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朱子语类》复句的语义类型划分

著名语言学家Sweetser从说话者的认知维度出发,用英语作为主参考分析语言,将复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即内容域( content domain)、认识域( epistemic domain)、言语行为域( speech act domain) 。此后沈家煊(2003)将该理论引入汉语研究,并将其合理而科学地运用于汉语复句分析当中,写了《复句三域“行、知、言”》一文。他有针对性地将复句从另一个语义关系角度加以概括从而归纳出:行域型、知域型、言域型三种复句类别。沈家煊(2003)认为:“‘行’指行为、行状,‘知’指知识、认识,‘言’指言语、言说。” 在行域中,AP和CP的关系是单纯的句法语义关系;在知域中,AP和CP含有说明以及逻辑推理关系;在言域中,AP和CP侧重言语分说类内容。该类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概括说明各类复句内容,且可据此分析判断《朱子语类》中复句的行、知、言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

(38)只缘被人说得支蔓,故学者多看不见这般所在。(《卷第二十九·论语十一》)

(39)缘汉儒合上文为一章,故误认“偏其反而”为“反经合道”,所以错了。(《卷第三十七·论语十九》)

(40)缘是如此日降一日,到下梢自是没奈他何。(《卷第八十三·春秋》)

上述三例均为因果复句,例(38)“学者看不见”这个结果性的行为来源于被人说得枝蔓这个行为。两者完全是行域中发生的因果。行域里面的CP一般代表阐释者和听话者共同预设的主题。例(39)有逻辑关系的前提和结论关系,存在于知域中的推理。(40)则是针对AP、 CP进行的一种言说。知域和言域的CP是阐述者针对AP进行的推理和言说。

我们也将《朱子语类》中每种复句都做了上述语义类型的甄别、筛选和划分。通过得出的数据,我们对近古汉语复句语义凸显出来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归纳。 ZS8Y4glqCd3uo8x1u1esMRQj8ukmnKcIwIr/Xf7npCEMpmT2WusNiM1+taA6AK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