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近古汉语复句研究特点

一、近古汉语复句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意义:

第一,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对于《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目前仅有两篇论文缺乏详尽、精细的描写和研究。因而以此为选题,可以丰富近代汉语共时性语法研究的成果。

第二,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字、词、短语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句法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对以《朱子语类》为代表的南宋语言状况描写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历时比较,有助于理清汉语语法演变的脉络。

第三,从泛时的角度来看,古今汉语复句还有一定差异性。现代汉语复句的研究不能完全含纳古今复句的所有情况,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古汉语语料入手来研究复句,可以推动汉语复句的深入研究,更好地沟通、联系古今汉语复句的研究。

第四,抓住标记词这个有力的工具,以此为线索,以点带面,以穷尽性的统计和细致的描写对其用法和复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第五,本文对《朱子语类》复句的研讨不仅是语法层面的,同时对其语义和语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力求从多个角度充分挖掘语料呈现出来的语法特点。

二、近古汉语复句研究框架

本文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朱子语类》的八类复句做全面系统的描写,进而揭示南宋时期复句的基本特点。全文共分四大部分十一章。

第一部分为绪论,内容包括:总结回顾汉语复句的研究概况及《朱子语类》这部专书的语法研究概况、研究目标、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对八类复句做出界定,并就其特征和判断标准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为系统篇,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八章。这部分对《朱子语类》的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和因果复句进行具体的描写分析,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揭示《朱子语类》各类复句的特点。

第四部分为结论篇,总结本文所做的工作。

三、研究方法

我们应用“语表”“语里”和“语用”等多视角的观察模式。标记词是复句在形式上的重要内容,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来观察《朱子语类》各类复句的“语表—语里—语值”的关系,并试图做出解释。

我们应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在复句的研究中,我们注重形式标记的有无及其变化造成的复句意义的变化。

我们应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在动态语境中实现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交流情感的目的。这就决定了语法研究也要注重动态的观察。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寻找静态成分对于动态部分的影响及动态的内容是如何制约静态语言内容的排列组合。

我们应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法现象进行描写,然后给出相应的解释,是历史语法研究的两项基本工作。笔者在对《朱子语类》复句的句法表现、语义特征及语用目的做细致的描写之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适当地对几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中的复句进行大致的比较,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进而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为撰写本论文,笔者针对《朱子语类》,以其中标点体系完整的句子为最小单位,建立语料数据库。在复句分析时,笔者采用数据库语言设置相应的查询或排除条件,进而尽量客观、精确地分析、统计出符合分析需要的相应语料。以“如”字分析为例:语料库中含“如”字的句子共19303条,由于是复句研究,因而首先将单句排除,排除后相关资料共计16560句。作为假设复句标记词,“如”字通常出现的位置多为AP的句首,考虑极值情况对本次分析影响较小,因此设置“如”字在句首的筛选条件,进而将分析资料进一步缩小至4202句,此外,排除如今、如何、如此等用法,最后将分析范围缩小至1096句,随机抽取其中一百句,其中符合要求的占80%以上,再经过人工分析和比对,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复句用例。

论文中还常常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复句标记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严谨的统计,针对其典型特征进行定性说明。总之是将描写、解释、理论相结合,将共时、历时、泛时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合理的分析和研究。

四、研究理论

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有标复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语法学界相关理论成果较多。由于汉语尤其是古代汉语具有词性多样性、词义复杂性和词汇隐晦性等特点,使得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丰富多样,充满了多义和歧义的含义解读,且对于缺少形态标记的汉语来说,在语法上具有趋简性、兼容性(邢福义,1997)和句位高效性(储泽祥,2010),这些特点使我们更加有必要以有标复句为抓手,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近古汉语的复句系统。学界也对此产生了多种研究理论,如修正扩展的标准理论、支配和约束理论、广义的短语结构语法、框架语义学等。这些理论对本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标准理论

标准理论隶属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由句法、语义和语音三个部分组合而成,句法部分由两种结构组成,分别是句子深层的结构和句子表层的结构;句子的语义是和句子的深层结构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就是句子的语义内容是由深层的结构所提供的,深层结构提供语义后,再结合相关规则通过句子表达出来。扩展的标准理论中的转换部分又进一步提出了“虚迹”(trace)的理论。转换中某个成分由于移位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了虚迹,可以用于复句深层和表层结构的分析。

2.支配和约束理论

支配管辖理论主要分析短语中心语与其补足语之间的管辖关系。如果中心语管辖其补足语,中心语就是管辖成分,而补足语就是被管辖成分,而含有管辖成分的最低层S或NP就是管辖范围。

在运用这个理论的时候,需要根据近古汉语的特点,界定两个概念:统领和管辖。统领:如果有两个范畴X和Y,当支配X的上一层次结点也支配Y,并且X和Y互相不支配,在这种情况下,X统领Y。管辖:如果X统领Y,并且X和Y直接下属于同一个最高量投射,那么X管辖Y。

约束理论,就是语义解释的照应关系,它要说明在管辖区域内的成分,在何种情况下是自由的,在何种情况下是受约束的。分析复句时有三条约束原则。

a)照应词在管辖区域内受约束时,其先行词必定在管辖范围内。

b)代名词在管辖区域内是自由的。

c)指称词总是自由的。

3.语义框架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揭示了语义在现实话语中存在、使用的背景和动因。通过基本语义框架的描写确定词语意义的解释和功能。他指出同一框架下的动词不但共享一个结构,而且具有相同的角色,是认知语言学范式的一部分。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当理解某一个概念结构中的某一个具体概念时,一定要基于对整个结构的理解,当这一个特定的概念结构中某一个具体概念进入书面语文本或口语交谈环境中时,它所包含的所有概念同时都会被自动地激活。《朱子语类》作为口语性很强的文本,随着复句的展开,一种意象图式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从而达成全面和深入的语义理解。

4.依存语法理论

依存语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梵文语法,然后发展成传统语法学家所经常用到的句法的表示形式。1959年,法国语言学家吕西安·泰尼埃首次在其所著的《结构句法基础》一书中提出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单位内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揭示其句法结构。从那以后,他的依存语法和配价理论在世界各地的语言学研究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在依存语法的定义中,“依存”是指句子中所有词之间具有的支配关系,它不是等价的,而是定向的。那些对其他词进行支配的词叫作支配者(head),那些被别的词所支配的词叫作从属者( dependency)。该理论对研究有标复句有着极为重要和显著的作用。 smzs2cjEfgQqrIgbm76KIKzlg5HVQDIC2BWYJ89XMhikHyTLCbqKWCsi5gUhCgFr

五、本文使用的符号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