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

关于萧何追韩信的一段历史,书中不断书写,戏中不断传唱。

其实,韩信明白,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功劳的人,一下子被任用为都尉一类的高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到了其他诸侯国去,也未必能一蹴而就,立即当上指挥三军的统帅。显而易见,韩信出走还会有其他一些原因。

刘邦对待“知识分子”,常常展露出不屑的一面。在西进咸阳途中,他大骂高阳酒徒郦食其,人们记忆犹新,韩信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遭遇?但韩信清楚地知道,如果连萧何的推荐也不起作用的话,那自己就一定不会被重用。

韩信再一次失望了,独行侠和清高孤傲的性格,使他决定逃离汉中,另谋出路。于是,他封存好印绶,一人一剑一骑,踏上了路途。

汉中这个地方,在刘邦那个时代并没有被开发,又为险阻所隔,外面有人想进去不容易,同样的里面的人想出去也不容易,栈道的烧毁,进出就更加困难了。

查阅历史资料得知,此时走出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一条最早见于史籍的“东归道”,也称南江说。据《舆地纪胜》《南郑通志》等书籍记载,由四川的巴中,经米仓道,或要跨长江,过三峡,进鄂西。唐宋年间有几块石刻记载可为佐证。

马道碑亭

另一条是清代道光时的“西走道”,也叫“宁强说”。北入甘南,南进川北,或要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地。

还有一条是清初出现的北行道,即“马道说”。经南郑,过马道,越秦岭,重新进入关中。今天陕西留坝县马道镇路旁留有三块石碑,中间一块刻着“寒溪夜涨”四个大字,“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典故就出于此。右边一块刻着“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左边一块字多模糊,细看知是清咸丰时记载着萧何追韩信的详细情形。

韩信的出走,应该没有一个明确目标,走出方向是出汉中进中原,因此北行道还是可信的。让我们放下这类问题,来看一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个迷离的夏夜,月亮像银钩嵌在墨蓝色的夜空,阵阵清风吹拂着南郑的山水。

韩信在馆舍内无心欣赏这番晚景,白天见汉王刘邦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当韩信随萧何来汉王宫进谒时,两人一下子全愣住了,一个女子掌扇,两个女子捧着铜盆跪在地上为刘邦洗脚。刘邦对萧何说:“丞相,你也来吧!”萧何尴尬地旁顾韩信一眼,转过头来:“大王……”

三块石碑

刘邦抬起头看了看韩信,故意问:“你是谁呀?”韩信不紧不慢,作了个揖:“淮阴韩信。”刘邦无赖的毛病又犯了:“哈哈!莫不是那个淮阴胯下小子,萧丞相竭力保举你,想必你一定有高招教寡人?”

“不错。不知大王是否安于在汉中称王?”韩信正欲对刘邦阐述自己的观点,忽然从刘邦的眼神中感到愚弄人的嘲笑,他的脸蓦地一下红了起来,“大王泡脚水凉了,还是快去加些热水,韩信告辞!”说毕转身向门外走去。刘邦大怒,一脚踢翻了铜盆:“滚!生瓜蛋子能耐不小,有多远滚多远!”

刘邦匪夷所思的举动,韩信心凉透了。

自己跟随项梁、项羽叔侄历经了楚军的主要大战,并在项羽占咸阳、霸天下最辉煌、最得意之时,跋山涉水,躲追杀,所追寻的却是一个浑身充满无赖之气的流氓大王。看来萧何所谓“汉王淳朴敦厚”“待人以诚,识才用才”“胸怀博大,能安天下”等等,统统都是屁话!此前萧何及夏侯婴数度推荐,刘邦根本就没有重用我韩信的意思,晦运当头,叹自己人生虚度,一事无成,不觉心灰意冷。韩信陷入迷思之中,又一次面临人生抉择,忽然伤感袭上心头:“士为知己用,能用则用,不用干脆走人!”

夜半三更,有人来丞相府紧急求见萧何,遇到了卫兵阻拦,吵嚷声惊动了因公务刚刚入睡的萧何。当得知韩信拿着丞相府的令牌,已策马逃走的消息时,他大为震惊,岂能让这位统帅之才流失于眼前,连忙吩咐:“备马,快追!”

此时,一卫兵牵来了白马,萧何抬头仰望天空,月亮已经隐去,山风呼啸,昏暗至极。另一卫兵劝萧何:“丞相!天要下雨,您还追他做什么,随他去吧!”萧何一反常态,翻身上马,怒斥道:“你懂什么!快上马追人。”他狠抽一鞭,白马疼得将头一扬,卫兵冷不防被拽了个跟斗。

萧何把缰绳一抖,白马向前奔去。

众卫兵大吃一惊,纷纷上马追去,不大工夫,便追上萧何:“丞相慢走!夜晚山路难行,现在天又要下雨,马有失蹄滑倒的危险,若把您摔了,我们担当不起,您不怪罪我们,汉王知道了也要怪罪我们。这样吧,让我们几个去追,一定把他追回来,不然,硬捆也得把他捆回来!”

“放屁!你们知道追的谁?”一向儒雅的萧何突然暴躁起来,又是狠抽白马一鞭,马蹄撒开狂奔。卫兵们加鞭跟上疑惑地问:“追的不就是那个被砍头的韩信吗?”

“告诉你们,只有他才是兴汉的希望!所以,今夜必须将他追回!”萧何深知韩信一旦做出走的决定,恐怕不易改弦更张,自己若不亲自来追,卫兵们即使追上,韩信也不会回来。

一会儿工夫,萧何一行已到了城门,守城士卒见是丞相萧何,不敢多问,打开城门放行,萧何一行急匆匆穿城而过。

且说,韩信出了北门,向北迤逦而去。三更时分,乌云骤起,大雨瓢泼而至。人倒了霉,老天也要跟你作对,他急忙躲避到岩下。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暴雨过后,韩信又继续上路。一路之上,韩信思绪万千。一会儿觉得能遇到萧何、夏侯婴这样的有识之士是幸运的,一会儿又为受到刘邦的愚弄感到气愤。想着走着,走着想着,不觉已经到了马道镇。

平时这里有条溪水很浅,涉马可过。刚才暴雨使溪水陡涨,阻住了去路。这时已是四更时分,天上乌云渐开,露出一派月光。

“韩都尉!你等一等,一夜让老夫追得好苦!”

韩信大吃一惊,本能地紧勒马头,从腰间抽出宝剑,心想:“坏了!一定是汉王派人追杀来了。”

一阵急促马蹄声后,一行来人滚下马鞍。啊!是萧何,韩信胸中涌起一股热流。

萧何大汗淋漓。他抹去一把汗,气喘吁吁地对韩信说:“都尉!你也太绝情了,要走,也跟我打声招呼,怎能不辞而别?要是外人知道这事,不骂我萧何有眼无珠怠慢人?”

“对不起,您对我知遇之恩,容来日再报吧!”韩信激动地上前将萧何扶坐在渡口一块大扁石上,苦笑着说,“汉王待人简慢无理,我实在不想留下来了,切望丞相能体谅在下不辞而别的苦衷,务允所请,让我走吧!”

“汉王得罪都尉,萧何给你赔罪!”萧何撩起长襦要给韩信跪下。

“别折煞我了。”韩信连忙扶住萧何,“丞相,天下大着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十八路诸侯,哪一路都可以去,他们一样急切需要能用之人。况且,我从淮阴出来投军,和千千万万人一样,只是为了推翻暴秦统治,恢复故国,以报家仇国恨。现如今,秦国已灭,天下已定,复仇的心愿已实现,我等可以安然还故乡了。”

“恕我直言,这不像是你心里话。”善于察颜观色的萧何,知道韩信并不一定真心要走,他耐心地劝道,“韩信,作为一个忘年的朋友,能否听我说一句话?想当年,你在淮阴乞食漂母,受辱胯下,为了什么?还不是有朝一日施展抱负。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你却孤芳自赏,遇难而退。汉王虽有时对人傲慢无礼,态度蛮横,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瑕不掩瑜,他仍不失为集仁、智、勇于一身的明主。何况,再明亮的眼睛,也会被灰尘迷住,只要把灰尘吹出来不就好了吗?我不隐瞒自己的看法,你才智过人,可也要拥有像汉王这样的明主,才能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建万世之功,创不朽大业,切不可因一时草率从事,失却时机,误了前程,遗恨千古呀!”

萧何诚恳的话语,重重撞击着韩信心房。萧何看了韩信一眼,又道:“不知情者不怪嘛。汉王还不了解你,这完全因为我推荐不力!”

此刻,又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刹那间,数十匹战马一阵风似地卷来。韩信惊惑地扫视萧何一眼,萧何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听得:“那不是萧丞相的白马吗?啊!找到了……”

萧何以为是追韩信的,便向韩信靠拢过来:“你放心好了,有我在这里,谁也不敢怎样你!”

转眼间,众人已到渡口,远远地散开。为首一将,乃骑将灌婴。他滚下马鞍:“丞相!我们奉大王之命接你回去!”

“啊!除我之外,大王还要你们接谁?”

“没有啊?”灌婴有点摸不着头脑。

萧何见是来追他的,又好气又好笑,心里轻松了许多。转而,他对韩信说:“都尉呀,一起回去帮汉王干吧!我会尽我最大努力,你等着消息吧。我也说句心里话,如若刘邦一意孤行,不纳忠言,我可断定,他必将一事无成,老死在南郑。到那时,任凭你远走高飞,哪怕奔到天涯海角。请相信老夫的话吧!”

面对萧何,韩信眼里噙着泪花感动不已,随即,韩信与萧何、灌婴等人一道返回了南郑。从此,“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被定格在历史时空之中。 8yIxFkLnAoXt+1PYbcZQHaCJteWbNxJ7qeOpHbvLIRG2Lj4+UStq9cEmku8a3v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