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章
汉王筑坛拜大将

汉王元年(前206)七月一天,刘邦突然宣布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翌日将斋戒三日,修筑拜将台,选择良辰吉日,以古礼来拜统军大将。

军营沸腾了!汉川沸腾了!将士们多么盼望能有这一天——意味着等拜了大将,东征指日可待,可以早日打回山东老家去,同自己亲人团聚。

南郑的百姓则感到好奇,有些上了年岁的人,依稀记着还是从老辈人那里听说过周文王拜将的故事。这可是一段不寻常的佳话。殷商末年,飞熊应兆,上天垂象,至仁至德的周文王在渭水边,聘得年迈八旬的姜子牙,筑坛拜为军师,子牙果不负期望,为文王之子武王姬发赢得了天下,建立了西周,子牙被尊称为尚父。现如今,难道汉王也寻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贤?这位大贤又是谁?

应该说拜将是一场的政治秀。与其说是萧何向刘邦提出的,不如说是韩信私下要求的。

此时,刘邦已经认定韩信就是他所要寻找的统帅,但是韩信没有军功,一下子担当这么重要的军职,那些跟刘邦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肯定不服。这得把戏做好了,才能让人相信。于是,就有了名扬天下的登坛拜将仪式。

拜将台

拜将这一天,人们带着不同的心情,争先恐后,竞相来到南郑郊外,一睹大将风采,一睹拜将场面。

土坛已筑起来了。土坛四周插满了赤帜,随风飘展,格外醒目。随刘邦进南郑的文臣武将差不多都已到齐,他们按爵位站在左右两侧。

土坛下方的将士及围观的百姓,兴高采烈地猜测、议论着。他们的目光大多交错在曹参、樊哙、周勃、郦商和灌婴等五人身上。这五位将领个个昂首挺胸,正襟“危站”,内心却忐忑不安。这么隆重的礼仪,与刘邦平常马马虎虎的作风不相吻合,大将是谁?怎么一点风声都不透漏?不过,凭着他们的战功,都有希望成为汉大将。

沛县人曹参,字敬伯。早年为秦朝沛县监狱管理员,也是刘邦平民时的好友。曹参当上官吏时,在县里名声很好,刘邦则大为不同,他在父老眼中相当于一个地痞。刘邦举义,曹参与萧何等人里应外合,将沛县县令杀死,正式宣布反秦起兵。起兵后,他随刘邦经历了许多大战,攻城略地,身遭数十创。在救援雍丘时,他击杀阻止吴广大军西进的秦将李由,战王离,破杨熊,两败赵贲。平定南阳后,一路向西进发,破武关、战峣关、下蓝田,终于进占秦都咸阳。进入汉中后,升迁为将军。汉军中素有“文萧何武曹参”“汉军中的白起”之誉,可见曹参大名鼎鼎,他人难与匹敌。

樊哙也是沛县人,原本是一个狗肉贩子,生得双目溜圆,满面虬须,臂阔腰圆,功绩也是无与伦比。论私交,他年少时就与刘邦交好,又是刘邦的连襟。当年吕公相中刘邦后,刘邦牵线搭桥,又向岳父举荐樊哙,将他介绍给二姨子吕须。他们二人情谊自然非同一般。论战功,他随刘邦起事,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善打恶仗,天下闻名。攻胡陵,定丰沛,克濮阳,破李由,下开封,被赐封贤成君。他虽然粗鲁莽撞,性情急躁,好杀成性,但治军有方,行止有矩,忠心耿耿,颇有智谋,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和统帅。鸿门宴上,他更是威劫项羽,勇救刘邦。这时,樊哙有些迫不及待了,以为汉大将他已唾手可得。

沛县人周勃,年轻时以织草席为生,兼做丧事中的吹鼓手。跟随刘邦起兵后,他以中涓身份攻胡陵,取方与。沛公为汉王,赐予威武将军,进入汉中,拜为将军。后来刘邦认为他“厚重少文,然而安刘氏者必为周勃”。

高阳人郦商,有勇有谋,在陈胜举义时,聚众四千多人反秦,当刘邦进军秦地来到陈留时,郦商将所属部众交给刘邦。他陷阵却敌,攻长社,破秦军洛阳东,西进宛穰,一举定汉中,战功卓著。项羽灭秦立沛公为汉王,赐爵信成君,后拜将军。他哥哥就是那位被赐广野君、人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哥俩一文一武,闻名于汉军内外。

睢阳人灌婴,年龄较小,身高不过七尺,却给人处事干练,英气勃勃的感觉。他原本是一个做买卖的二道贩子,在刘邦起兵初,从河南前来投奔,并以中涓身份随刘邦转战各地,破东郡尉于成武,从攻秦军开封,南破南阳守,西入武关,激战蓝田,勇敢作战,一直打到灞上,被赐予执珪爵位,号昌文君,进汉中后的中谒者,并被拜为骑将,全权负责骑兵团的组建和指挥——

点将台

不久,拜将仪式开始了,鼓乐齐鸣。

台下将士和百姓,人声躁动,欢腾一片。只见刘邦在众人簇拥下,登上了拜将台,走到几案前,虔诚地烧了几炷香。跪下去,以示对帅旗、帅印的尊崇。然后,从礼仪官手中接过大将印缓,面向台下,洪亮、威严地宣布道:“拜治粟都尉韩信为汉大将!”

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谁也没有想到,拜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为汉大将,诸将有的愤愤不平,有的嫉妒不服,韩信能有什么资格!

以他们对韩信的了解,韩信是个胯夫,而且是个没有勇气的无能之辈。韩信又是从楚营过来的,难保他不是奸细。韩信犯过罪,还当过逃兵,本来就应当被杀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当大将,用谁不比这小子强,由他带着大家打西楚霸王,开什么玩笑!可以说,汉军上下除了刘邦、萧何和夏侯婴,没有一个心服口服。

众将不服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却没想到反应如此之大。史书上用了“一军皆惊”四个字来形容。而刘邦要的就是这样效果,高明的政治家,往往会借势造势。

刘邦是集大智大勇于一身,善于驾驭各种场面的主。他知道曹参、樊哙等多年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朋友,撵不走,轰不跑,忠心不二,矢志不移,有什么不满,教育教育就行。而拜将这一招,稳定了军心,凝聚了人心,打仗有了主将,回家有了希望,将士们也就不再逃跑了。

同时,高规格的拜将,更让韩信死心塌地感动一辈子。当时韩信的心情可想而知,刘邦如此厚爱,绝非项羽之辈可比,就是古代文王对待子牙也不过如此。他的泪水溢出了眼窝,心中默念,老天开眼,乌云终于驱散,如今轮到我韩信出场了,不管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刀山火海,韩信都将义无反顾,为汉王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以后发生的一切均证明了这一点。

随后,刘邦向大家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演说的主要内容就是《汉中对》的部分,非常切中要害。这次虽为拜将,实则是汉军进入汉中以来的一次誓师。

韩信塑像

随着现场气氛抬高,二十五岁的韩信神思飘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自己的谋划下,今天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一个从淮阴南昌亭走出来的胯下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即将拉开楚汉战争帷幕中,一定会迎来真正属于自己打天下的时代。

其实,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也是一场赌博。刘邦是天生的赌徒,他不赌,只能一辈子困在汉中,与死无异。赌输了,他顶多损失些兵马,还有汉中可依。赌赢了,他就能依靠韩信赢得天下。

尽管如此,刘邦还是留有一手。他并没有把兵权立即交给韩信,因为从起兵那天起,刘邦始终站在战争的前头,统兵作战能力极强。而拜韩信,主要是以高官厚禄留住顶级人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找到一个更能打仗的将军,或者有才华尚未经战场证明的将军,就把军队全部交出去。

当然,未来的某一天,如果需要分兵,刘邦自然就会把一部分军队交给韩信,他后来也是这么做的。 lO2hNpoUa1LAFLt5EtjZlByck1LHWZuGrx5CgREh7VNocDL5ocHk/zOfSM0s88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