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刘澈元 蒋团标 苏毓敏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覆盖南海地缘范围的次区域合作,近年来引起了两岸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3年11月19日,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港澳台办联合主办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举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研究中心主任郭誉森教授、台湾商业发展研究院商业发展与政策研究所所长杜震华教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国际所能源环境中心、台湾中经院咨询委员欧阳承新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澈元教授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与会专家围绕两岸视野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两岸共创南海和谐、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区域借鉴三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两岸视野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两岸关系具有密切关系,也理应成为两岸共同参与东亚经济整合的切入点和过渡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从两岸经贸交流的形式来看,台商对华投资领域不断扩展,两岸的物流形式日显灵活,两岸客流程式趋于简化。从两岸经贸合作的趋势来看,从生产层面转向服务层面,两岸经济合作的对象从中小企业转向由大企业主导,台资企业呈现本地化趋势,两岸经济合作的区域由南向北向东西扩张。李教授用博弈论分析了两岸合作关系后认为,只有推动经济上的正和博弈才是双赢的策略。基于两岸经济整合的特点是框架性协议在先,具体内容补充在后,李教授建议大陆应按照“以力促和,以理服人,以礼动情,以利促通”的综合策略予以推动ECFA后续协商,实现两岸互利共赢。

台湾商业发展研究院商业发展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台湾大学杜震华教授认为,ECFA的深化需要立足两岸长远需要,依托重点区域,北部湾经济区在推动两岸面向国际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宜抓住机遇,争取成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先行试点地区,创造相对更优异的条件,例如海关通关作业便利化合作涵盖北部湾,引进台湾的金融机构,人才培育机构,吸引台商建立独资医院等。同时,可密切关注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动态,向中央争取开展“区对区”合作。

台湾学者、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潘连乡教授指出,广西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桥头堡”位置,台商以广西为据点拓展东盟市场,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的政策,发展潜力无限,因此,“北部湾-台商-东盟”这一新三角战略应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潘连乡教授同时还阐释了新三角战略的形成、目标、挑战与对策,认为台商可充分利用CAFTA规则,将北部湾打造成为海峡两岸与东盟的连接点,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促进相互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合作共赢。

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熊正一教授也强调,台湾欲取得和东盟的多边合作,可透过ECFA间接进入东盟10+1的市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可作为连接平台。他同时建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放松放宽作业管制,搞活搞大物流企业,成立泛北部湾自由贸易区,对接台湾六海一空自由贸易港区和自由经济示范区。

云林科技大学钟从定教授认为,虽然两岸已签署了ECFA,但两岸种种差异过大,经济区域整合很难一次到位。所以先行参与次经济(贸易)区进行对接,作为经济朝向区域整合发展的先试,是值得尝试的选择,也具有正面之意义。就其具体步骤与方法,钟从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习台湾发展的经验,台湾与北部湾禀赋与核心专长存在着差异,因此两岸在合作中的分工应该明确,其次正如杜震华教授提到的在北部湾经济区引进台湾独资的金融机构、医疗机构以及教育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孙杰远教授就两岸教育合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命脉,同言同源的情感纽带和巨大互补的教育与文化空间,这是两岸教育合作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两岸教育合作也存在着阻碍,如教育经济的差距、就业、沟通、文化交流中的非文化因素、教育文化阻抗等。就上述阻碍因素的化解,孙教授认为根本的对策在于从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命脉与集体焦虑的责任与信念,基于教育本真的合作追求即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普惠性、公益性四个层次科学务实地进行方案设计。

上海世界经济研究院周忠菲教授从中国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以及两岸的产业在全球化和区域化下面临的压力这个角度考虑北部湾的合作,用一体化理论实现两岸资源的最佳配置。周教授认为北部湾的合作是有前景的,但是也应该考虑周边的安全因素与影响。在产业选择下要往大的层次发展,这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慢慢改善社会环境、投资环境。目前台湾和大陆的海洋产业合作相对还是一个空白点,周教授建议可以将海洋产业作为产业切入点,形成自己的特点。

义守大学财经系副主任李建兴教授分析了台湾综合竞争力、人民素质与台湾当局决策时滞之间的关系,从两岸经济合作、台湾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角度提出了改进台湾当局决策时滞的建议和对策。对此,台湾专家、广西外国语学院桂台合作研究所所长陈韦逞博士也表示赞同。认为,两岸的合作不应该只停留在论坛层次,应该更具体一些,广西与台湾并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平台,可以利用东盟-北部湾这个平台与台湾的经济示范区做对接。

宁波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启明教授认为,北部湾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台湾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两岸发展的角度都不能缺席泛北部湾合作与发展。邓教授同时认为,两岸经济合作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对接可以从海洋产业入手延伸到陆地,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落脚于高端服务业,这是保护生态环境背景下的时代要求。

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两岸共创南海和谐

就两岸合作共创南海和谐,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空间主要是海洋即南中国海。两岸如何在ECFA框架下与泛北部湾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构建利益纽带,减缓南海争端,需要有高度的战略认知和策略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研究中心主任郭誉森教授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南海有关各方的形势和可能对南海采取的策略。认为南海各国最优的政策选择是休养生息,安全自保。因此,泛北部湾是安全的,两岸可放心投资北部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英津教授透彻分析了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合作的助力、阻力,并就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进行了路径设计。认为两岸若能基于一个中国原则在南海相关议题上展开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产生积极影响。两岸可建立沟通渠道,保持适度默契;搁置政治争议,避免内耗;开展非政治性议题合作,实现功能性、事务性、民间性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增强开发南海资源方面的优势,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为两岸政治合作奠定基础。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澈元教授提出,两岸关系与南海问题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范畴,两岸关系的改善为南海问题解决提供了机遇,南海问题则从另一方面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契机。两岸通过政治合作推动南海问题解决的条件目前尚不成熟,应通过经济合作的外溢效应为政治与军事合作创造条件。他认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就南海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中,单一方式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当前两岸联合与其他各方共同开发南海,显然是最合乎南海各方利益的方案,也是最为理想的方案。因而,在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框架下而不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考虑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应是一个较为符合两岸实际与国际现实的选项。

就此,郭誉森教授认为南海问题绕不开政治问题,周忠菲教授表示认同。

三、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区域借鉴

就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会学者共同认为,从发展角度看,北部湾经济区是泛北部湾区域的增长极;从合作角度看,北部湾经济区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以北部湾的开放开发引领泛北部湾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既是必然选择也是可行策略。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问题专家欧阳承新研究员从“小中大”三种北部湾经济区空间概念出发,阐述了北部湾开放开发中的通道建设问题。认为要充分发挥北部湾的区位优势,首先要做的是划分国界,彻底化解有碍修建新运输通路的领土主权纷争。欧阳承新研究员列举了中越就北部湾划界问题的典范意义,认为两国海疆与陆疆初步确定,一举扫除了展开合作的主要障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既自成体系又不完全独立于自贸区或其他次/亚次级主体,而是相互提携、相辅相成。两岸立足北部湾、泛北部湾合作,最重要的是港口和航线培育。北部湾运输战略应侧重提升国际大信道能力,构建陆海空三维交通网络,而起点则是国内运输体系的扩容与更新。随后,他又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和公路、铁路、海运三个层次分别阐述了当前的状况和基于发展需要的差距。其分析结论是,展望未来,观察趋势,对照泛北部湾各方的意向,广西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结合东盟迈向“钻石十年”的重大机遇已然来临。

台湾“经济部”出口加工区管理处赵建民副处长是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具体实施者,结合对两岸关系的观察,他认为,两岸合作解决共同面向国际的问题,“区对区”方式符合两岸实际,路径可行。可经两岸协商,推进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大陆北部湾经济区对接,开展走向国际经济合作的试验示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熊俊莉博士也认为,台湾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为岛内经济增添动力。短期内台湾与东盟各国形成经济整合不是易事,参与RCEP也需要长远计划及多种环境条件的支持,广西北部湾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多区域经济交汇点,应成为台商增强对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跳板。她同时认为,台湾与泛北部湾合作也面临诸多难题,诸如市场竞争激烈,贸易逆差以及投资环境复杂等问题。

义守大学财经系副主任李樑坚教授重点论述了台商进入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合作机制和参与策略。他认为,由于中国大陆经济投资环境的改变,外加本土企业的崛起与劳工成本的大幅上扬,台商因而转战东盟各国,尤其是越南、缅甸的投资考察团也是络绎不绝,而中国大陆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计划,也可以让台商开展新的商机与投资契机。他将台商可以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总结如下:台商可以透过桂台合作,共同合作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的经贸业务;将北部湾当作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入口,抢先进入新的商品市场,购买土地及投资未来的商机;移植台湾农业及工商业进入服务技术领域,开拓新的服务市场及潜力;运用台湾目前的加工出口区及科学园区经验来拓展全球产业的影响力及爆发力;开展新的旅游模式,建立横跨中国广西、云南与东盟等地的旅游资源串联,为民众创造一种新的体验模式。总体来看,台商跟随中国大陆经济扩张步伐有一定的商机,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就是当前不错的选择。

闽南师范大学经济系吴凤娇教授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发现,台商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这种空间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利益,吸引了新进的台商农业投资继续定位于这些地区。由于因果循环的作用,台商农业投资存量越大的地区,吸引的台资就会越多;而缺乏足够台商农业投资存量的地区,就更加难以吸引台资的流入。集聚效应使得台商农业投资地区分布的差距逐步扩大。

台湾专家、广西外国语学院桂台合作研究所所长陈韦逞教授在介绍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转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招商策略,并对北部湾经济区在桂台合作中应该且可以扮演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把台商从大陆十大经济规划区吸引到广西北部湾,北部湾经济区当地行政机构应该发挥北部湾区域竞争优势,建立起特殊产业聚落。最基本做法,北部湾经济区可以从整合现有产业,以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做起,进而与国家新型战略性产业接轨,建立完整工业链,增加产业竞争力。此外,应以动态竞争概念了解本区竞争优势和他区域竞争优势,制定经济区发展产业战略。

宁波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邓启明教授对东海问题上两岸合作共同开发与保护海洋产业做了深入探讨,希望对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有所启示。邓启明教授认为,由于渔业捕捞强度过大,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东海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衰退的局势,因此两岸联合开发与养护就相当有必要。就此,可行的方案是,建立海洋渔业资源合作管理机制,健全海洋渔业资源携手养护模式,共同控制海洋捕捞力量,调整捕捞结构,海峡两岸实行同一捕捞作业许可制度,携手发展休闲渔业,减轻渔业资源压力。由于海峡两岸相同的血缘关系、日益密切的交流互动加上双方具有共同利益,两岸应建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良性循环机制,渔业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桂林空军指挥学院叶孟波教授就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服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能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建立两岸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机制。

淄博职业学院郭丽教授通过鲁南经济带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的对策思路,希望对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起到借鉴作用。她认为,鉴于山东与北部湾在农业、海洋经济、环境保护、旅游、能源、金融、教育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互补性,可重点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推动中小企业的合作和城市的合作。促进两区之间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培养两区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如物流、金融、外贸、旅游、海洋经济等专业人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点是发展西南海上通道,而日照具有比邻日本、韩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对日韩经贸合作的基础,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两区可以逐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携手打造贯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走廊。

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熊正一教授从要素禀赋的角度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的产业选择与港口建设问题。他认为,广西的山水环境条件适合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北部湾应更多思考如何在这些产业吸引台商,联合台资的力量实现共同发展。在港口建设方面北部湾除了硬件建设之外一定要注意扩大海上运输能力。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丁宏教授指出,桂台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海洋资源、港口贸易、农业、现代服务业。

与会学者在点评和问答环节还就上述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本文根据与会者提交的会议论文和演讲录音整理,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罗仁斌、曹薛李、刘丹、陈孜赫与本文作者共同参与整理。 iKsXMzTS/fqny1sD8J9p5w2fTJ8Px8e5TU0Xey4ycZpY6zCXqwjAZNOTGbA7R2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