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王氏家族的成员与著述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载:“龙门县,古耿国,殷王祖乙所都。晋献公灭之,以封赵夙,秦置为皮氏县。汉属河东郡,后魏太武帝改皮氏为龙门县,因龙门山为名,属北乡郡。隋开皇三年废郡以县,属绛州,十六年割属蒲州。武徳三年属泰州,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县隶绛州。”

龙门县不唯曾是殷之故都而闻名,其文化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据《元和郡县志》卷十四载:“黄河北去县二十五里,即龙门口也。禹贡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注曰:‘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大禹导河积石,疏决龙门,即斯处也。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龙门山上,有“大禹祠”和“髙祖神尧皇帝庙”。另外,此处尚是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之“龙门”。“《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陆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曰曝鳃龙门。’《水经注》曰:‘其鱼出巩县巩穴,每三月则上渡龙门,得则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元和郡县志》卷十四)除了龙门山这一沉淀着民族文化的圣地外,县内东北有姑射山麓,即庄子所谓的“藐姑射山”,风景绝尘。称其为河汾之地,是因为:“黄河北去县二十五里”,“汾水北去县五里”。(同上)本书所探讨的王氏家族的作家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环绕着名山胜水的风景壮美之地。

本书所探讨的作家,即铜川府君王隆之子孙。主要包括王隆子:王度、王通、王绩以及王通孙王勃。此外,此一家族中,尚有王隆子王凝、王静以及另外两个名已失载的儿子 ;王通子王福郊、王福祚,王福畤;王通孙王励、王勮、王勔、王助、王劼、王勋、王劝、王勉等人 ,这些成员因作品流传下来的甚少或者没有作品流传下来,故而本书只在本章中对他们略作说明或在下文中因撰文需要偶尔提及。另外,王氏家族在王勃辈后依旧后继有人,如王通五代孙王质,为元和六年进士,太和八年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团练观察使,卒赠左散骑常侍。

现将王氏家族有关成员的生平著述概述如下: 7AZq9qquabqyDrzfw1zAe7cX4f41dfFhQ8VBUkNFp7Tq0sZG30TuwvJj3IB3Rz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