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

重视环境对一个人道德修为、学习成才的影响,是荀子学术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荀子流传下来的三十二篇学术论文,每篇都闪烁着光辉的环境思想,《劝学》篇中最为著名的一段话就是下面一段: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于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这个人非常伟大,他十五岁至齐,博览群书,三为祭酒。在他的论文里,每篇都是通过现实生活或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入手进行层层论证,最终得出自己的学术结论。这一段话非常具有代表性。他通过自然界中存在的我们又能感知到的五种自然现象,论证了环境对人的学识、品质和修为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要选择一个好的地方居住,一定要与道德高尚、学问深厚的人交往。只有如此,才能防止自己走入人生的歧途,从而接近正道。

第一种自然现象:南方有一种小鸟,有些地方土话叫它芦花雀、巧妇,学名叫鹪鹩、斑鸠,体长只有三寸,羽毛呈赤褐色。这种小鸟做事很精心,用羽毛和毛发编织构筑自己的巢窝,做得非常漂亮而精致。但是它选择爱巢的地方不对,它将爱巢系于芦苇的穗子上或芦苇的嫩芽尖上。大风一吹,芦苇穗子或嫩芽立马折断,巢坠地而鸟蛋被打破,蛋内的小鸟由于失去生存的环境而死亡。荀子于是感慨道,这并不是小鸟不勤奋,鸟窝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它选的地方不对。芦苇的穗子或嫩芽是经不住狂风暴雨的,这个地方很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第二种自然现象:西方有一种名叫射干的中药草,别称乌扇。生长在高山之上,山崖之间,面临百仞深渊,即700多尺的高山之上。“仞”是帝尧时期的长度概念,一仞等于现在的7尺,2.33米。照此计算,百仞即233米。人们从下面抬头望去,见它很高大。这并不是射干的茎能变长,它依然只有四寸长,但为什么让人看到它觉得很高大呢?因为它生长的地势很高,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误差。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作深入探讨研究,往往以貌取人,时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这个问题上,孔子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诲。孔子说,过去我看人只“听其言而信其行”(《论语·公冶长》),但发现不对,一些人为了投机取巧,往往说一套做一套,让人不可信。所以,我现在是“听其言观其行”(同上)。现在我要通过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敬业精神和实际行动,才能相信他所说的话是否真实。从“信其行”到“观其行”,这是一种发展观的重大转变,是对人的品行评价的本质变化。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种自然现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是一种草本植物,秋天干枯后会随风飘飞,故又名飞蓬。“麻”即“火麻”,茎高2—3米,生长到一定时候将其砍断用水浸泡取其表皮纤维用作纺织材料,目前在很多地方均有种植。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飞蓬这种植物呈伞状生长,茎干很容易弯曲。但如果这种植物生长在火麻之中,不需要人工扶植,它自然会朝上笔直生长。为什么会如此呢?一是火麻阻碍了它向四周生长的空间;二是受光合作用的影响。如果它不朝上生长,就不能获得充足的阳光雨露,就会死亡。所以,它必须随火麻一同生长。这说明,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健康有益的环境中,他就会因此获得有益的修为。一些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的品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的成长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第四种自然现象,刚好与上一种现象相对立:“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唐朝杨倞注本无此二句,但古本有此二句,今本脱之,杨倞不释此二句,说明杨注本即与今本同。清朝王念孙注云,《荀子·劝学》确有“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二句,此言善恶无常,唯人所习。据孔颖达《尚书正义·洪范第六》载:“荀卿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知,此二句在《荀子·劝学》篇中确实是存在的,不然就不能形成对比关系。“涅”在古本中一般有三种释义:一种专指黑泥;一种是指黑土;一种如《说文解字》注:“涅,黑土在水中也。”但不管哪种解释,涅都是黑的意思。荀子指出,本来是白色的沙子,如果将其与黑泥或黑土混合在一起,那白沙也就变成黑色了。相对于白色来说,黑色是显色,黑与白一起混合,显示肯定是黑色,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按照孔子的观点,一个人如果常和品行修为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芷兰散发香气的室内一样,由于沐浴香气,所以久而久之便闻不到芷兰之香气了;如果和品行低劣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到了卖咸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因为你已融入环境之中了。藏朱丹的盒子时间一久就会变成红色,装黑漆的木桶时间一长就会变黑,这也是环境的影响。所以说,真正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必须时刻谨慎地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交的朋友。

第五种自然现象:“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兰槐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味幽香,沁人心脾,其根是为芷也。按照《本草纲目》记载,兰槐即为白芷,一种香草。如果将这种清香的兰槐浸泡在池水中,时间一久,池水也会变得很脏很臭,兰槐更臭,让人难以忍受,谦谦君子不愿意接近它,就连普通老百姓甚至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人也不愿意碰它。用其纤维所做的衣服鞋帽,连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意穿戴。很多学者都将“潃”释为脏水、泔水,《说文解字》释为“久泔也”。本人有不同看法,认为应理解为使变脏、变臭更为恰当。另外,很多版本认为“庶人不服”的“服”应理解为“佩戴”,我认为应理解为“碰”“拿”更接近整个文章的意思。兰槐经过浸泡处理以后,导致它的品质、品味下降(变臭),并非它本身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经过池水浸泡之后才变质的。这个经验我们太多了,比如香樟树、松树等均散发出不同的香气,如果我们将它们砍倒连皮一起浸泡在池水之中,一到两个月时间,整个池塘的水就会变黑变臭,味道很不好,甚至水中生物也会因此而死亡。是香樟树、松树本身质不美吗?非也,是“其渐之潃也”。这样,会不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渐之潃”的真正意义。

荀子通过分析上述五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得出结论:“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如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一样,必须依靠一定的环境条件及自身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超越一定的界限或规定性,则可能招致祸害,受到屈辱,甚至祸及生命。因此,行事做人宜小心谨慎,择朋取友一定要有所选择。 Q+n2AmEHlyWJozOPuz6ns0pPXxJ4ifUGe4XFki6hOrtVCaalNkWn+P4y8148Su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