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学无止境

荀子在《劝学》篇中开宗名义提出了学无止境的中心观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里的“君子”就是指有道德、有学问和有修养的人。荀子说,一般有道德、有学问和有修养的人,都是专心治学、永不满足的人。唯其如此,才能成就自己的学术修养,成就自己的事业,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他用了一系列的例证来论证这一中心思想。

例证之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说,我们用以作染料的一种材料——靛青,本身是从一种叫作蓝草的茎叶中提炼出来的。但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其颜色却比蓝草更青,就是颜色更青了。这方面,我们是有亲身感受的,当我们将一粒晶体硫酸铜放入水中时,其蓝色将会随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这是因为晶体硫酸铜溶于水时,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样的道理,蓝草经提炼后,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细胞液和细胞质的外渗,其浓度发生变化,靛青浓度不断加深。由此充分说明: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就会越积越多,学识就会越来越渊博。

例证之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感受和体验的。零摄氏度临界值的冰块与零摄氏度的水,给人寒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使人感觉寒冷一些。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内部分子排列方式不一致。冰是一种晶体状结构,分子排列顺序有一定的化学规律,且分子间距离增加,而水就不同,分子结构是无序紧密排列的。大家知道,同一物质,分子结构从无序排列到有序排列需要释放内部的热能,物质的熵发生改变,即从大变小,释放内部热量。相反,当我们用手握住冰块时,冰块就会吸收手中的热量即溶解热,从而使分子从晶体状的有序结构变成无序分子。由于手失去了热量,故而感觉更寒冷。通过这个事例,荀子告诫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目标必须明确。如果学习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就会杂驳而无统,散乱而无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学者。

例证之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本身是直挺的,是符合绳墨标准的,但是,这种木材如果用一定温度和火候烘烤之后,就可以使之弯曲做成车轮。古时马车车轮大部分都是这么做的。用这种方式做成的车轮或其他产品,即使你再用烘烤、暴晒的方法,也不能再使之恢复直挺之貌。这是因为烘烤之后木材的内部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之故。学习也一样,开始学习一门科学知识的时候,总是感到很茫然,尤其是数理化和哲学等学科,总是感觉难于理解和消化吸收,这是正常现象。只要你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之后,必然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这就是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发生质的飞跃。

例证之四,“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指出,只需要按照绳墨的标准进行修整,则木料就会变直。不仅如此,经过修整的木材,还可以使其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形状。金属制成的刀剑只要经过细心的打磨就会变成锋利无比的刀剑等使用工具或作战武器。人的知识积累也是如此,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必定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甚至专家、学者。

荀子通过以上四个例证,从外界因素的作用和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论证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依据人们的主观努力来达到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从而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又从内因方面论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根本性因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里的“知”通“智”,即智慧、才能,这里专指“事理”。就是说,作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学问修养的人,不仅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博采众长,而且还要对照自己每天的所学、所思、所感进行反省:我今天学得怎样?有新知识没有,记住了多少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等等。只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才能使自己更加有智慧、更加明白事理,做到为人处世不出现过错。当然不是完全不出错,而是尽量不出错,少出错、不出大错,即使出了错也能及时改正,不要刚愎自用,我行我素,这样于人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学记》开宗明义就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国时期孙权麾下有一员大将吕蒙,此人英勇善战,经常打胜仗,但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劝他读书时,他总借故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就以自己作例,说,你看与我相比,你比我还要更忙吗?我整天国事缠身尚且坚持学习,你难道就不能挤时间学习吗?况且,我也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儒家典籍,只是希望你能浏览一下古代圣贤书籍,以便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遇事能做出科学判断,而不是凭机遇和机缘获胜。从此,吕蒙采纳孙权的建议,开始发奋读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没过多久,当鲁肃经过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与吕蒙交谈时,惊奇地发现,吕蒙再也不是当年只知横冲直撞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看出了鲁肃的心理,就文雅地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哥可不能小瞧人啊!由此看来,人还是需要多读书,才能知道什么是道义,也才能做到行无过啊! SZUJlLnlEx6VPN2w0kbCp36sk8bMSazS7zDsOs8b/ljzhcCotoWy9tZ7gNV800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