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认为,一个人无论做学问还是为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操守,与人探讨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随声附和,更不能人云亦云,不然,别人就会认为你轻浮、急躁、盲目。下面这段文字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以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在荀子看来,别人问了不合礼法的问题,你可以不告诉他;别人告诉你不合礼法的事情,你不要去追问;别人谈论不合礼法的问题,你不要去听;对于那些不讲道理、态度蛮横的人,你不要去和他争辩。所以,抱着礼义之道前来请教你的人,你可以以礼相待;不以道义来拜访你的人,你完全可以避开他,不与他计较。所以说,来者恭敬有礼,才可以同他谈礼论道;来者言辞和顺,才可以给他讲解道义的原理;如果他态度谦虚、乐意倾听,才可以同他进一步谈论道义和礼义的精深要义。因此,明明知道这个人不可以同他交谈,却偏要同他交谈,这就叫作浮躁、不成熟;对于那些可以同他一起交谈道德礼义的人,却不与他谈论探讨,这就叫作隐瞒;不看对方的表情,不善于察言观色而与之讨论道德礼义,这就叫作盲目行事、不慎重。所以,对于一个有学问修养的人来说,必须能够做到不浮躁、不隐瞒、不盲目,而且能够谨慎地对待前来请教的人。《诗经·小雅·采菽》说:“不急迫、不缓慢的人,是天子所赞许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樊迟学礼的故事, 以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君子不傲、不隐、不瞽”的道理。
大家知道,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樊迟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樊迟拜师前,是鲁国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憨厚朴实、不爱讲话、性格内向,但他久仰孔子大名,于是趁为孔子五十六岁生日祝寿的机会,前去拜师学艺。孔子问樊迟:“你想学什么本领?”樊迟回答说:“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你应该向老农学习。”樊迟又说:“那我就向老夫子学习种植蔬菜花草的技艺吧。”孔子则回答说:“要说种植蔬菜花草我还不如菜农呢,你不如找菜农学习。”樊迟不知所措,茫然地盯着孔子:“那老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孔子耐心地说:“君子要有雄心壮志。身居高位能够做到礼贤下士,那么老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如果领导者仁义礼让,那么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身居高位的人如果诚实守信,则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天下的老百姓一定都会领着妻子儿女来投靠你,还用得着自己亲自种庄稼吗?”樊迟点头答话:“那弟子就学习礼,学习信。”从此,樊迟师从孔子,勤奋学习礼、信,终于学有所成。有一次,樊迟陪老师出游,他们一路来到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樊迟问老师:“请问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改正过错,辨别是非曲直呢?”孔子回答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做事在先,享受在后。也就是说,艰难的事抢在别人前面去做,而能获得奖赏的、容易做的事让给别人做,这样不就是提高品德、富有仁德了吗?不断地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不去过分指责别人的过错,具有包容之心,这不就是在改正自己的过错吗?如果遇事逞强,忍不住一时之气,忘记自己的身份和生命安危,甚至牵连到自己的家人朋友,这不是糊涂是什么?”
这个故事表明,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有自己的操守和志向,决不能鼠目寸光、胸无大志。
孔子一生不耻下问。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于是人们尤其是孔子的学生就开始发表议论了:谁说老夫子知识渊博、精通礼义?不是那么回事。要不然,他怎么到了寺庙里,逢人便请教祭祀、礼义方面的知识?后来,这个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不但不生气,而且还高兴地说:“我之所以逢人便问,这并不表明我什么都不懂,恰恰这就是合礼义的行为。”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驾车前往齐国,途经一座山时,孔子忙叫驾车人停车避雨,弟子问,为什么?孔子说:“你听,这么大的响声,一定是山那边下起了大雨。”弟子说:“这是海水拍打岩石的巨大响声,我家就住在海边,我对这种声音很熟悉。”孔子听说到了海边,很高兴,要上山看看海是什么样子。他们一路往山上走,看见一少年挑着一担清澈的水,顿觉口渴,就向少年讨水喝。喝完水,孔子感叹:“这海水真甘甜啊!”少年大笑说:“你太没知识了,海水又苦又涩,根本不能喝。这是泉水。”孔子的一名弟子大声呵斥少年:“住口!你知道这是谁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少年也据理力争:“孔夫子怎么了,他难道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吗?”孔子制止了弟子粗鲁的行为,虚心地向少年请教海水、泉水的知识。还有孔子向小孩请教怎么玩弹丸的故事,向老农请教如何种庄稼的故事等等。可以说,孔子一辈子不耻下问,态度很谦虚,从不以大圣人自居。如果我们有孔子的情怀和心胸,就一定不会轻浮、急躁、盲目。这样就具备了做学问的基本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