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章
国士无双属韩信

清晨,“萧何逃跑”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军营传开。

刘邦得到消息时,震惊不已。萧何是自己的主要谋臣,从沛县起兵,谋划用兵,调集粮饷,维护治安,哪样少得了他。如今,还正是萧何极力劝我接受汉王封号,来南郑等待时机的呢!可万万没想到,这么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逃去!

刘邦十分焦急,怅然若失!

萧何曾几次推荐韩信。上一次,看着他和夏侯婴的面子,已封韩信为治粟都尉,这个职位官阶很高,相当于秦代治粟内史,既不要直接上战场,手中还握有经济大权,是个大肥缺。但韩信志不在此,野心很大,对经济部门的职位瞧不上,可这已经是破格提拔了。这一次,萧何又来推荐,自己觉得韩信年纪太轻,等他有了战功再说,没想到这小子傲气太盛,自己骂了几句,萧何怎么就受不住了。我们俩又不是相处几天,难道你还不知道我这臭脾气?张良不在,你萧何再走,这让我怎么办?即便我心比天高,力能搏击苍龙,但没有你们的帮助,哪能上天入地?哪年哪月才能打回关中去?都说我天命在身不是瞎说?进关中下咸阳不是白干?萧何的出走,对自己打击实在太大!

有人就有队伍,有队伍就有一切,大不了一切重新开始!刘邦让侍女拿上酒来,努力抛开失意,独自一人大口喝起来。

到了傍晚,派去追赶萧何的灌婴回到南郑后,立即向刘邦禀报,萧何已经被带回来了。

“灌婴,快快告诉我,抓于何处?”刘邦急切地问。

“马道渡口。”

“啊?都已跑到那里了。”

“他不像逃跑……”

“噢?”刘邦松了一口气,积聚在心中的怒气散去了许多。他捋着胡须,让灌婴将萧何带进来。

“你这该死的家伙!”萧何一进门,刘邦既喜又怒,嘴中骂骂咧咧,“你跑了,怎能把我一个人留下来,你到底是什么用心?要来一块来,要跑一块跑,告诉我一声,我也好跟你跑呀!”

萧何知道误解了,呵呵大笑:“我哪里敢逃跑?我的为人大王你还不了解?我是急着替你去追赶逃跑的人,来不及禀告一声呀!”

“谁?”

“就是夏侯婴法场相救的,后来大王封他为治粟都尉的韩信!”

“嘿嘿!诸将逃走已有几十人,你不去追,却去追赶这个小子,你不要骗我!”

萧何平静地说:“没有,我确实去追韩信了。我不仅把他追回来,而且还要大王拜他为大将!”

“什么?什么?”刘邦几乎喊起来。

韩信曾乞讨漂母,寄食亭长,钻屠夫的裤裆,是个人见人骂的大浑蛋,霸王尚且不用,萧何却老叫封他,难道军中就没有一人有他的本领大?三年的战争,曹参、周勃、郦商、灌婴等人斩关夺隘,大小数十战,还未得其封,现在却要拜一个手无寸功的小子为大将,这叫他们怎么看?诸侯又怎么看?霸王又怎么看?还有,他才二十五岁,这样的年龄能压得住阵脚吗?刘邦气愤地对萧何道:“拜韩信为大将,你说得轻巧!我上次不杀他,委以治粟都尉重任,他不领情,竟敢背叛我逃走,处死他也不为过,你怎么还要推荐他?”

刘邦这样的话,说明他对韩信还不了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一片唱哀声中,却迎来了韩信。韩信虽未证明能统帅三军,但具备统帅三军的潜质。他绝对是刘邦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如他领兵,一定能统帅三军帮刘邦完成大业。这一点萧何可以保证!

萧何接着指出了刘邦对韩信的种种误解,并不失时机地再次向刘邦进言。

举荐韩信,正是为了汉王的宏图大业,也是为人臣子的职责,怎敢拿汉国的大事当儿戏。而韩信当初在淮阴穷困抑郁,披难受辱,宁肯以男儿八尺之躯而乞食漂母,甚至不惜胯下受辱,也不肯去死,因为他有太大的抱负。他在楚营多呈干策,项羽无知不用,现在大王封他为连敖,他不干,又封他为治粟都尉,他还是挂冠而去。这不奇怪,他才高志大,熟演兵法,并且经历了楚军灭秦所有大战,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奇谋妙略,无人能出其右。所以,有这个本事才会这么高傲、这么疯狂。做帝王的没有谁比周文王伟大,做霸王的没有谁比齐桓公伟大,他们都是依靠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出名。贤明的人,不一定只是古代才有,今人忧虑的是仅听一些谣言,就轻易武断地下结论,把贤人一棍子打死。萧何断言:“千军易求,一将难得。至如韩信,国士无双,当今天下,无一人能与他相比!”

“国士无双”这个评价非常地高,在整个汉代的历史上,再无第二人获此殊荣。后来的事实证明,韩信无愧于这样的称誉。

战看将,治看相,刘邦对萧何也是信赖的。萧何一生唯谨,从不敢马虎以致误事。自入汉以来,他公忠体国,求贤若渴,特别是今日这个态度,让刘邦非常诧异,难道韩信真有这么厉害,不然萧何何以至此?

萧何见刘邦不吭声,以为他还是没有态度,非常生气:“如果用韩信还有希望,如果不用韩信,只能坐以待毙,一辈子在汉中称王,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话点到了痛处,刘邦叹道:“谁愿意郁郁不得志长期待在这里!好吧,先叫他做个将军。”

萧何看到刘邦态度的转变,虽然欣喜不已,仍不依不饶地说:“大王!韩信弃楚投汉,真是你三生有幸,苍天降下擎天之柱,不可不取。如若只用韩信做个将军,不能指挥三军,他仍无法施展才华,终究还会逃走!”

刘邦稍显迟疑:“只要韩信如你所说,我就封他为大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趁早滚蛋!”

萧何生怕刘邦有什么变化,迫不及待地追问一句:“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萧何拍手大笑。不是寒溪夜涨,阻挡住了韩信,纵然是快马加鞭,萧何也追不上,看来这真是天意!

此时,刘邦对韩信是否称职,心中无数,而出于对萧何的信任,终于作出了同意的决定。这种“用人”的态度,在中国历代开国君主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平心而论,萧何追韩信,慧眼独具,平凡中识大才,确有知人之明,使韩信终于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如果再为韩信选个恩人的话,夏侯婴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是刘邦。如果不是刘邦的大度,韩信就不会被任用,如果韩信不被任用,就连整个楚汉之争的历史,恐怕也要改写了。可以说,选择韩信当大将也是刘邦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之际只有“将”“上将军”“大将军”,而韩信的“大将”一职,应该是当时独一无二的特别设置。而当今许多书籍和电视剧都将“大将军”与“大将”混为一谈,不妥当地称韩信为大将军。

汉之前最高军事武官称为上将军,如秦之白起,秦末之宋义、项羽,均为指挥重大战役的临时统帅。陈胜,吴广起义时,赵王武臣任命陈余为大将军。《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韩信“大将”一职,实际上就是汉国对外战争的三军最高军事统帅,职位在丞相之下。 CMfdogfH1Qj53DTqmckSUBuL4QTX5PBp2K7hN57syxJ0Z2AVbfLdd/e7igl2i+4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