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问题教学的“抛锚探究”策略

受“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问题情景提供线索”的启发,我积极探讨问题教学的“抛锚探究”策略。

所谓问题教学的“抛锚探究”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利用问题情景提供的线索,引出系列问题,通过探究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图2-1

1.1 关于“抛锚”

要注意两点:一是选什么作为“问题情景”,二是引出哪些系列问题。

例如,我在“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一课的教学时,在认真备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了解学生情况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漫画《谁来为我作证》(如图 2-1)为“问题情景”,并由漫画引出学生思考的系列问题:“这幅漫画可以分为几层画面?”“漫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认为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法律对‘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什么规定?”“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

“抛锚”一般要考虑三个标准:第一,问题情景是否反映了国家工作和社会生活的重点、热点;第二,问题情景是否体现出教材内容的联系点以及思维形成的散发点或聚集点;第三,问题情景是否贴近学生思维的发展点。

只要符合上述标准,不管是故事、谜语、漫画或者实物、多媒体等都可以是“问题情景”,为教学所用。“抛锚”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由于上述问题的情景选得精妙,所以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

1.2 关于“探究”

抛锚之后,要靠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可以这样说,探究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由于探究是缘问题而起的,所以,不同的问题,探究就有不同的策略。

1.2.1 限答性探究

限答性探究通常是就事实问题,用回忆、复述或规定(下定义)的方式以获取关于某一事件的大概轮廓、时间顺序、详细情节和具体事实等。以“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为例:

大意——这幅漫画可分为几层画面?(略)

细节——漫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歹徒在打劫一妇女的钱包;许多人在围观,就是没人帮忙;执法者抓住歹徒了,但谁也不愿意作证。

规定——法律对“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什么规定?

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1.2.2 开放性探究

不求固定模式来确定答案,可以自由发挥阐释,或要求预测,或要求推断,或要求扩展,或要求区分,是拓宽教学的主要媒介。仍以“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为例:

预测——见义不为有什么危害?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害;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自己变得懦弱、自私等。

推断——见义勇为的情况将是怎样的?

大家伸手相助,有的……,有的……,很快就把歹徒制服,执法者到来时,大家把歹徒交给执法者依法处理。

阐释——法律对“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什么意义?

协助执法机关及时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公民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等。

1.2.3 反思性探究

反思性探究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结合个人经验,解释或总结自己的感觉、态度和观点,通过事件与学生个人经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例如:

感觉——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感觉?

一些社会成员道德水平较低,缺乏正义感,见义不为;被害者胆小怕事,忍气吞声,不敢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执法者执法有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等。

态度——你对见义不为和见义勇为的态度如何?

对见义不为,应该谴责,对见义勇为,应该赞扬,应该学习等。

观点——面对违法犯罪行为你应怎么办?

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稳定歹徒,记住相貌,看清去向,打“110”报警等。

问题教学的“抛锚探究”策略,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通过头脑风暴原理达到相互启迪、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在集体思维的协助下顿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抛锚探究”无非是个例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因此,在问题教学中一定要把思维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思考和探究。

(本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2001 年第 4 期) BwTOLkTKk8d7qj4/WVNB1JjTpyvSWWUchxALWqxH7bJOv5JUWqQXAPqTiUQ+9Y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