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为人处世的学问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自然界的生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一定的生活规律性,即相同生物一般能群聚在一起。对于人类来说更是如此。人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的是人不仅具有家的观念,而且具有情感观念,是一种情感性非常强的动物,比如,爱好相同、志同道合的人往往能相处在一起。

荀子认为,任何事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原因。由此推之,人的善恶德行也有其必然因素。因此,荀子指出: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蛃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如果将这段话译成白话文,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善恶相伴、祸福同行、荣辱相依,事物矛盾都是相辅相成的。荀子指出: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定有它的起始原因。荣誉或耻辱的到来,一定同个人的思想品德即德行相对应(象:接近,对应,相应等)。肉类腐败之后就会生蛆,咸鱼干枯以后如果不能好好保管就会生蛀虫(蠹:蛀虫)。行为散漫,做什么事情都怠慢轻心、忘乎所以的人,必然会招致灾祸。刚强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柱:折断)。柔弱的东西、办事优柔寡断的人,就会处处受到约束和限制。自己的言行邪恶肮脏、污秽不堪,必然会招到旁人的怨恨。同样是放在地上的柴草,最先着火的必定是最为干燥的柴草;同样是平坦的地面,最先被水浸湿的地方必定是潮湿之处。茂盛的青草、高大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畴:同类),飞鸟走兽总是同类同群生活在一起,世间的万事万物大都各从其类。箭靶树立起来,靶心鲜艳明了,弓箭才会有射击的目标;树林生长茂密,就会招致砍伐者的斧头砍伐;绿树成荫,飞鸟就会群栖其上;醋变酸腐烂了,蚊蝇就会聚集其上。所以,一个人如果说话不谨慎,就会言多必失,招致祸患;行为不检点、不端庄,就会招致侮辱。所以,君子行事和立身处世必须谨慎修为才对。

荀子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品行修为的学者,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什么意思呢?他说人性都有阴暗的一面,有邪恶的一面,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这是人性致命的弱点。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人有欲望。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为利欲所驱使,为名利而奋斗。这是人性的“恶”。当然,这种恶不是罪恶的恶,不是杀人越狱、奸淫掳掠的恶,是说人性存在弱点、有缺陷,所以要修为,要加强教化,要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必要的时候还要用法律严惩犯罪分子。荀子成德之学的教宗就是要求人们“修为”“积习”。只有积极的修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的人。上面这一段话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段话中,他用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来说明为人处世的学问。例证浅显易懂,但道理却非常深邃,如荣辱与品行共生,怠慢与灾祸同行,邪秽与积怨相伴等等,都是说明为人处世的道理的。

古今中外,侈靡亡国、戏言夺命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众所周知的商纣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侈靡亡国的例证。

商纣王早期也的确是一个勤勉清廉的国君,为人处事小心谨慎、率先垂范,早期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到后来,他听信谗言,迷恋酒色,不理国政,最后落得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悲下场。

据史料记载,纣王时代,国家经济文化很发达,同时,与周边诸侯各国的矛盾也很尖锐。纣王一方面向周边各国连年征战、残酷镇压,另一方面过着恣意妄为、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他喜欢在群臣面前夸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纵溺酒肉,贪恋美色,对宠姬妲己言听计从。不仅如此,纣王还凶残暴虐。他用“炮烙”之刑,让人赤身抱住烧红的铜柱,锯断活人的腿骨查看其骨髓,剖开孕妇的肚子检验胎儿,把九侯父女剁成肉酱,把鄂侯晒成肉干,把西伯侯的儿子伯邑考剁成肉泥做成肉丸送给西伯侯吃,“剖比干,观其心”,等等。纣王的残虐荒淫可以说举世无双,残忍至极。但失民心者必失天下。不久,周武王起兵伐纣,商纣王之兵不仅无力抵抗,而且纷纷倒戈,纣王落荒而逃,自焚于鹿台。

又如戏言夺命的例子。 相传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非常喜欢喝酒,常常在内殿醉生梦死,头脑很少有清醒之时。群臣也很难觐见,更不敢劝说。后宫张贵人一直很受宠幸,宫女们既嫉妒又害怕她。一天,孝武帝和后宫嫔妃们一起饮酒作乐,酒至酣处,孝武帝故意调笑张贵人:你已年近三十了,按年龄来说,也应该废黜了,我更喜欢年轻漂亮的美女。张贵人虽然心中气愤,但表面却不动声色。等到晚上,孝武帝酩酊大醉,进入梦乡之时,张贵人把所有的宦官赏赐打发走之后,就让贴身侍女用被子死死蒙住孝武帝的头直至断气,又用重金贿赂左右侍从,声称孝武帝是“睡梦之中惊悸窒息而猝逝”。当时的太子司马德宗愚昧懦弱,会稽王司马道子也昏庸荒淫,均未追查此事。就这样,一代君王因一句戏言而断送了卿卿性命。

以上两个例子充分证明了“言有招祸,行有招辱”这句话的道理。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该低调,千万不可失言、妄语,更不要口出狂言、口无遮拦。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不可不谨慎。 yFmUUrbX+HaikOEt4WTdirUl8rbGtJIbFPz55Cg1BVqFte7UbKZkO5cRIapOVk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