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章
汉中对首建大策

一步登天式的升迁,不乏其人。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原是一位门客,后被齐桓公一举提拔为齐国宰相,张仪、苏秦等人还同时身挂数国相印。

然而,这些升迁的人几乎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担任宰相之类的文职官员,未曾见过一介平民直接被提拔为带兵打仗的将军。其原因,打仗是掉头流血的大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漏,胜与负,往往直接关系国家的存亡。就在眼前,北征救赵的楚国上将军宋义,长于论兵,短于实战,在赵国滞留四十多天,错失战机,为项羽怒而所杀。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人物并不少见。

刘邦是个精明人,不会轻易地定下军中主帅,他虽为萧何诚恳、执拗的态度所打动,但要先见一见韩信,有礼而又慎重地做一次全面的考察。

当韩信接到传令后,立刻动身前来汉王宫。到了汉王宫,见萧何、夏侯婴等人也在这里,韩信知道刘邦改变主意,亲自召见,无疑是萧何极力推荐的结果。他突然感到,今天他是应召前来考试的考生,不过好在自己早已有了充分准备。

随后,刘邦与韩信,就当前的政治、军事、战略和战术运用等话题,进行了广泛地交谈。韩信为刘邦分析了局势,预言了未来,并提出了还定三秦的构想。这次谈话的内容,被详细地记录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等历史文献之中,史称《汉中对》或《汉中策》。

这里要申明一下,原文交谈是放在拜将仪式上进行的,是故事化的处理,极不可能。拜将是一件大事,刘邦在拜将之前,一定会和韩信正式见上一面,因此我们在时间顺序上做了一些修改。在交谈时,一定还会谈到还定三秦的具体办法,这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否则,交谈就是一次毫无意义的空谈。不过,古人记事惜墨如金,这一内容却被放到后面行动中加以记述。这里,我们不妨以我们的理解提前补上,以期展现一个完整的内容。

刘邦操着沛地口音,温和而又客气地和韩信聊了起来:“萧何丞相,还有夏侯太仆,屡次推荐韩都尉,寡人倦于事,愦于忧,沉缅军国事务,开罪于你,还望多多见谅。”

韩信连忙拱手:“岂敢!岂敢!”

刘邦又道:“初来汉中,人生地不熟,天下大事一筹莫展,不知你究竟用何良谋妙策开导寡人?”

韩信凝视了萧何一眼,萧何投来期望的目光,并鼓励说:“都尉有何言语,但讲无妨!”

韩信点点头,然后问刘邦:“敢问大王,东向夺天下,主要对手是项王吗?”

“正是。”

韩信神色微露:“我曾禀明丞相,项王绝非不可战胜。如今,以大王和项王试做比较,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哪方面能与项王匹敌?”

问题很尖锐,刘邦沉吟良久:“都不能。”

韩信看到刘邦能够正视缺点,眼神一亮:“大王明智。您不隐恶,能够纳言从谏,确实如此,臣也认为这几个方面大王不如项王。其一,项王英勇善战,一往无前,大王却常贪图享乐,有玩世不恭之态;其二,项王性情豪爽,仁爱部下,大王却待人慢而少礼,用人生疑。”

以往还没有人敢在刘邦面前这么大胆直言,这一席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像倒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满脸涨得通红。但瞥见萧何、夏侯婴时,见他们微微点头,刘邦于是正襟危坐,双手一拱:“谨受教诲!”

韩信正色道:“我曾在项王麾下效力,了解他的为人,他的缺点却是无法克服的。勇悍,是交战取胜的有利因素,但仅凭勇悍,未必能胜。因为要获得胜利,主要在于人心向背,靠高度的智慧和战略战术灵活的运用。何况强悍,是将军之事,而不是统帅所具备的。项王确是一个叱咤风云英勇无敌的人物,一声怒吼,千人为之失色,但他只知道凭个人的勇敢去战斗,不懂得怎样任贤用能,取悦人心,以智谋经略天下,也不能使部下将卒都能归心,乐为所用。所以,我以为项王的英勇善战,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刘邦紧张的心情松弛了,如释重负。在未遇韩信之前,大家被项羽的强大所慑服,从没有人认为能真正地战胜他,只不过希望项羽能践约,还自己为关中王而已。韩信的话,使人不再对项羽畏惧,不再沮丧。他不禁自语:“匹夫之勇,不足以言万人敌?”

韩信又道:“不过项王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有时他也会有‘仁’的表露。项王的柔和一面,能使人如沐春风,感激不已。他为人恭谨、平易,言语温和而亲切,部下生病,他有时竟能难过得落泪。”

“爱怜部下,我不如他。”刘邦认为韩信说得不错。

韩信话锋一转:“虽然如此,在我看,项王的表现只不过是妇人之仁而已。”

“怎么个妇人之仁?”

“施小惠,吝大体。他对有功之臣吝啬得很,拿着刻好的大印,反复磨弄把玩,印角都磨破了,始终舍不得交出,这不是婆婆妈妈的妇人之仁吗?他这么做,又怎能得到天下英雄豪杰真心的拥戴?我料定,如今他虽号令诸侯,称霸天下,但天下攻守之势迟早会发生转变。”

“怎么个转变?”

“他放弃关中,建都彭城,失却地利;他违背义帝旧约,分封诸侯不公,把富庶美好的地方都封给了自己的亲故,诸侯们纷纷不平,很为不满;他赶走义帝,把义帝废置于江南,自己占据彭城称王称霸。故而,一些诸侯回到封国纷纷效仿,驱逐故王,抢夺地盘;他一向残暴凶狠,在新安坑杀二十万降卒,火烧咸阳三个月大火不灭,又杀秦王子婴,百姓早已恨之入骨。由此可见,项羽缺乏战略远见,发展下去,将是韧与智得胜,以暴、以猛勃然兴起的项王,虽强易弱,是容易被打败的。大王若能痛改前弊,反其道而行之,任天下武勇之士,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人不服?用日夜想东归的将士,何所不胜?”

“可是秦国毁亡,项羽称霸,大局已定?”

“并非如此,目前诸侯分立,谁都不能算已经安定,项王以为本身才智,超过了天下所有的人,仅凭一己之力,可以胜天下,这是失败的起点!”

“可惜啊!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断了我东去的归路。”

“三秦王并不可怕,怕的是大王犹豫不定,失去战机。您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他们都是原秦朝降将,曾率关中子弟出关作战,数年之间死亡者不可胜数。他们又欺骗士卒投降项王,一夜之间被坑杀二十多万,唯独他三人得以保全性命,封王关中,秦地父兄早已恨之入髓。而大王从武关入咸阳,秋毫无犯,与民约法三章,除秦苛政,使民安居,关中百姓无不企盼大王按楚怀王之约,在关中称王。可见,若攻三秦,民心可用。如果大王举兵东向,夺取关中则易如反掌,传檄而定。得了关中,可恃关中之险,地方之富,民众之多,何愁东进争夺中原不成!”

韩信跟萧何谈得简单些,这次他将思考已久的完整想法一一道出。

“高见!高见!”刘邦非常震惊,汉军中还有这样天马行空的人。这一席话语,把天下形势分析得透彻,为汉军描绘了一幅争夺天下的蓝图,这对长期看不清形势找不到出路的刘邦来说,如同拨开乌云见了太阳,在苦闷中找到了前行大道。这时,他才用心体会到萧何为什么要称韩信“国士无双”了,真是一叶遮眼不见高山,险些误了大事?

萧何与夏侯婴相视而笑。

“韩都尉,何时还定三秦呢?”刘邦迫不及待地问。

“当然越早越好。大王你想,汉军将士多为崤山以东之人,归心似箭,任何高山大泽是阻挡不住他们的,若心境冷落,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将士们就不愿苦战死战,这比什么都可怕呀!以臣之见,不如此时决策,东向出兵,利用大家还乡之情,争权以取天下!”

听到这里,刘邦觉得话说得太有道理,但重要的是当前怎么办?他摇了摇头:“通往三秦的子午、褒斜栈道都已烧毁,先前是无腿无脚,现在是有腿有脚却无路。要是等褒斜道修好,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真是急煞人也!”

此时,不轻易启齿的韩信神秘地笑了起来:“要战胜强楚,斗智胜于斗兵,否则难于取胜!贯通秦岭主要道路已被烧毁,修复五百里褒斜道,不但难以办到,且引人注目。所以,栈道烧了正好,可采用声东击西的改道之术。”

“改道?”刘邦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刘邦入蜀汉以来,曾三番五次派人前去探测查寻,但因地域广大,高山连绵,深谷河道交错,森林茂密,都被一一挡了回来,难道还有其他小道可走?!

韩信走到刘邦面前,将一份自己早已画好的帛图,摊在桌几上。萧何、夏侯婴也都围拢了过来。他指向图中一条小径:“此道可行。”

“此为何道?”

“陈仓故道。”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一位名叫赵衍的人,引路有功,指出了一条小道,汉军得以最终进入关中。汉朝建立后,赵衍还被封为“须昌侯”,位列功臣表第一百零七位。大家知道,韩信初到汉中时,任连敖一职,连敖的一种说法是接待宾客的官吏。或许,正因为在连敖任上有了接触到当地首领的机会,从此人这里打听到一些从间道通往关中的具体情况?这仅是笔者的一种推测。

此时,韩信指着汉中位置说:“大王可先派一军,大张旗鼓,修复褒斜道,吸引章邯的注意力,然后,整兵北上,从汉中翻越山岭,打章邯一个措手不及!”

韩信早已对楚、汉大势了如指掌,他的谋略实在令人叹服。像韩信这样的人,不仅会打仗,还能把整个天下局势都装在脑海里,汉军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突然间,刘邦有些害怕了,不是项羽、范增不能识人用人,拱手将韩信相送,自己还能有什么机会战胜项羽?进而,又想到了萧何,不是他月下追得韩信,恐怕韩信早跑了,真要感谢萧何的锲而不舍,高瞻远瞩!

刘邦拍了拍萧何肩膀,再没有说什么。

这一天,是刘邦最快乐的日子。鸿门涉险以来,刘邦不断受到重挫。先是被逼拱手让出关中,再是丢失张良,入汉以来,将士连连出逃,军心不稳,可以说跌到人生一个新的低谷。而韩信的《汉中对》,为刘邦在黑暗中送来了一抹曙光,刘邦集团之后的东进争天下种种攻略皆基于此。后人把这番宏论,比作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UPO1BRgnGer49wcVsT3Q2sYu8Ypwe74YrH8mdqjWdyadtm3Q/ni9a4VtbXi6BX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