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人品决定人生

有一则寓言说,狮子和老虎为争夺森林之王正在进行一场殊死的战争,战争越来越激烈,眼看老虎逐渐占了上风,狮子马上组织参谋团的成员进行战略战术分析,最后它们发现,老虎之所以能够占据上风,主要是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狐狸。狮子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派遣狼送了五只肥鸡给这位军师,并说:“我们的狮子大王非常欣赏你的才能和智慧,热切希望你能加盟我们的队伍。如果你愿意加盟我们的队伍,不仅能保证有足够的鸡送给你,而且还可以加封你为统帅,省得你总在老虎身边受窝囊气。”面对诱惑,狐狸终于动心了,拿着老虎的作战计划和地图去拜见狮子。狮子很高兴,说道:“战争胜利,你将是最大的功臣。现在你就在本王宫殿里休息吧!等我打完胜仗回来再封你为统帅。”

由于狐狸的帮助,狮子最终打败了老虎,成了森林之王。狮子一方所有参战者都获得了相应封赏,唯独没有狐狸的份儿。于是狐狸前去讨封。狮子说:“昨天你背叛老虎投奔我,明天你也会背叛我再投奔其他动物。我这里不需要叛徒。”说完,狮子一口咬死了狐狸。

狐狸的确有才,但不幸的是,它不忠主,见利忘义、卖主求荣。因此,它的才能非但没能使其修成正果,反而引来了杀身之祸。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人品决定人生,有才无德难成事,不但成不了事,而且有杀身之祸。

荀子深深懂得人品和人生的辩证关系,所以著述《修身》篇,论述了做人的准则,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修身养性的有关方法,同时还论证了修身与立业、修身与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本篇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人品与人生的关系。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诗》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在荀子看来,作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一个追求人格修养的人,当看到自己周遭有好的道德品行的人,就一定要认真省察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好品行;看到了品行不端的人,也一定要深刻反省自己,畏惧自己品行不端。自己若有好的品行操守,一定要坚守不动摇,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自己有了错误,要敢于面对,要认为对自己成长是一种伤害和灾难而痛改前非。所以,能够当面指出我的不是并以适当方式批评我的错误品行的人,一定是我的老师;能以适当方式认可并肯定我的品行的人,就是我的朋友;而一味奉迎我、讨好我、隐瞒我的过错的人,就是想陷害我的贼人。因此,作为一个君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要敬重自己的老师,亲近自己的朋友,痛恨那些陷害自己的小人。能够做到从善如流而又没有厌倦之意,乐意接受规劝而能警戒自己的人,即使自己主观上不要求进步,怎么可能不进步呢?

小人则与此刚好相反,明明是自己为非作歹,却不思悔改,反而憎恨别人批评、指责自己;明明是自己行为恶劣、不忠不孝,却要别人赞美、夸耀自己;明明是自己残暴如虎狼、行为如禽兽,却又厌恶别人说自己是坏人。对阿谀逢迎自己的人就亲近;对仗义执言、敢于批评自己的人就疏远;对那些真正愿意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人加以嘲笑;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当作是想陷害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即使自己不想灭亡,最终必将走向自我灭亡。

所以,《诗经·小雅·小旻》上说:“同那些阿谀奉迎之徒一拍即合,对那些直言谏诤者厌恶捣毁,这是多么可悲啊!凡是良谋善策一概加以拒绝,凡是阴谋诡计都予以依从。”说的就是这种小人。

孔子也有关于交友的“三益三损”的观点。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有关交友的观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不可避免地碰到益友和损友。所谓益友,就是对你的成长进步、事业发展、学业修为、人格品质等等都有帮助的朋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直友”,就是仗义执言、非常正直的人。这种人敢于当面指出你的不足,帮助你找出毛病,改正缺点和不足。这样的人你一定要同他交朋友。按照荀子的观点,还要拜他为老师。因为人都愿意听好话,听恭维话,听不进也听不到批评的话,尤其身居要位的人,随着自己地位的升迁,更是如此,以为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就是与自己过不去,给自己难堪,不利于自己事业发展、学业进步。人非圣贤,哪有不犯错误、不出差错的?所以,身边多几个直友,肯定会有好处,要善于与他们交往。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一是魏徴敢于直谏,二是唐太宗具有从善如流的气魄,所以才会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列传》)。这样一种“臣直君坦”的执政理念,出现历史上“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

第二种是“谅友”,就是宅心仁厚、诚实守信的人。这种人与人坦诚相见,对你的人身修养、道德品质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这样的人一定值得同他交朋友,他对你的为人操守非常有帮助。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不诚信、不信任的现象相当普遍,社会诚信度不高、司法公信力低的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建构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打造公信力高的组织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是大的社会问题。但如果在我们身边有几个真正能够彼此体谅、相互信任的朋友,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西方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的人物往往有两颗心:一颗是流血的心,一颗是原谅的心。人生天地之间,各有欲求,相互之间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在所难免,或许双方本无恶意,也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妨置之一笑,人生何必太计较?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就是为自己开了一扇大门,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原谅一定显示伟大。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谅友”是建构社会诚信系统的基石。

第三种是“多闻之友”,就是指那些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专业知识扎实的人。这种人你一定要同他交朋友,因为他们对你的学业很有帮助,能够助你学业精进,不断提升你的水平。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已经从过去的三十年、二十年、十年缩短到五年甚至三年,也就是说,一个人读完大学就可能知识过时。所以,不断更新知识尤为重要,而与知识、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就可以弥补你的不足和知识“短板”。

损友也有三种。第一种是“便辟之友”,就是虚伪做作、弄虚作假的人。这类人对你好,纯属逢场作戏,完全是为了应付你,表面对你好,背后尽其所能地诽谤你,把你说得一文不值。这种人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为数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做事、做官、做学问常常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一旦当上了政府官员,手中有了丁点权力,就将其发挥到极致,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虚假政绩,有一副对联就是专为这些官员而作,上联为“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横批是“各得其所”。这种人你万万不可与他们交朋友,否则,保不准你就会被他带到沟里去,成为一个虚伪做作、弄虚作假的人。

第二种是“善柔之友”,就是阿谀奉迎之人。他迎合你、奉承你、抬举你,是因为你对他有用、有利,可以达到他的目的和要求。比如你是政府官员,他对你溜须拍马,要么是想你提拔他,要么是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力获得利益。比如说你是管土地审批权的官员,大笔一挥就可以为他弄到一块土地,他可以从中获大利,当然他也会以适当方式回报你,但这种方式纯属利益关系,你一旦倒霉运,保准他跑得无影无踪,甚至还会在你的伤口上撒辣椒粉。比如你是学术权威,可以为他评职称、评成果、评课题提供便利,甚至可以直接为他提供帮助,他便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巴结你、逢迎你,一旦达到目标就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实中个别人甚至“欺师灭祖”,连自己的导师都不放过。这样的人断不可与之为友。

第三种就是“便佞之友”,即巧言令色、巧舌如簧的人。这类人讨你欢心,投你所好,给你灌迷魂汤,引你走入歧途,满足他的愿望。胡长清的堕落就是因为他在担任江西省副省长期间,一老乡投其书法爱好,为其送文房四宝开始的,导致最后现金贿赂,从而将胡长清拉下了水。当然,胡长清的堕落与自己缺乏道德修养、法律知识淡漠、放弃党性原则、违反党纪党规、放弃自己的信仰和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有很大关系,但与其“友便佞”也不无关系。按照孔子的观点,这三种人断然不可交。

与交友观相对的还有三种快乐观。孔子指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季氏》)

第一点,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孔子认为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研究学问和做人的规矩,那个时候就是研究礼乐和个人修为与品行修养。因为古时候的人们一辈子的修为就是如何使自己成为君子、成为圣人。圣人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也就是使自己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第二点就是“乐道人之善”,就是赞扬、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多讲别人的好处、优点。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也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处世哲学。几个人在一起聚会,有人喜欢问长问短、问这问那,像调查户口一样,太过关心人,很多外国朋友相当不习惯,觉得你在妨碍他的自由,在探寻他的隐私,很不自在。尤其是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这在西方是禁忌。再就是中国人喜欢当面奉承人,当着人的面讲你好威武哦,好漂亮哦,好有气质哦,等等,转过背去就数落他的不是。所以,孔老夫子就提出,我们应该多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和品质,要培养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只要是人就一定有短处、有不足。但要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多包容别人的短处和不足。宋代名相王曾就说,对朋友要“扬善公庭,规过私室”,这是个人很高的修养。这句至理名言成了曾国藩教育弟子和身边工作人员的金玉良言,也成了他统领军队、在朝为官的秘籍,在《曾国藩家书》中就有“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记载。一个人无论成功与否,自有他的长处和优点,所以,孔老师说道人之善,是真正的为人之道和修养。

第三点是“乐多贤友”,即多结交贤良的朋友。好朋友多多益善。中国有句俗话,“走的路多会的人多,吃的菜多得的油多”,这是讲人生历练的重要性。我个人的经验,除了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还要广交朋友。广交朋友很有好处,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不同渠道和内容的信息,这对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阅历大有裨益,尤其是参与小组讨论和一些社团组织,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信息,这对自己从事学术研究和为人处世、成事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帮助。

关于损者三乐的观点,我认为孔子提得特别到位,两千五百多年了,折射到现在,依然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源泉和落脚点,这不得不让人钦佩孔子的伟大:圣人的思想可以世代绵延,照耀千秋。

第一点就是“乐骄乐”,即喜欢骄纵放肆。这种人把个人享受、奢侈铺张,如莺歌燕舞、纸醉金迷、酒肉之乐等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交友之道。第二种就是“乐佚游”,即纵情游乐,也就是从事不正当的娱乐,如把打牌赌博等作为人生最大乐趣。第三种就是“乐晏乐”,就是把宴饮纵欲作为人生快乐。孔子认为这三点都是对自己无益的作乐方法,是有损自身身心健康和道德操守的纵乐活动。

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有,而且很普遍,简直让你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现在社会上怪现象太多了,动不动就请客送礼、唱歌跳舞、打牌赌博、洗脚按摩。很多的事情,你走正常渠道,未必能办成,但通过非正常渠道却常常“水到渠成”,只要你舍得花钱就可以了。现在的黄牛党、狗仔队真的太厉害了,比如你在春运高峰期,买不到火车票,只要多出钱,黄牛党能给你搞到火车票。再比如,你酒后驾车甚至醉酒驾车,出现了交通事故,撞伤了人,按照现在的交通法规条例应该予以拘留甚至判刑,但有人却通过黄牛党可以前脚进交警大队或派出所,后脚就可以走人。这是小人的作为,是不足以效仿的,作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应该远离这些快乐,远离这些人。

所以,人品与人生是相辅相成的,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洪战辉的故事想必大家清楚。

洪战辉在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带大。艰难困苦不仅没有压弯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砺他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笑对人生,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学、读完了研究生,而且还靠勤工助学和用打零工赚来的钱供“捡来”的妹妹读书。尽管生活很拮据,但他从来没有申请过困难补助,还自己拿钱资助其他困难同学。他怀着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顽强地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关爱社会、呵护家人、勇于进取、自强不息。

洪战辉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充分说明:只要我们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我们的人生就会在这种关爱和奉献中得到升华,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EMl89QEOUxYpCz5cdG9cvbjAgIEdhLBUmnrDMIfqYEtzeqEfRQeYRyHxlscEOS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