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好学者的基本素质

荀子在《劝学》结尾用了很长的篇幅讨论君子的基本素质问题,也就是作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有品德的君子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纳起来,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做学问应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荀子指出: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就是说,不管一个射箭之人技艺如何高超,当你射出一百支箭即使中了九十九支箭,只要还有一支箭没有射中目标,就不能叫作一个善射者;驾车行走一千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但你还有半步未走完,就不能叫作一个善于驾驭之人。学习更是如此,一个为学的人,不能弄懂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吃透知识点,尤其不能专注于仁义道德,就不能算作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所谓学习,就是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坚持到底。有的人,一会学习这个知识,一会又学习那个知识,这就是用心不专一的普通人,而不是一个专做学问的人。

前面我们讲过,蚯蚓为什么能成功?就是用心专一。而螃蟹为什么非蛇鳝之洞无处安身呢?用心不专、心气浮躁的缘故。大家都非常熟悉小猫钓鱼的故事。一天,小猫跟着妈妈一起来到河边钓鱼。开始时,小猫学着妈妈的样子,专心钓鱼,但不大一会儿,小猫见无鱼咬钩,就有点沉不住气了,认为水下无鱼。而恰在此时,蜻蜓飞过来了,小猫就去捉蜻蜓,妈妈把它叫住,要它专心钓鱼。小猫又换个地方开始钓鱼。一会儿蝴蝶又飞过来了,小猫禁不住诱惑,放下鱼竿又去捉蝴蝶。结果一天下来,蜻蜓、蝴蝶没捉到,鱼也没有钓上一条,自己垂头丧气。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它:“你知道为什么你什么都没有得到吗?”小猫摇摇头说:“不知道。”妈妈说:“孩子,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千万不能三心二意,不然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尤其是你今后要单独谋生,更不能心浮气躁。”

我们做学问也是一样,为什么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学问等身,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成果,而有些人一辈子忙忙碌碌,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呢?就是用心是否专一。“当代麻神”李宗道 为什么享誉世界麻学界呢?就在于他一生的坚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李宗道驻扎沅江农村,专心致志研究苎麻。在苎麻生长发育期,李先生每天蹲在麻地里观察、记录、分析苎麻生长发育情况,晚上他不顾蚊虫叮咬,甚至冒着被毒蛇咬伤的生命危险,趴在麻地里观察、记录苎麻的生长势。他的坚守,终于使他成为麻坛第一人,在世界苎麻行业独树一帜。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故事 更是家喻户晓。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他和他的助手们先后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研究,历时六年,除了稻草增产外,没有得到任何增产结果。领导不理解,同行批评他,同事埋怨他,家人劝导他,但他并未灰心,而是认真总结了六年来的经验教训:“虽然稻谷未增产,但稻草增多了,就表明杂交有优势,只要转变思路,就一定能够使稻谷也增产。”这就是他的结论。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野生稻,并用六十六个品种测交,经过艰苦研究,终于取得了新突破,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课题组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到1995年,袁隆平的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998年,他又提出了选育超级杂交稻的研究课题,目前,超级杂交稻每亩单产已超过一千公斤。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而且人格高尚。他从小就立志要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吃饱饭,远离饥饿。后来他学农,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摸爬滚打,一辈子同水稻打交道。他的梦想是在他九十岁生日时,水稻亩产单产能够达到一吨,即实现“吨粮田”的目标,这一目标提前到了2014年。

因此,专心致志、矢志不渝,不被困难吓倒,不被挫折击败,是每一个人在学业上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

第二,向善、为善、成为善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问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是人生的两个大课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你就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知的人。所以荀子指出: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个向善、为善之人。如果一个人一生所学的东西,修为的东西,一点儿善心善行也没有,或者即便有也只是一种装腔作势,那就与夏桀、商纣等贪婪残暴的恶人没有什么两样。

前面已讲述了商纣王的残暴荒淫,下面给大家讲一讲夏桀王的故事。

夏桀王姓姒名癸,夏朝末代昏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但好酒贪色,宠妺喜,废朝纲,乱国政,后为商汤所灭,放于南巢,自焚而死,也有学者认为是饥饿而死。

夏桀做皇帝以后,把国家大事抛诸脑后,成天吃喝玩乐,尽情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荒淫无度,特别迷恋妺喜。据说妺喜貌美如花,倾国倾城,但成天不苟言笑。然而,只要听见裂帛之声,她就嫣然一笑。见如此,夏桀王于是下令每天派宫女专门撕裂布帛,以博取妹喜一笑。因此,每天撕裂的丝绸制品不计其数。当时,夏朝也有不少忠臣直言劝谏,说贪酒好色是亡国之举,他不但不听,反而为自己开脱,说:我听说普通百姓也是男有其分,女有其归,暖衣饱食,成双成对出入,夫唱妇随,生儿育女。我也只是喜欢妺喜,身边又没有太多的女人,这是什么荒淫无度?男人喜欢喝酒算得了什么呀?用得着你们这样大惊小怪吗?夏桀王不但荒淫无度,而且残忍无比。对外频繁征伐,对内鱼肉百姓。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当伊尹辅佐商汤举旗反桀时,举国倒戈,风起云涌,致使夏桀亡国殒命。

夏桀之所以亡国,就是不为善,只为恶,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因此,荀子告诫我们,一定要向善、修善、学善、行善。只有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学者,才能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领导者。

第三,为人做事做学问应尽量追求完美,应该向最好的目标奋斗。据《史记》记载,荀子五十岁来到齐国拜师学习,但据本人考证,荀子应该是十五岁至齐。荀子在齐国三为祭酒,相当于现在三届大学校长。他的学习不拘泥于一家一派,什么派都学,是博采百家之言以成自家一派。正因为如此,后学有的将其列为法家,有的将其列为墨家,有的将其列为道家或杂家。现在看来,荀子属于儒家应更为妥当,更符合学术研究结论。荀子一辈子从事学术研究,成果等身,经过西汉学者刘向整理删改,留于后世的精品之作共有三十二篇。荀子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精品留于后世,诚如他自己所说的: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在荀子看来,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个真正懂得做学问的人,一个真正有良知的学者,如果做学问不完备、不纯正,也就不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实事求是、符合客观条件和规律,那肯定不能够称得上是完美的。人们常常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板凳要坐十年冷”(《警世贤文·勤奋篇》),“十年磨一剑”等名言警句鞭策自己、勉励后人要专心、刻苦治学,做学问要精益求精、力求最好。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是文化上礼崩乐坏,学术上百家争鸣,没有中心的时代,很多学人为求功名、为求生存而心浮气躁,不专心求学。荀子强调学习的程序和方法,就是要坚持从经到礼的顺序反复诵读经典,用心思考、理解,以求融会贯通。同时,拜访良师益友,革除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培养有益的学识和学术操守。对于那些不是应该学习和理解的内容,眼不去看,耳不去听,口不去说,心不去想。只有到了特别想学习的时候,如同眼睛喜欢看五色,耳朵喜爱听五声(古时乐谱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口里喜爱吃五味,心里想拥有天下那种境界,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学者。荀子的这一思想继承了孔子学礼的思想,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论语·颜渊》)

第四,淡泊明志,无欲无忧。荀子进一步论述: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能够做到如此学问和修为的人,就能做到无欲无忧、淡泊明志。如此,权利不能使其屈服,众人不能改变他的意志,天下任何事物也不能动摇他的心志。活着是这样,至死也是这样,这就叫作有好的品德和操守。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为科学献身的人。

邓稼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1958年,三十四岁的他接受了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究的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一次核试验中,从飞机上降落的核弹,由于降落伞没有打开而直接摔到了地上。指挥部立即派遣一百多名防化兵到出事点进行搜寻,但始终未发现核弹的痕迹。邓稼先决定自己亲自去找。到了事故发生地段,他叫随行人员原地休息,自己独自前出寻找。经过精心搜索,他终于找到了几块碎弹片,他竟用双手捧起了弹片。经过检查,他终于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事情并未出现,但他仍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伤害。但直到1986年7月29日因患直肠癌去世,他没有疗养过一天。病危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留给后人的是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以及他为科学、为民族献身的崇高精神。

所以,荀子最后得出结论: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只有具备这样品德和操守的人才能坚定不移,能够坚定不移才能应付自如。既能坚定不移,又能应付自如,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天之所贵在其大,地之所贵在其广,君子所贵就在完美和纯正。

学习的确是一门苦差事,现在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不堪其重,尤其是在中国更是如此。小孩还不能说话呢,甚至从胎儿期开始,就对其进行教育。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特别重视胎教,但到底有没有效果,谁也无法验证。等到小孩上了托儿所、幼儿园,家长们只是想方设法地带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各种特长,总希望通过培养,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或神童。等到进入小学以后,除了没完没了的作业、考试以外,周末、节假日期间,家长们轮番带孩子学特长、学外语,补习各种功课,有的还要参加什么奥林匹克竞赛班。总之,小孩从出生到上大学这段时间足有十八年,基本是在成人化状态下成长,没有休息,童心泯灭。到底有没有天才?肯定有。但毕竟是极少数,假设人人都是天才,那也就等于没有天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智力肯定是先天存在差异的,而且并非人人都能在各个方面齐头并进。人都有自己关注的兴奋点和自己的优势特长,这才是家长们和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和研究的,不然就会陷于应试教育的怪圈,反而不利于小孩的成长发育,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方面的教训也是很深刻的。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小孩,家庭为其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成长机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上大学也非常容易,只要你想读书,人人都可以进大学。但事实是现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前更加突出,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吃苦耐劳精神越来越差,自我意识膨胀,个人主义严重等等。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进大学前,小孩是考试的机器,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小孩如释重负,反而感到不适应了。有的成天沉溺于网络天地,荒废学业、疏于人际交流,久而久之,性情大变;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四年下来,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知识,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有的学术不端,毕业论文抄袭剽窃,严重违背学术道德准则,等等。导致现在的高等教育虽然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反而大不如以前了。

学习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以养德、学习增智、学以立业之说,这在当代尤显必要。我们看一些领导人写自我剖析材料,尤其是查阅一些贪污腐败分子所写的反思材料。第一条就是:“没有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套话,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大直话。我们有些党政领导干部甚至高级干部,平时疲于应酬,无暇学习,即使安排进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级各类培训班集中学习,依然是疲于应酬,无法学习,以至于某省委党校安排一期地厅级干部培训班学习时,明确规定,不准秘书作陪,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学习心得和研讨论文的撰写。因为平时不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条例不了解、不理解、不熟悉,自己不知不觉违反了政策和法律法规条例但自己却浑然不知,这样的干部往往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没有不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不学习,整天应酬,不是饭局就是牌局,要么就是唱歌跳舞、洗脚按摩。1998年,中国南方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当时国务院、某省防汛指挥部明文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必须二十四小时坚守工作岗位,轮流值班,二十四小时不准关手机。但该省一市政府副秘书长却擅离工作岗位,关闭手机从事娱乐活动,指挥部多次电话联系不上,耽误抗洪工作,最后被撤职,真是咎由自取。 1Vg/uZhrV8DoM7G7eWYGgUy1/1wrWxxeAl4HWL2TLrUHJ8aiVDi/ZWhwvTJs6t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