一斗。韩信发自内心地说:“谢谢大娘,韩信如有出头之日,一定会用千金来报答您!”

咳!何出此言。漂母头脑很实际,像韩信这样没有谋生的本领,饿着肚子也不肯放下身子干活糊口,真为韩信着急。她十分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还说什么千金报答?给你一口饭,救你一条命,是哀怜你这个王孙罢了,哪里指望你将来的报答!”

漂母的话如同一记耳光,打在韩信脸上,强烈震撼着心灵,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但他明白漂母气愤的含义,人不能只生活在理想之中,现实的每一步很重要。回想起自己辛苦一世的母亲,对比着薄情寡义的亭长妻子,这是人世间真情的流露,是一个无私的人在为自己儿子点燃生活的信念。此刻,他含着泪水走近漂母,向漂母拜了几拜,立起身来向远方走去。

“王孙”,用来尊称亡国贵族后裔,后泛指贵族子孙,古时候也用来对人的尊称。漂母称韩信为“王孙”,可能是从另一个侧面讲出了韩信的身世。漂母的“我是哀怜你这个王孙!”这句话,更是一直飘荡在韩信耳边,时时激励着他重新规划人生,不断进取,去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后来发生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乾隆御碑

漂母济食于人,不图回报的大爱精神,不仅影响了韩信,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千百年来,人们将漂母与孟母、岳母并列,她们是妇女仁慈善良的典范,用母爱哺育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位杰出的人物。而漂母较孟母、岳母更显伟大,教导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的义务,她却将无私的母爱给予一位素不相识的青少年。

漂母美德也备受世人景仰。李白、刘禹锡、韦庄、苏轼、黄庭坚、王安石、张耒、梅尧臣、杨万里、曹雪芹等文化人,多有诗文对漂母一饭之恩的赞颂。

历朝官府在江苏淮安境内,也纷纷建祠树碑筑塔以示褒扬。漂母祠、韩侯钓台、韩侯祠、漂母墓、韩母墓等人文景点,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人前往观瞻。 N9wb2o+C+e0LLBKSfiuPv9O6DNPpZ1ZNJdE1hthcFsOeJc2c908HpVeSNz45Xv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