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复句的研究现状

一、纵向研究概述

在汉语语法研究历史中,复句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颇多争议。它的定义存在各种细化的差别,诸如汉语划分单、复句的必要性,复句的层级应该是怎样的模式,其内部领域的再深入划界等,至今仍争论不休。因此,我们对它的深入研究既艰难而又富有意义。因复句使用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其研究的内容将持续而深刻地推动整个语法学界理论完整性的构建和研究方式、方法的再创新,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清晰的思路理清汉语复句研究的轨迹与脉络,对复句研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进而对整个汉语语法结构进行全面、精准的划界及正确的整合。

复句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其语法内容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复句作为语法的主体语言本身具有字、词、句的层级特征。我们应遵循这一思路,在理清时间脉络的同时,从复句本体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出发,描述历时性理论的发展时期。为此,我们将复句的理论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来研究。

(一)创立时期

《马氏文通》(1898)是最早关涉复句理论语法的书籍,但它只是笼统地介绍了这种复杂的句子,而没有用比较专业的学术语言来指称,如单句、复句等词汇还未曾出现,当然也谈不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直到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的出现才开始打破这种局面。该书虽然完全是借鉴英语语法来研究,并且所举例子也大多是英文句例,但其列出了专门的章节,开始涉及比较内部的复句问题了,所以真正开复句研究先河的应该是这部《英文汉诂》。

(二)对比思考时期

“复句”二字首次在这个时期正式出现,单、复句之别由此开始产生。在延续第一阶段成果的同时,学者们对比西方的复句研究理论,在一种自觉的状态下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修正调整。该时期的经典著作当属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该著作针对汉语复句的分类层级和细化描写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显著特点为:其一是对复句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分类,共分为主从句、等立句和包孕句。其二是尽可能全面地将每一种复句中的关联词进行全面的罗列。

由于黎锦熙先生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得复句开始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对第一时期的思考、深化和调整,为下一个讨论定型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研讨定型时期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以何容先生的《中国文法论》(1942)为代表,对舶来为主的语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为此他在书中特设一个章节,即第六部“论复句与连词”,认真从各个方面对其前涉及的复句理论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舶来”主义的不足和问题。比如,不加分析对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照搬;又如,其分类完全是从英文复句框架拿来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及各种原因,何容先生也未能给出自己的定义,然而他的总结和见解还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此时另一个语法大家王力开始创建其复句体系,他在《中国语法理论》(1944)中就主张以句法作为其重要基础。首先他赞成《新著国语文法》将主从和包孕两种句子分开考察;其次又将复句体系划分为等立和主从两个大的类别。他谈道复句时特别强调:“中国的复句往往是一种意合……如果没有任何语法成分把两个句子形式联合起来,无论它在意义上怎样关联,也不能认为是一个复合句。”

进入二十世纪中叶,美国描写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语法学界。当时的语法学家多受这股思潮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他们同样以句法研究为重。在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中侧重用语义标准来衡量汉语句子语法。他将复句分为6个大类19个小类,不再用对比,通过单句来说明复句,而其对重新为自己界定的概念“繁句”进行了各种细化的表述并和复句之间的差异作了清晰详尽的阐述。

结合前述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汉语复句自身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复句的定义已经深入人心。根据汉语复句理论发展过程,我们可将当时学术界所公认的内容归纳如下:1.对复句的内部切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词语、短语、句子等。2.单复句应该被区分,但是角度各有不一。3.包孕句在这个时候基本已经被认定为单句,而不再纠结其到底归属于单复句中的哪一种。4.复句的划分已经开始出现,但是还比较单一。复句的划分只有两种方式:其一为两分法,其二为根据逻辑直接划分出十几个小类别的单级分类法。

(四)多元转型期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语法学界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方法纷纷涌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各个语法学家努力探索复句中的各种语法现象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语法理论专著,虽然只是一本小册子,但是含纳了语法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论题。在单复句问题上,吕叔湘不仅指明了其复杂性的原因所在,并且提出应该把眼界放宽一些,特别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复杂性和句子格式的多样性。

此外还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语法学家,如胡裕树(1981)、张斌(1996)、黄伯荣、廖序东(1997)等,他们都对复句的系统持比较稳妥保守的意见,虽然这也是教学语法体系一直坚持的部分,但还是在进一步描写和深化上做了大量工作。

(五)精细新解时期

此阶段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2001)和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1998)当属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邢福义借助逻辑学的内容对复句的关系进行新的排列、归纳和整理。他将整个分句开创性地划分为三大类别:并列式、因果式和转折式,甚至用到诸多数理逻辑方面的内容来描写汉语复句。他的很多论文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谈谈多重复句的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试论“A,否则B”句式》《说“句管控”》《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等。

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则将目光转向三个平面,使用形式语法和逻辑语义相比照的方式,对复句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从而构建了一个有异于以前的复句系统。我们可以看到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色彩极重,对西方的各种流行理论都有所涉猎,如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等。但同时王维贤对此认识很清晰,并不盲目照搬到汉语中,而是发挥所长用其分析了众多现在复句界难解的命题。

二、两个层面现状概述

(一)古代汉语复句研究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受对语料的熟悉程度与应用范围等影响,目前的复句研究八成以上被现代汉语所占据,对古代汉语则相对较少涉及,而且在研究方面,重理论建构,轻相对应的实践。所以古代汉语复句的研究仅限于一些语法著作,其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各类汉语史以及古代汉语语法专著。主要有王力的《汉语史稿》,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下册),孙良明的《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孙锡信的《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周法高的《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上)),太田辰夫的《中国语历史文法》,向熹的《简明汉语史》,曹广顺的《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唐子恒的《文言语法结构通论》,何乐士《汉语语法史断代专书比较研究》等。在这些著作中一般都会有一个章节来专门论述复句的相关内容。

2.各类古代汉语专书句法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如祝敏彻《〈朱子语类〉中的偏正复句》;周会娟《〈韩非子〉有标复句研究》(2009);胡明扬《〈老乞大〉复句句式》(1984);白兆麟《〈盐铁论〉句法研究》;陈顺成《〈孟子〉复句研究》(2007);刘艳《〈颜氏家训〉复句研究》(2008);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2003);颜琪艳《〈林兰香〉有标复句研究》(2012);魏海艳《今文〈尚书〉复句研究》(2010);赖江《〈晏子春秋〉复句研究》等论文。

从白兆麟《〈盐铁论〉句法研究》开始,历史专书的复句研究也开始进入学术界的研讨范围。该书对上古汉语句子,特别是复句描写翔实、细致、全面,奠定了专书句法研究的基础,影响了此后大批汉语句法专书的描绘类著作,从而引发了大量针对专书当中某种复句的研究,如《〈荀子〉单重按断复句研究》《〈孟子〉假设复句初探》《〈论语〉中按断复句与其他句式的区别》《〈朱子语类〉的让步复句》《〈老乞大〉、〈朴通事〉的复句》《〈左传〉复句的形式标志》等文章。

3.关于复句断代史的研究。例如《上古汉语时间复句说略》《先秦解说复句初探》《先秦因果复句初探》《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及假设连词专题研究》《论古代汉语复句的紧缩》《古汉语假设复句三议》《中古假设复句关联词研究》《古代汉语因果复句句型探究》《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等,但是它们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以近古早期复句来进行分析的文章更是不多见。

(二)现代汉语复句研究

现代汉语研究的起始点当属英语的各种从句。严格意义上的复句可以追溯到《马氏文通》中关于句读的一章,虽然终因历史的局限性而显得相对笼统。其后发展如前文所述各个大家在自己的汉语语法著作当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了复句。因为这是一个逃不开、避不掉,每天生活都在使用的一种语言单位,故而在现代汉语中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也将其分为两类:

现代汉语的语法通论: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刘世儒《现代汉语语法精义》、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张静《汉语语法问题》、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等。

单篇论文及学位论文类:邢福义《略论复句与推理》《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陈玲《汉语复句的虚实转化研究》、陈小红《现代汉语转折复句的语义基础》、沈迪《递进类关联词语研究》、王长武《复动补充复句研究》、罗进军《有标假设复句研究》、尹蔚《多维视域下有标选择复句研究》等。上面仅是少数几个例子,至于研究各种复句及其标记、语义、语用的论文更是数不胜数,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总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比较,无疑后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此其成果自然更加丰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复句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其一,今重古轻。古代汉语复句的研究较为薄弱。从数量上看,相对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复句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先秦和明清两个历史阶段,宋代的专书复句类研究目前为止为零。

其二,复句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是缺少实践分析。因为古汉语的语料整合、筛选相对困难,要建构完整的语法史体系必须要加强对古代汉语专书的研究,尤其是近古汉语。这样我们才能在印证复句理论的同时,发展复句理论,探求复句发展演变的历史,同时为古代汉语句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其三,古代汉语复句研究理论相对传统,将现代语言学理论运用到古代汉语复句研究中,是对古汉语复句研究的推动和新的突破。

三、复句的两大焦点问题

(一)汉语单、复句的有无

吕叔湘说“单句、复句的划分是讲汉语语法叫人挠头的问题之一”。此问题历来看法不一,在语法学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以孙良明为代表的专家们形成一派,他认为《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评析》(2000)“按句法结构去划分、归纳句子结构类型,就无所谓单句、复句之分”。汉语只要划分单复句,就会永远让讲汉语语法的人“挠头”;要想不“挠头”,只有取消单复句这一分析法。

但这个观点总体来说并非学术界的主流,占大多数意见的如王力、吕叔湘、邢福义等普遍认为从汉语语言实践运用的功能以及篇章的合理布局角度来说,划分都是必要的。我们认同后者的观点,单句和复句应该被划分开来,它们都是句子这个层级下的具体类别,二者同处一层,是彼此平等的句子类型。

这种划分可追溯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其句法分类一篇就谈及“句子”的分类:

表1 《英文汉诂》句法分类表

这完全是按照英语的句子分类框架开创的汉语句子分类的源头,连名字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这种分类虽有不足之处,但是开创之功不可湮没。其后的各种关于复句的语法著作分类都是从这里延展而来的,有人说汉语形态简单,属于原始语言,但我们认为这种定义过分简单、片面,这并非衡量语言是否原始的标准。它不过是中西语言本质的区别之一。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对汉语单、复句子的分类加以全面排斥。在实践当中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一定要进行区分,更何况还有诸多专家提出的例如“结构、语义、功能”等标准。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看各位语法界前辈的划分方法及意见。

其一,黎锦熙、刘世儒的“成分划定论”。他们在《汉语语法教材》曾写道:“复式句和单式句区分的标准,简单说就是‘成分划定法’。单式句和复式句在结构上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看某一语言单位能不能被划定为另一语言单位的成分。能,就是单式句;不能,就是复式句。”

其二,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的“深化层次论”。“不能把分句看成词组,因为复句里分句间的关系,不是词组和词组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分句之间的关系解释为词组平面上的任何一种关系,诸如主谓关系、述宾关系、偏正关系之类。总之,分句是比词组高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可是又不同于句子。”

其三,杨伯峻、何乐士(1992)认为:“总的来说复句是指有两个以上的分句(或谓语读)组成的意义相对完整的句子。分句(或谓语读)之间不是互为句子成分,而是有着语义上的逻辑关系。”

其四,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2009)提出“结构论”。构成复句的直接成分——分句之间没有任何句法关系,无论直接成分是一个小句形式还是一个词或者短语形式;而单句的直接成分——词或者短语之间一定有某种句法关系。

其五,吕叔湘的“词结论”(1982)认为,词结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谓简句就是只含有一个词结的句子,与之相对应的繁句通常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结的句子。词结和词结之间是构造性的结合关系。

虽然说法众多,且各位大家的意见有差异之处,但也不乏交叉并举之处,总体归纳为:

1.功能性标准。基于单复句的定义来分析,不能断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即为单句,反之则为复句。

2.语义标准。即能否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复句一般有两个组成部分,二者必须归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时,其含义才能全部表达。而单句则能相对完整表述一个整体的意义。

3.语法标准。具体表现在语音停顿、关联词语、谓语动词的数量等内容上面。结构中心是最重要的。有一个则为单句,两个或以上则为复句。在遇到一些难以判别的情况下,标记词就是重要的判断工具。

如表2是各家单复句划分标准的对比参照表:

表2 各家单复句划分标准参照表

结合复句的实际特征,借鉴各个语法学家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采用综合标准,而非单一标准,可以以结构标准为主,意义标准、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为辅来区分单复句。复句应该具备下述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从形式上来看,由两个或以上的分句复合而成的句子才能被认定为复句。

第二,分句不能出现彼此含纳的情况,否则就成为一个单句了。

第三,语义上,必须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此外,标记词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借助于它的力量有助于更好地辨析单句和复句的差别。单复句之间难以划分的只是交集地带和特殊用例,这也是专家们在不断讨论的地方,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大量的语法事实进行研讨和归纳。至于那些难以索解的问题我们不妨回到历史语法的视野范畴中探索研究寻找答案,正所谓昨天的词法也许就是今天的句法。所以我们选择《朱子语类》的复句进行研究,也是为解决那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一些描写、分析的依据。

(二)复句的划分

复句划分的类别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级分类,一次分出十数种复句的类别。代表性意见有两家:1.赵遵礼(1985)按照逻辑语义进行复句分类,共划分为11种:条件、目的、选择、假设、连锁、顺承、并列、递进、转折、因果、让步。2.周法高(1993)同样以逻辑标准进行划定,分为因果句、时间句、平行句、假设句、容认句和转折句6大类型。

以胡裕树(1995)、王缃(1985)、刘振铎(1986)、张静(1987)、黄伯荣、廖序东(2008)为代表的联合、偏正二分为主的双分法是当今复句界一个重要的划分方法。此外,还有黎锦熙、刘世儒(1957)、王力(1985)、史存直(2005)的等立、主从复句二分法以及黄成稳(1990)的因果、非因果划分;王维贤(1994)的单纯、非单纯划分;朱晓农(1989)的推导、非推导等多种划分方式;以杨伯峻、何乐士为代表的并列、连贯、偏正为代表的三分法;此外还有邢福义(2003)的因果、并列、转折三分法;董为光(1999)的并列、相承、转折等多种内容不尽相同的分法。

代表性意见表3,以便比较分析:

表3 复句划分标准意见表

续表 JYghmja7W1/PeaVO4j6X85TnVG6Zh+7qZuH4Qvb7uC5L7WV85VW0QmExs2qhg+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