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朱子语类》复句的语用特征

从上古汉语到近代汉语,复句的发展嬗变模式以及成形机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轨道。其一,语义特征的历时变化经历了如下阶段:复句由单纯的称述到可以适时加入阐述者的思考来推理,再到因为具有足够的逻辑理解力,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这样一个过程。其二,从话语交际角色来说,则是经历了一个从第三者视角的静态陈述者到事态情理的复现者,再到组建甚至创造复句内部框架的参与者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语义重心在凸显和变化,主观化的程度在不断提升,从而促成了复句语用的日渐成熟。到了《朱子语类》所处的近古时期,其复句已经发展到了上述两部分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说,无论结构复杂程度,语用的多样变化,以及阐述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和现代汉语复句相差无几。但是,《朱子语类》毕竟是用文白夹杂的语言写成的,它自身的独特性和历史阶段性,会使其语用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点。

一、语义重心

(一)判定方法

所谓“语义重心”是指:句法结构中说话人所传达的和受话人接受的语义的重点部分,我们称之为句结构的语义重心。语义重心只是语义表达的着重点,不是也不能代表句法结构语义的全部内容,不等于句法结构中非重心成分的语义。

对于复句这个层面的语义重心判定,不同于布龙菲尔德提出的句子内部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它主要考查的是AP的CP关系,更多依靠的是如下几种重要的方法:

1.语序判定法

每一种语言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这是指除时间因素以外的所有顺序的排列方式。“叙述顺序”是指意群的排列依据表现为除了时间因素之外的数种语序排列方式,可能涉及轻重缓急、远近亲疏、地理方位、人物观点一致条件下的切入角度、语言表述习惯等。

复句当然也不能摆脱这种顺序的限制。汉语的特点一般是语义重心在后。语序判定法就是利用这个原则来对复句的重心进行判定。比如,条件复句中按道理来说通常所见的AP和CP的语序为[条件→结果]时,语义重心类型为Fo3;当条件复句中AP和CP语序发生颠倒的时候[结果→条件],语义重心类型为Fo2型。

2.标记判定法

该方法主要针对有标复句,以标记词的数量、位置进行分析的方法。以条件复句为例,在没有标记的情况下条件AP和结果CP之间没有支点,两者是一种平衡、均匀的分布状态。这个时候标记词就成为砝码了,这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标记词数量越多,重心越重。第二是位置距离AP和CP中间越远,重心越重,这正如杠杆原理一般,离支点越远,可以使用的力量越大,越能凸显效果,可简写为CS→[数量(N),距离(L)]。

3.语义判定法

汉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即形态缺少曲折变化。句法结构的形式上所受的制约比起西语要小得多,所以组块之间的语义选择就非常重要。该方法的核心含义即阐述者要突出表现的、希望听话者着力关注的内容是句子的语义重心所在。

(二)分类

语义重心是复句所表达内容的重要部分或核心,是说话人要特别强调的内容。我们就依照上述方法将复句的语义重心分为三种类型: AP重心型、 CP重心型以及双向重心型。

1.AP重心型

与CP相比,语义重心在AP上,标记为Fo1。例如:

(40)只要他稍稍追听,便收杀了。(《卷第二十五·论语七》)

本例的语义重心即在AP,凡是符合AP所提出的条件,就会出现CP所表示的结果。

2.CP重心型

与AP相比,CP是话语的语义重心,标记为Fo2。例如:

(41)圣人之意,不独是教人于富贵贫贱处做工夫,须是到终食不违,颠沛造次都用工,方可。(《卷第二十六·论语八》)

例(41)中,“圣人之意”要求的是,不仅要做到“教人于富贵贫贱处做工夫”,“还须……方可”。很明显,“还须……方可”(CP)是该复句的语义重心所在,而AP则起铺垫或衬托的作用。

3.双向重心型

AP和CP都较重要,语义强度相当,语义重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偏移,标记为Fo3。例如:

(42)静则察其敬与不敬,动则察其义与不义。(《卷第十二·学六》)

二、程度差异

标记词因其来源、语法化程度不同等原因,在表达某种标记含义时,程度上也是有差别的。这在假设复句中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尝试对假设复句以此为一项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假设复句当中含有“果”字的标记词往往强调所述事态的真实性,假设度较低;含“假”“设”等标记词的则假设度相对较高,我们分为低、中、高三个层级。

三、语气类型

要论及句子这个层面的问题,语气是必须要进行探讨的,因为语气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相同的文字表述若使用不同的语气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交际效果。古代小学对此阐述得并不充分,《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著作仅在对语气词等虚词论述时,才略有涉及,尚未形成系统。直到现代才开始系统研究,王力就认为“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叫做语气”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语气”的解释为,一是说话的口气,二是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因为《朱子语类》毕竟是历史文献,很难从第一点入手进行考察,所以我们仅在语法范畴内进行分析和研究。

《朱子语类》为语录体作品,记载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较真实地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口头语言。通过对语料中不同类型复句的研究,语气在交际中的作用会有一定的呈现,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考察。我们将句子语气(mood)分为四类:陈述(M1)、疑问(M2)、祈使(M3)、感叹(M4)。经过观察我们发现AP的语气绝大多数都是陈述型,极少出现其他的种类,但是CP的情况比较复杂,4种语气类型都有较多的用例。因而我们有必要针对每一种复句类型CP部分的语气进行探讨,发掘其特点和规律。故文中对每一个标记词的用例都设定了该项研究,通过对用例及数据的分析获得结论。

语气的判定手段主要有三:第一是语调,语料研究则是依靠句中的标点。

(43)抑天无心,只是推原其理如此?(《卷第一·理气上》)

例(43)是一个拥有疑问语气的选择复句。除了语义外,句末的问号是一个明显的提示。但是标点毕竟是后人所加,统计时我们也会进行二次认定。

第二是从特殊的句法格式。比如带有语气的句法格式、词语重叠、移位等。

(44)不是人做,却教谁做?(《卷第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

(45)我不理会,也得好好做官去!(《卷第一百九·朱子六》)

第三是标记词。这是一个明显的判定方法。

1.陈述语气

贯穿整个文言文时期的代表性陈述语气词语是“也”和“矣”。在《朱子语类》当中也是如此。例如:

(46)造化若用此物为雹,则造化亦小矣。(《卷第三·鬼神》)

(47)向惟见周茂叔语及此,然不及先生之有条理也。(《卷第一·理气上》)

2.疑问语气

疑问语气,当中表示传疑的“乎”,反诘的“哉”“焉”以及要求证实的“与”等。例如:

(48)盖周公以管叔是吾之兄,事同一体,今既克商,使之监殷,又何疑焉?(《卷第八十一·诗二》)

(49)山川之神,季氏祭之尚以为僭,况士庶乎?(《卷第二十四·论语六》)

3.感叹语气

感叹语气是人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表达的一种感喟的情感。常有标记有“也”“乎”等。例如:

(50)不看题目,却成甚读诗也!(《卷第十一·学五》)

4.祈使语气

祈使语气,是以命令和请求为主的一种语气类型。常出现标记词“愿”“请”等。

(51)至有临刑时,平日念佛者,皆合掌,愿后世莫生王侯家!(《卷第一百三十六·历代三》)

(52)琮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卷第一百一十八·朱子十五》)

综合上述标准对《朱子语类》复句语气进行判断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南宋时期人们的语言交际方式有一个较新的认识。 Vzv5Qgn/Wl8hCwAkMH7pXICLDti2rvp0PEcCdFBoWTargeAy7UFbFHkvvqpKAz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