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思想的课堂 质疑更精彩

中学生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必须( )

A.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B.自觉纠正严重不良行为

C.远离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D.自觉遵纪守法

师:“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你怎么选?”

一部分学生:“选ABD。”

另一部分学生:“选ABCD。”

分歧集中在选不选C。课堂热闹起来了,像炸开的油锅。

“那就摆理由吧。”

认为要选C的同学,列出的理由有三: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二是“违法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三是不良行为发展下去会演变为违法犯罪,所以要防微杜渐。

认为不选C的同学不甘示弱,列出的理由也有三:一是人应该互相尊重,“远离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是不尊重同学的表现;二是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远离有不良行为的同学”不利于班集体团结;三是应该远离的是“同学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的同学”。

可是这道题出题者给出的正确答案是ABCD,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番思辨,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我,想从我这里得到结论。说实话,我在认真聆听,也在深入思考,我也不认同出题者给出的正确答案。但我对持两种答案的同学,都很欣赏,欣赏他们的执着,欣赏他们的自信,这是难为可贵的。所以,我为质疑的同学鼓掌!

师:“这道题出题者给出的答案是ABCD,我觉得,我们应该明辨是非,站在正确的一边,而不为书,也不为上。大家想一想:‘中学生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必须……’中的‘必须’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们各有说法,有的学生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必须’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一番讨论,大家都赞成《现代汉语词典》对“必须”内涵的解释。

“显然,这是一道条件性因果关系的多项选择题。那么,中学生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一定要‘远离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有同学说:“未必。因为,一方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一方面,‘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如果有较强的自制力,不但不会受不良行为的同学的影响,反而可以改变同学的不良行为。”

我说:“可见,中学生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未必‘一定要’远离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这样,同学们终于明晓,远离的是“同学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的同学”。

这节课的精彩缘于质疑。何谓质疑?我认为:质疑就是质询疑问,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有时,我们的课堂要慢下来,让质疑绽放精彩。质疑有如下几点意义:

第一,质疑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联想。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是开山斧,质疑是深耕犁,质疑可以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联想。因此,质疑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活跃的不平衡,激发求得新的平衡。质疑,启发学生深思熟虑。

第二,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兴趣。

质疑就是学生发表疑见、异见、创见,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学生有了质疑,想要求得问题的解决,就要探究一番。这时,学生可能翻书查资料,可能动笔写记录,可能讨论甚至争论。总之,学生眼、手、脑都要动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三,质疑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

质疑的过程,学生思考、联想、探究,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组织整合的过程。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是由点、线、面、体组成,学生通过质疑,实践着对知识的组织和整合。如,学生能把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联系起来,又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互帮互助的关系,这就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

第四,质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称为内部语言,质疑是将思考的内部语言说出来或写出来,转化为外部语言,在转化的过程中使疑问明朗化、清晰化;反过来,思维的内部语言又要借助外部语言来发展,语言器官所发出的动觉刺激是思维不可缺少的。所以,让学生质疑,说出、写出心里所想,必然会促进学生内部、外部语言的双发展,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情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学生的质疑,正说明他们对质疑的问题感兴趣。学生能够经常质疑,他们求知欲望会更强,质疑的情趣也会更浓。这就是质疑的情趣效应。 7zCQm2lRBvfJnPN2t7mVZQNNPL+RWxFyUnozvmyc9+r/rf7hhXgZwtqr0RtiT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