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朱子语类》复句的判定标准

为了更好地对《朱子语类》复句系统作精确详尽的描述,我们必须要把研究的对象界定清楚。只有在同一个层面、同一个体系内考察,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南宋时期较口语化的文献资料中复句的特点。从小句到单句、复句再到句群、段落、语篇,都是具有层级系统和连续性的,它们之间的界限有时并非明晰的,存在着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别。因此为便于分析描写《朱子语类》的复句系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判定标准进行简要说明。

1.语义角度

复句的AP和CP必须完整。以因果复句为例,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二者相连后构成因果逻辑关系,二者缺其一,意思的表达均不完整。如:

(17) 水星贴著日行, 半月日见。(《卷第二·理气下》)

例(17)中AP “水星贴著日行”表示“原因”,CP “故半月日见”表示“结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因果复句。

标记词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就判定某个句子为复句,因为即使出现一些标记词,但AP和CP之间并不是相对应的逻辑关系,这种情况不能算作复句。如:

(18)黄鲁直以元祐党贬,得放还, 因为 荆南甚寺作塔记。(《卷第一百三十·本朝四》)

该句虽有“因为”出现,但不能据此判断其为因果关系的复句。

2.语法角度

AP和CP应是双向孤立的,彼此之间不能产生包含与交叉。在我们能看到的文本上应有标点符号(例如逗号、分号等)或标记词来断开。若AP和CP之间出现互相嵌套的关系,本文就不作为复句来进行考量了。例如:

(19)又有所谓祷之而应,祈之而获, 亦所谓鬼神,同一理也。(《卷第三·鬼神》)

该例中指示代词“此”指代前面整个小句的内容,整个句子实为一个单句。

3.语用角度

承担多个表述功能的多重复句,亦不在本文复句的考察范畴。如:

(20)及赵丞相居位,方稍能辨别;亦缘孟后居中,力与高宗说得透了;高宗又喜看苏黄辈文字,故一旦觉悟而自恶之,而君子小人之党始明。(《卷第一百一·程子门人》)

4.为了尽量保证所调查文献语言的同质性,我们在对《朱子语类》复句进行定量统计时,只分析朱子及其时人的话语,对其中引用“四书”“五经”等前代先贤典籍中的话语,不再加以分析。

(2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卷第一百四十·论文下》)

5.还有一类特殊的句子需要注意。因为本文是语录体,故而“谓”“曰”“言”等词出现频率很高。该类词与其后所加的转述类语言存在多种多样的复杂关系,如复指、同位等。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将其作为另一单层次的句子来处理,不与后面的句子发生联系。

(22)或问:“理在先,气在后。”曰:“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卷第一·理气上》

(23)蜚卿问:“‘纯亦不已’,是理是气?”曰:“是理。”《卷第四·性理一》

(24)问:“人有强弱,由气有刚柔,若人有技艺之类,如何?”曰:“亦是气。如今人看五行,亦推测得些小。”《卷第四·性理一》

总之,将上述标准界定好再进行分析,标准统一,结论才更加可靠。 HKrWftyXETMjpXq7uqJV6W4cpg0Z93b5KYbXbjgPCAN+Hxd5QOerjxWAPp5odp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